马路对面的骚动蔓延过来,李军指挥人把小混混控制住,又让人去跟那辆车的车主交涉,还要让人拦住群情汹涌好奇心旺盛的人情,她们在这里打情骂俏,李军却忙的额头冒汗,好不容易疏散了人群,可还是有个人打发不走啊。
“何总,这位是《京城晚报》的记者,想要采访你们。”
以前何米不看报纸,更分不清楚这些报纸的区别。但是来了九十年代,木有网文可看,最大的消遣手段被废了,何米还没被高三学业充实生活之前只能自己找点东西来看看。
除了从《新华书店》买来的大量盗版武侠小说,在武侠的阅读量上总算追上了这个年代的平均阅读水平,就是看报纸了。
托福,总算弄明白了种种报纸的区别。
都市报才是更贴合市场贴合老百姓需求的报纸,尤其是广告,你敢给钱我就敢给发,比如国美打广告就是在都市报上,何米给乐家发软文也是在都市报上。
招猫逗狗,小三出轨,车祸撕逼,扫黄打非,总之什么吸引人眼球写什么。老百姓爱看什么就写什么。
日报系原本属于官媒,晚报的定位从一开始就是日报的补充,原本报道的就是茶余饭后的闲事,因为定位亲民态度接地气,倒是兴起得更早,覆盖面也比都市报更广,成为影响力最大的报纸种类之一,有过一个统计,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十份报纸,四种是晚报,只是因为其地域性比较难有全国性的大型晚报。
还有一类报纸,叫青年报,面向群体较年轻,内容比较文艺,时常刊登一些文学作品,比如何米的两本小说就是在《青年报》上刊登,地域性影响比较弱,但是有全国性的影响力。
就目前来看,《京城晚报》是京城发行量前三的报纸,但从京城一地来看,《人民·X报》都未必干得过它。
被带过来是个女记者,哪怕风吹日晒皮肤粗糙也没能阻拦她长的居然很好看,而且是那种非常正统的好看,《新闻联播》主持人的好看,被称之为“国脸”的好看。服装倒是朴素,衬衫布裤扎马尾,看起来也就二十几岁,脖子上挂着一个黑黢黢的大相机,双腿修长看着就特别能跑。
女记者递了一张名片过来:“我是《京城晚报》的记者。”
于关关。
“于记者你好。”何米盯着她胸口的照相机,“你拍照片了?”
闪光灯那么亮,何米又不瞎。
“嗯?”于关关本能得护住照相机。
何米已经把手伸出去了:“给我看看。”
“我是记者,有采访权。”
“我还有法律保护的肖像权呢,快给我看看,不好看我可不让你发。”
好看就让发了?
于关关顿时觉得眼前这位何总说话挺有一起的,别说旁边还杵着那么一个大块头的保镖,就算没有,光是这位一个她要硬抢于关关也打不过啊!
要是她把相机抢了摔了,这新闻就更大了。
她已经认出了何米。
想到这里,于关关把相机递过来。
砸了也不怕找不到人赔啊!说不定能换新设备还能附送一个大新闻呢!
“哎,这个怎么看啊?”何米相机拿到手才发现,这个跟数码相机不一样,不知道怎么看刚才拍的照片啊!
“啊?”于关关愣了。
“我不是说了吗,要看你拍的好不好看啊!”何米拿着相机摆弄,根本没有显示屏啊!
“那要洗出来才能看啊!”于关关莫名其妙,数码相机还没问世呢!
何米两辈子都是空间感和审美缺失,对摄影也从来没有兴趣,更不会知道数码相机和胶卷相机的区别。
“那,好吧。”既然看不到,何米就把相机还给于关关,“洗出来一定要让我看啊!”
“你真的让我发!”于关关接过相机的时候还觉得特别神奇。
“拍的好看才能发!”何米纠正到,拍的好看才最重要!
还真的是拍的好就让发啊!
于关关当记者的人,也算是见多识广了,还真的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人。
“但是有一个不情之请。”何米笑道。
“请说。”
“写我就好啦,把那些混混拉出来曝光我也没有意见,但是她的信息能不能隐去?”何米从于关关出现就一直护在南枝身前,换做平时,只是抬着手的动作不会太鲜艳,可是现在那红色的宽袖落下,如展开的蝶翼,回护之意就分外明显。
于关关指着她身边的南枝:“你是说这位小姑娘?”
南枝原本已经被何米逗得放下心防,可是于关关已出现又开始紧张,何米能感觉到自己的裙子都要被她扯了一块下来。
“她今天已经受了很大的惊吓了,慌不择路方寸大乱的,小姑娘脸皮薄,你也可怜则个,放过她这一回?”何米挪了两步,彻底把南枝挡在身后,双手一拱眼神眨巴眨巴,又可怜又无辜。
要不是这件是戏服她都打算包个红包塞过去了。
“不提身份不露脸,用个化名一笔带过,对您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您行行好,帮了这个忙?”
“那你不怕吗?”于关关真的忍不住要笑出来了。
“我脸皮厚啊!”何米咧嘴一笑,“电影要预热宣传吗,这都是本职工作,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倒是不知道演员什么时候是乐家何总的本职工作了?”于关关真的觉得这个人挺好玩的。
她拍电影不就是玩玩吗?
原来是被认出来了?
那就更好办了啊!
“于记者既然知道我是谁,就答应了我可好?乐家和《京城晚报》的合作还算愉快,咱们也算是有点香火情。”
合作可愉快了呢!
那可是一个月十几万几十万的广告费啊!
“好,我没拍到她的照片,也不会提这位的事。”要是南枝本人不允许,于关关本来也没想过真的要把她写上去。
“那就多谢于记者了。”何米明显感觉身后的南枝松了一口气,起码现在没有衣服被当场扯下来的风险,“我先送她回去。”
“何总,这算不算你欠我一个人情”于关关追问。
“啊?”
“我想约一篇你的专访。”于关关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PS:作者有废话要嘚吧嘚:还是没管住的这双非要查资料的手,写在文里显得水,删了我觉得可惜,放在这里跟诸位科普一下各种报纸的区别,虽然没什么意义,现在这些报纸都死光了。我先保存过,这一段废话不会算钱的。
党报那种官方口舌不用说,反正他写什么别人都得看,表达的是政治意义,行业报纸高端的后来是向着专业期刊或者教辅材料发展的,比较面向大众的是都市报。
日报原本也是官媒,属于机关单位必订的报纸,在计划经济的时期不愁销量,很有些不屑于世俗的傲气。可后来电视新闻崛起,除了背景实在是硬的(比如我国天字第一号喉舌就是日报),其他大多撑不住地位。毕竟也没有那么多文件要传达,又眼热于都市报的崛起和销量,也折了腰。
但是有时候太向市场,折腰太猛连良心都给一并吐出来,在香江回归的前一年,《长江日报》那么大影响力的报纸甚至会造谣污蔑写入小学课本上的抗日先烈,说五壮士还有第六人是个投敌的叛徒,气的五壮士幸存者亲自站出来打官司。
官司是赢了,但也没什么惩罚,所以影响很坏,一直到新世纪后还屡屡有人把这段诬告翻出来污蔑赚眼球,隔几年就有个一回,最可气的是,还真有人信了并且乐此不疲的传播。
大概是人类的劣根性作祟,见英雄跌下神坛,见义士名誉扫地,便喜不自禁奔相走告恨不普天同庆,以慰自身蝇营狗苟之卑念——你个浓眉大眼的也背叛革命了,原来卑劣得不止我一个,圣人也跟我一样不堪!
峣峣者折,皎皎者污,便是这帮心如沟渠腐臭难闻卑污不堪的泥淖之徒最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