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巴山游击队下山
在迷人的大巴山里,有一座充满了传奇故事的汉王山。
1935年春天的一个早上,从汉王山里走出来一支游击队。领头的是新任红三十一军“独立师”师长刘子才。
刚刚上任两个月的刘子才还沉浸在荣升的亢奋之中,他时不时地回头瞧着走在自己身后的一千多名游击队战士。他有理由坚信,在他的带领下,不久的一天,这支队伍将要发展到几千人,甚至几万人。
到那时候,他就不是杂牌游击队的师长了,而应该是主力红军的军长,甚至方面军的司令了。
刘子才出生在安徽六安县一个贫农家庭,从小没有吃饱穿暖过,1929年11月,他年仅17岁时,爆发了“六霍起义”,他楞头愣脑地拿起锄头跟着村里的人参加了进去。
后来,他随着起义部队参加了红军,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3年,他随秦巴红军入川。
在刘子才光荣的革命生涯中,他先后担任过红军连长、营长、团长,甚至兼任过中共赤北县委书记,中共南江县委书记、中共绥定道委书记,他就是没有想到过自己能够当上师长。
在今年除夕那天,红军总部把他和团政委王天海从巴中县城召到红军总部所在地的旺苍县城,秦巴红军总政委同志亲自任命他当师长。
刘子才猛然听到这个命令,他的心脏几乎就要跳出来了。在秦巴红军中,只要作战勇敢,当个连长、营长、甚至团长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是,要当上师长,没有秦巴红军首长的首肯,任何人都望尘莫及,就连秦巴红军首长的爱将,大名鼎鼎的许和尚,现在也才是个师长呀!
如果仅仅是这些,还不以让刘子才高兴得忘乎所以。更令他激动的是,秦巴红军主力撤离前,总政委同志对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要他带好这支队伍,争取在秦巴红军打回来之时,把游击队扩充到一个军。
听话听音,听鼓听声,如果把游击队扩充到了一个军,就意味着自己就是军长的当然人选了。游击队组建以后,红军总部又挑选了一些营、团职干部和地方上的县委书记到游击队任营、团职指挥员。
每当刘子才想起组织上对自己的信任,秦巴红军首长对自己的倚重,就恨不得抛头颅、洒热血,肝脑涂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刘子才心情极好地领着上千人的队伍,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他贪婪地呼吸着春日早晨从森林中散发出的这种清新、芬芳而略带甜滋滋味道的湿润空气,他沐浴着朝阳透过密匝匝的树枝投射下来的耀眼光柱,听着密林中各种不知名的鸟儿竞相发出的一声声啼鸣,望着漫山遍野火红的杜鹃花、雪白的梨花、粉红的桃花和垂吊在山崖岩石上五颜六色的山花、刺花,浑身充满了战斗的力量。
为了这次下山,刘子才没有少费口舌地与李光荣、赵明恩那些食古不化的顽固派进行坚决的斗争。
秦巴红军撤离旺苍,西渡乌龙江以后,刘子才按照上级的指示,带领游击队转移到大巴山深处的汉王山开展游击战。两个月过去了,游击队住在缺医少药,没吃没住、消息闭塞的汉王山,战士憋得难受,刘子才也憋不住了。
刘子才每每想到自己即将荣升军长,就恨不得马上招兵买马,扩充队伍。可是,住在深山老林里,与外界没有一点联系,何年何月才能把队伍扩充到一个军的建制呀?
刘子才等不及了,他把游击队的指挥员召集到一起,商量如何走出去,打出一片属于游击队自己的天地来。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赵明恩、李光荣和一批游击队干部以种种理由反对部队下山。
赵明恩是知识分子,说话比较委婉,他在会上说:“按照秦巴红军总部的既定方针,不能与强大的敌人正面作战。当前我们应该保存力量,坚持游击战争,适时依靠根据地人民,作好与敌人进行长期艰苦斗争的思想准备,完成坚守苏区的重任。”
李光荣却不给刘子才面子,他牢骚满腹,口出狂言地对刘子才吼叫起来:“你把部队带下山,哪里是去打敌人!简直是‘无头的苍蝇:瞎撞’!拿战士的生命当儿戏!”
一句话,他们就是不同意刘子才带部队下山,刘子才却不理会他们那一套。
在刘子才看来:政治部主任赵明恩乃一介书生,根本就不会打仗,赵明恩的反对起不了任何作用。
至于李光荣吗?原先就是红九军的副师长,资格比他老,不服他管,同他唱反调,也不足为奇。
而且李光荣一贯生活作风有问题,秦巴红军撤离前,李光荣就因为强奸女红军,被关押在金溪坝的谢家大院,组建巴山游击队时,由于缺少军事干部,政委法外开恩,让李光荣到游击队任了一个副师长。
他上任不久,旧病复发,又和一个女游击队战士发生了关系,致使女游击队战士受孕,游击队不得不让她转移到老乡家中躲藏起来。
当时,刘子才气得发疯,决定枪毙李光荣,政委王天海和政治部主任赵明恩考虑到李光荣能打仗,游击队又缺少军事干部,就劝刘子才赦免了李光荣的死刑,降职安排李光荣当副参谋长,在参谋长李德权跟随一支队行动期间,李光荣暂时行使参谋长的职权。
可他却不思感恩,仍然处处与刘子才唱反调。
刘子才拒不听从他们的劝告,断然行使师长的权力,率领游击队袭击了附近几个乡的民团,又打退了国民党军队一个营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