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却说李申之依照自己在网上学来的浅薄的小知识,打算开展一场大宋流民版的“扫盲运动”。

按照惯常的做法,李申之先是祭出了神器《千字文》,然后悬赏给这些流民,谁能认得三百个字,晚饭就给加肉。

当李申之说完规矩之后,看到的是流民们憨厚的笑声。

初始时还不懂憨笑是什么意思,等到打饭的时候才发现,居然每个人都能认得三百个字,有的甚至还能把千字文给背下来。

当然了,也有个别水平差点的,只能认出二百来个字,李申之网开一面都给了肉吃。

出乎意料,完全出乎意料。

大宋老百姓的识字率这么高的吗?

被欧陆强国吹上天的义务教育,莫非早在八百年前的大宋就普及了吗?

是,也不是。

说起来还要追溯到王安石的熙宁变法。

官方鼓励科举制度,使得大宋上下读书成风。然而科举进士毕竟名额有限,即便是用举人身份去当个小吏,也依然有大量的读书人无法在官府中谋个体面的职位。

这些暂时没有差事的读书人,在两届科举的间隙便会深入到乡下当个教书先生,自己也半耕半读,闲暇之时教导乡民们读书识字。

有文献记载,在宋朝的和平时期,百姓的识字率高达百分之四十,比清朝和民国都要高出很多。

建国后扫盲工作时曾经发布了一个标准,能认识两千个常用字,能写二三百字的小短文,才不算文盲。

识字五百字以下叫文盲,识字五百以上两千以下的叫半文盲。

所以说,李申之订立的能认识三百字,连半文盲的标准都达不到,对于重文轻武的宋人来说,太容易了。

就算是把整篇千字文给背下来,整个宋人至少一半人都能做到。

宋代乡间娱乐活动少,乡民们农闲之时在家劳作,每日里光是听学子们在书房中诵读都听会了。

李申之惊喜地发现,宋朝何止是为工业革命做好了准备,其所具备的条件简直都要溢出了。

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李申之既然答应让大家吃肉,断没有凭白再提高考核标准的道理。

更何况李申之是出了名的仗义,只要让这家伙满意了,他给的待遇比预期的高得多。

跟着李申之混,只有两种待遇:爽和更爽。

晚饭的时候,李申之端着大灰瓷碗,跟大伙蹲在一起凑伙儿,一边吃一边开玩笑:“没想到啊,你们一个个地竟然都能识文断字,这三百字的要求倒是低了些了。”

流民们也是一边吃着一边说话:“俺们这些个睁眼瞎,哪算得上识文断字。只不过往常农闲的时候,跟庄子里的小先生念过几篇文章罢了。”

“小郎君不如把标准提到一千字吧。这三百字的标准着实没啥意思,就没人念不下来的。”

瞧这模样,仿佛这顿肉吃得有点心虚,感觉自己不配的样子。

殊不知即便是按照千字文的标准来实施,能过关的人恐怕也有一半以上。

李申之呼啦啦地吃完了一碗,去盛上了第二碗,说道:“一千字就一千字,谁要是能认够一千字,一日三顿饭,顿顿有肉。”

李申之一如既往地仗义着。

这下轮到流民不淡定了:“小郎君莫不是在说,这清早饭也要有肉了?”

李申之说道:“有,当然有。不过我建议,大伙在识字的时候也要练着写一写,到时候会写字的人,咱有大用。”

能认字不一定会写字,这种奇特的现象在现代人中尤其普遍。

听说连早饭都有肉吃,这些流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多少年了,他们一个月都难吃得上一次荤腥,现在竟然一天三顿都有肉。

皇帝的日子也不过如此吧。

物质上得到了巨大满足的流民们,恨不得立马放下碗就去干活。遇到这么好的东家,自己得卖命才行。万一东家瞧不上咱,把咱给辞了,上哪吃肉去。

李申之更是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失败”的扫盲运动,鼓舞士气的效果竟然这么好。

只不过这样的士气得来并不容易,其代价就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

赵瑗首先找到李申之,说道:“你这般赏赐他们,短时间之内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时间一长,你哪里来搞这么多肉?一旦赏赐跟不上,他们吃惯了肉忽然没了肉吃,你还如何调动他们?”

李申之笑道:“你放心,就这么顿顿大肉给他们吃,用不了半个月,他们就会求着给他们吃菜了。”

事实证明,华夏人的肠胃还是习惯碳水饮食,这是几千年农耕文明留在基因里的记忆。不像游牧文明,以乳和肉为主食。

也正是因为长期靠碳水为主食,所以偶尔能吃到的一顿肉,反倒如珍馐美味一般。

真要是天天吃,顿顿吃,没人受得了。

大鱼大肉过后,咸菜米粥才是最让人惦记的美味。

看到赵瑗还不放心,李申之说道:“你放心,用不了多久,我家的庄园便能重新建起来。我家的养鸡场你听说过吧?只要有饲料,到时候还怕没肉吃?”

“随你吧。”赵瑗摇了摇头,不再劝他。心中却是暗暗地盘算了一通,满足这些人吃肉好像也花不了多少银子,大不了到时候自己拿家中的钱来补贴一些便是。

人家李申之为了他们老赵家的江山如此卖命,自己当主人的总不能被人给比下去。

殊不知李申之心中的底气,并不是来自于还没修好的农庄。

临安又运了一批鬼见愁来。在张葱儿的经营之下,临安的茗香苑和李氏庄园成了他的摇钱树,源源不断地给他供血。

胡虏血的生产技术早已不是秘密,但是在杨沂中的打压之下,没人敢偷摸地生产,于是李申之与杨沂中两人依靠垄断,愉快地赚着高额的利润。

更让李申之高兴的是,开封城里的商人竟然找上了门。

这商人正是当初在开封城里拜访过李申之的人,算是有着一面之缘。

据那商人说,开封城里的金人跟长安城里的金人差不多,都是急着想要变卖手中的东西。只可惜他们抢的那些玩意,金人自己不稀罕,而附近的宋人太穷,没有这个购买力,全都窝在手里。

李申之倒是对金人手中的财物不感兴趣,他只想收购粮食,收购牲畜。

最后李申之与商人协商,他们两人建立贸易关系,粮食和金人手中的财物(主要是珠玉宝石等装饰品)捆绑销售,一半对一半。

李申之负责吃下金人手中的珠宝,而那商人负责给李申之筹措粮食。

李申之盘算了一下,那商人开出的价格也不算高,便答应了下来。

主要是李申之迫切地想要多储备一些粮食。

按照华夏人的传统,如果府库里面没有足够三年消耗的粮食,就算是遇到粮食危机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习惯,帮助华夏人抵挡住了许多的天灾。

反观应天府储备的粮草,顶多够他们消耗半年。

这条商路的开通,让李申之有了提高流民待遇的勇气。

……

晚上回到县衙中自己的卧房,李申之看了一眼挂钟,十一点。

能时时刻刻地看到表,李申之感觉舒服多了。

这玩意实在是太好用,他还专门送了张浚一台。

据说张浚一晚上没睡,加班批阅了整整一晚上公文,等到第二天天亮之后发现时间准确无误,才惊奇地睡去。

回到卧房之后,岳银瓶发现李申之精神不错,说道:“俗话说得好,一日练一日工,一日不练三日空。这石锁你也放下有些日子了,今天重新练起来吧。”

“好嘞!”李申之心情很好,举起石锁开始上下翻飞,耍了十来趟气息依旧稳定,说道:“我说最近怎么老是感觉膀子困得慌,原来是没操练起来。”

最近的事情进展很顺利,李申之心情也随之大好。

岳银瓶抿嘴一笑,说道:“那你最近腰困不困?”

李申之忽然一分心,石锁没拿稳,差点闪了腰。

幸亏岳银瓶眼疾手快,帮他接住了石锁的重量,两手相握,四目相对……

……

第二天,工地。

张牧之拢了一大批淮北土匪,先去了府衙找李申之不见,后经人指点才来了工地。

看到工地上正干得热火朝天,张牧之当下就要组织人手开始干活。

尤其是李铁牛,竟然看到了早茶的汤里面有肉,眼睛里面直冒光,遍地寻摸干活的工具。

李申之说道:“牧之且慢,给你们另有安排。”

把张牧之和李铁牛拉到一旁,李申之说道:“我有一项极重要的任务交办给你,你定要挑选一些靠得住的人出来。”

张牧之见李申之说得很郑重,心中十分感动。

被一个比自己强大得多的人信任,往往会让人生出一种甘愿牺牲的情绪。

其实李申之选择信任他也是一件不得已的事情。

随着摊子铺开得越来越大,李申之越来越需要自己的一套班底。

而且这套班底的人不能太少。

组建自己的班底,最重要的是忠诚,一时之间李申之根本没精力去找一群忠诚度很高的人。

虽说背嵬军的忠诚度很高,但那是对于岳飞、岳银瓶的忠诚度,与李申之关系不大。

李申之当然指挥得动老陈这些背嵬军,那些背嵬军在战场之上也愿意用自己的命来换李申之的命,但那全是因为李申之是岳家的女婿。

两者之间总有一股说不出的隔阂。

反观张牧之这几个跟自己走了一路的流寇,虽然大家并不知根知底,李申之却选择了拿他们当班底。也不知是同情心泛滥,还是真的无从选择。

其实李氏庄园的人应该是最好的班底,怎奈人手太少。

再者说,自古人心隔肚皮,焉知李氏庄园的人不会被人收买?

被收买的老骨干,其危害要比淮北土匪叛变大得多。

思前想后之下,李申之还是觉得拿制度来管人最好。

李申之说道:“这项机密的事情,万万不得外泄。为了保密,跟着我干这项机密事情的人,三年之内不许与外界接触。”

张牧之皱了皱眉头,虽然不知道李申之到底想要干什么,但是听上去就不像是容易的事。

李铁牛主动请缨道:“公子有甚事只管吩咐便是,俺李铁牛这条命随便使唤。”

张牧之想要阻拦李铁牛,却已然来不及。他其实也没什么坏心思,就是心疼自家妹妹守三年活寡。

李申之看出了二人的心思,说道:“牧之且放心,到时候让你妹妹随铁牛一同前往便是。”

紧接着,李申之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封闭化生产而已。

由于时间紧迫,李申之打算把自己脑子里知道的所有小知识全部拿出来,建立一个自己能想象出来最先进的工厂。

之前的种种发明,不论是人工孵蛋也好,水泥制造也罢,都只是最粗浅的生产方法,就连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人都瞧不上眼,让别人学去也就学去了。

李申之还希望更多的人学会呢。

若是全大宋的人都能学会那些小伎俩,倒也省得李申之去推广这些基础技术了。

至于摇钱树胡虏血,那更是雕虫小技,不值一提。

李申之打算建的,是车床厂。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正式开启了工业革命的浪潮,这是毋庸置疑的节点。

而隐藏在背后的车床却没有那么显赫的名声。

殊不知若是没有车床,便没有遍地的蒸汽机。正是因为车床的出现,才使得大规模生产蒸汽机成为可能。

再到后来,车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以至于成为了工业之母。

至于制造枪炮,只不过是车床瀚若星辰的用途之一罢了。

当然了,真正的工业之母应该叫“机床”。车床不过是应用最早,用途最广的一种机床罢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机床也会迭代升级。

回想起华夏人曾经的种种屈辱,李申之决定,最先进的技术一定要掌握在华夏人手中,永远。

PS:今天忽然发现一个巨大的BUG。之前交代,李申之选择应天府(商丘)作为交换条件的原因之一,是这里是宋陵所在,而事实上宋陵在河南省巩义。巩义在开封西面,商丘在开封东面,距离还比较远,算是一处史料使用错误。也不知当时在哪找的二手资料,亦或是当时看花了眼。

但是行文至此,再改回来的话会导致故事大纲的逻辑崩塌,代价更大。为免错误扩大,以后的情节中会弱化皇陵的存在。

北宋陵在巩义,不在商丘。小说里无法更正,特在此声明。

感谢看官们的包容,桃子敬上。

皮皮读书推荐阅读:裂阳残血我在秦朝当神棍大秦第一熊孩子大炎帝国,吾济苍生三国之小兵传奇穿越之从逃婚开始今晚教坊司包场,女帝破门而入魂穿大唐朝激活修仙系统混大唐崇祯十五年:召唤猛将蝉动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历朝皇帝降临从暴揍嘉靖开始让你当赘婿你成了十国第一才子傲娇少爷要上位华夏网游【强到只剩开挂】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大明:被迫登基锦衣当国诸天:从清穿造反开始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逆天明末三十年穿越之赵云传魂穿成苏辙老婆亮剑:签到亿万物资,成为西北王以吃货之力改变世界开局一个师,陛下我反了!农门状元谋动天下他来自秦朝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成亲后,我的乌托邦藏不住了穿宋大忽悠史记大争之世穿越大宋之倒爷为王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甲午崛起天唐锦绣平原大时代金军南下我北上,赵九南逃我拜相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明末平倭录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明末之木匠天子执手春江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大唐第一熊孩子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中世纪崛起日月山河无恙战贞观
皮皮读书搜藏榜:承明之治盛唐小国师三国从掳走洛神开始战机英雄凌天仙帝大唐:摊牌了,本驸马要造反!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征兵令尘途雕弓落刘禅的人生成就系统亮剑:开局战俘营,我带和尚打鬼子秦时实践家大成公子绝世小书儒明末皇太子乱世小土匪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从县令到帝师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农家小女医妃笑倾城,狐仙小王爷荣耀之路:国民校草是女生重生:回到1937最强训犬员寒王纵宠,绝世娇妃神兽饲养员中天稗史大清之祸害嬴政:时空之主回到远古建华夏武牧江湖穿越了,我的手机还能购物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直播:我挖掘国足之光!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冒牌皇叔我镇南王世子,你让我干点正事?曹贼休走神话三国:我能够进化词条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亮剑之我成了赵刚徐怀小说免费阅读全文红楼如此多骄三国之曹家孽子重生之妖孽作家美漫丧钟
皮皮读书最新小说: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