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齐国威势震慑后,五国相王的仪式在略显紧张的气氛中继续进行。
不过此时众人的心中都有了些别样的情绪。
倒也不是说多恐惧,仅仅是不爽!
因为对于实力强大的君主来说,景程的5000骑兵还真不算什么。
他们也不觉得骑兵能起到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这时候流行的战斗方式是战车,5000骑兵能打得过1000辆战车吗?
魏惠王觉得不太可能,根本就不可能!
相王仪式的场地设在合邑的中心广场,广场宽阔无比,地面由平整的青石铺就。广场四周,矗立着高大的青铜鼎,象征着权力与威严。
鼎中燃烧着熊熊烈火,散发出炽热的温度。
广场的正前方,搭建了一座三丈高的祭台,祭台上摆放着各种祭祀用的礼器,有精美的玉器、古朴的陶器以及装满牺牲的铜俎。
魏国君主魏惠王率先登上祭台,他神色庄重,迈着沉稳的步伐,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众人的心坎上。(他现在还不是魏惠王,但登台祭天之后就是了,所以现在就这么说!)
他身着华丽的冕服,头戴十二旒冕冠,那冕旒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
登上祭台后,魏惠王面向四方,双手高举玉璧,大声诵读祭文:“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今日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为求天下和平,共襄盛举,相互承认为王。愿天地神只庇佑,使我五国繁荣昌盛,永享太平。”那声音高亢激昂,在广场上空久久回荡。
随后,韩宣惠王、赵肃侯、燕易王、中山桓公依次登上祭台。
他们同样身着庄重的王服,神情肃穆,按照古老的礼仪,向天地神明献上祭品,宣读各自的誓言。
韩宣惠王献上的是一只毛色纯正的白牛,他在祭台前躬身下拜,说道:“韩邦愿与诸国同气连枝,共御外敌,若有违背此誓,天诛地灭。”
赵肃侯献上的是一对精美的玉琮,他表情严肃,大声说道:“赵国立志图强,与诸国携手共进,维护天下之正朔,如有二心,不得好死。”
燕易王献上的是一坛香醇的美酒,他轻声说道:“燕虽偏远,然心向中原,愿与诸君齐心协力,共创太平盛世,若有食言,祖宗不佑。”
中山桓公献上的是一束象征祥瑞的嘉禾,他语气坚定:“中山虽小,亦有壮志,愿与各国守望相助,共铸辉煌,若背此盟,国破家亡。”
每一位君主宣誓完毕,台下的臣民与各国使者皆齐声高呼,以示拥护。
整个广场气氛热烈而庄重,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将五国紧紧相连。
然而,在这看似团结的表象下,却暗藏着猜忌与不安。
景程揭露魏国阴谋的话语,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五国之间激起了层层涟漪。
众人的眼神交汇时,多了几分警惕与怀疑。
仪式进行到一半,天空中忽然飘来几朵乌云,将太阳遮蔽。
一阵阴风吹过,广场上的火焰摇曳不定,原本庄重的气氛中,又添了几分诡异。
魏惠王心中暗暗不爽,他担心景程的话已经在各国君主心中埋下了怀疑的种子,影响此次相王的效果。
而其他四国君主,表面上仍在按照仪式进行,但心中却各有盘算。
韩宣惠王担忧魏国真有吞并中山国的野心,进而威胁到自己;赵肃侯则在思考如何在这场复杂的局势中,为赵国谋取最大利益。
燕易王害怕卷入纷争,只想尽快结束仪式,返回燕国;中山桓公更是忐忑不安,魏国的威胁如同高悬的利剑,让他心生恐惧。
就在这微妙的气氛中,五国相王仪式在艰难中继续推进,等待着最终的完成,也等待着各方势力新一轮的角逐与博弈。
五国相王的仪式继续进行,景程按兵不动,没有再节外生枝,使得仪式得以顺利结束。
这场所谓的五国相王,确实如同徐州相王一般,不过是五个国家聚在一起开个会,相互承认对方的王号,达成“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表面和谐,而后便各自称王。
实际上,这五国此举无疑是效仿齐国。然而,齐威王对此却极为不悦,在他心中,这些国家的实力与齐国相比,差距甚远,他们贸然称王,简直是对自己威严的亵渎。
尤其是像中山国和燕国这样的“小角色”,在他看来,实在是自不量力,贻笑大方。
而中山国与燕国,自己也深知自身实力。他们参与此次相王仪式,或多或少都有被胁迫的因素。
魏国为了壮大自身声势,牵头鼓动各国相王,这两国虽心有不愿,但迫于魏国的压力,也只能无奈参与。
即便景程不来揭露魏国的阴谋,五国之间本就面和心不和,各怀鬼胎。
随着相王仪式的结束,五国又缔结了盟约,看似达成了某种程度的联盟。
但众人心里都清楚,这盟约不过是一层脆弱的纸,一捅就破。仪式完毕后,各国便准备收拾行装,各回各家。
景程这边,见仪式结束,决定继续有所行动。他深知,若想分化五国,中山国与燕国是关键突破口。
于是,他打算分别会见燕易侯与中山桓公。
没错,就是这两个称呼,两个国家的君主虽然称王了,但齐国是不承认的,景程作为齐国的大夫就更不能承认。
那两个国家的君主也知道自家是怎么回事儿,虽然不太高兴,但也没挑理。
景程先着人向燕易侯送去拜帖,表明希望能与他私下一叙。
燕易侯收到拜帖后,心中有些犹豫。他深知齐国的强大,也猜测景程此举必有深意,但又担心与齐国私下接触会引起魏国的不满。
思索再三,他还是决定赴约,毕竟燕国地处偏远,在这场复杂的局势中,也想为自己寻求更多的生存空间。
景程现在的身份是上大夫,齐威王亲封的六都大夫之一,就身份上来讲,和燕国的君主是差不多的。
当然,前提是,自己这边不承认对方王的身份,但对方却得承认齐威王王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