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强娃子背马兰香
文烈狡黠地瞥着他,点点头,笑着没有吭声。
强娃子帮马兰香的心切,也懒得理会弟弟不怀好意的样儿。他反身走进灶屋,拿了几个包谷粑粑出来,装在一个鼓囊囊的包袱里,那里面有他平时为了打猎方便,提前预备的“金创药”和“药酒”。
他从包袱里拿出一只水囊,提起火塘边煨的茶壶,灌满开水,又把自己的快枪提在手上。他走出屋子外,在墙旮旯边,找出一个“背夹子”,拿到歇房屋里来。他把快枪横在脖子上,包袱挂在手腕上,小心地扶着马兰香,让她趴坐在“背夹子”上。他见马兰香战战兢兢地坐好了以后,就蹲下身子,二话也不说,背上“背夹子”,驮着马兰香,出了家门,朝后山通往陕西的小路走去。
冬天刮大风,在乌龙江沿岸已经司空见惯了,可是,李家山通往陕西道路上的风,刮得更为猛烈。
北方的寒流掠过中原大地涌到了秦岭,就被高高的山峰挡住了,锐不可挡的寒流便顺着乌龙江的豁口向下游奔去,寒流与暖流的强烈碰撞,形成了乌龙江沿岸特有的大风。
当地人深为狂风所苦,他们把这种大风天气称为刮“公猪风”和刮“母猪风”。通常情况下,刮三天的风叫吹“公猪风”,刮五天的风叫吹“母猪风”。
李家山通往陕南的小路,是沿着乌龙江的豁口逆流而上,正好处于风口上。强娃子驮着马兰香艰难地向前爬行,他凭着验估计晓得到,今年刮来的又是一场“母猪风”,少说还要吹个四、五天才会停下来。
马兰香披着翠莲的皮袍坐在“背夹子”上,虽然不算很冷,但在狂风怒号下,仍然是胆颤心惊地用双手紧紧抓住“背夹子”上的两根木桩,她把头埋得低低的,生怕狂风刮起的灰尘吹到眼睛里去了。
她肩膀上的伤口疼痛难当,一双手抓得发麻,双腿吊得又酸又胀,白嫩嫩的脸蛋儿也被风刮得生生的疼。
他们走了大约一个多时辰,天快要亮了,风更大了,也更冷了。马兰香终于忍不住地用双手使劲地摇着“背夹子”上的木桩,又摆动着双腿,大声地叫起来:“我不坐这‘背时’的‘背夹子’了!”
强娃子满头大汗地驮着马兰香往前走,突然被她一折腾,失去了重心,险些跌倒在了地上。强娃子无可奈何地停下来,蹲下身子,小心地把她从“背夹子”上扶下来。
马兰香披着皮袍,就像一个棉花包子似的坐在地上,噘着嘴,又是揉手,又是捶腿。
强娃子晓得肯定是马家这个大小姐受不了累,想安慰她,又找不到适当的话来,想上去帮她揉揉肩、捶捶腿,又怕她发怒。
就在强娃子无所适从的时候,马兰香睨着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哀怨地盯着强娃子,愤愤地质问他:“你为什么要用‘背夹子’驮我?”
“背夹子”是川北山区一种背东西的工具。通常是把两根酒杯粗的长木棒,用一些短的横木接起来,做成一个架子固定起来,又在两根木棒的后面分别凿上一个孔,用有榫头的短木棍铆上一个三角形的支撑架,再在长木棍的前面拴上两根被叫着“背系”的带子,就可以套在人的肩膀上背东西了。
这种“背架子”结构简单,支撑架上可以装东西,也可以坐人,驮起来既方便又省力,山里人主要拿它来驮体积较大的柴草、秸杆,也有用来驮猪、驮羊等小牲口。
强娃子就是想到“背夹子”有这些好处,又想到自己刚刚冒犯了这个马兰香,出于弥补过失,才用“背夹子”驮她。
强娃子当时想的是:用“背夹子”驮上她走路,可以不像直接背着她走路那样,能够避免让她的前胸挨到自己的后背;她也不用很辛苦的伸出手抱住我的肩膀;她的头也不用靠在我的颈项上;我也可以不用双手挽着她的大腿。这样比直接让她趴在我的背上背她,少了许多尴尬。哪里晓得,自己的一片良苦用心,还是遭到了她的责怪。
强娃子看着马兰香气愤的样儿,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他用手抠着头发,尴尬地说“我是怕你不准我背你嘛!”。
“你把我都‘那个’了,你还怕我说你吗?”马兰香虽然听到强娃子解释的有些道理,还是沁着头,咪缝着眼睛,用手挡着风,强词夺理地指责他。
强娃子也晓得马兰香坐在“背夹子”上不舒服,但是,临出门的时候,没有马兰香吭声,他是万万不敢像平时背人那样,挽着她的大腿背她。
现在,他听到马兰香的埋怨声,是求之不得。他手脚麻利的把“背夹子”拿到一丛灌木里藏起来,这是山里人走路时,收藏随身带的多余东西和工具的一种习惯。
一般情况下,他们藏起来的东西和工具不会被人轻意发现,就是被人瞧见了,别人也不会随意拿走。
就是偶尔被人发现了,恰巧又是那人急需用的东西或工具,他即使拿走用过之后,不是照旧放回原处,就是按照东西或者工具上刻写的主人姓名或者记号,给主人送回去。这也是山里人朴实厚道,才有这样路不拾遗的现象,他们做事不用瞻前顾后,也比城里人少了许多麻烦。
强娃子把“背架子”藏好后,走到马兰香面前,蹲下身子,背上她就走。
一路上,马兰香爬在强娃子的后背上、双手搂着强娃子的肩膀,脑壳靠在强娃子的颈项上,强娃子不怀好意地死劲嗅着马兰香嘘气如兰的馨香,挽着马兰香的一双大腿,心情畅快地迎着凛冽的寒风,一点也不觉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