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孤要一个不一样的松江府(求订阅)
退朝后,朱元璋带着朱标来到了御书房,方进则被朱标带在身边。
朱元璋坐在书桌前,让这主仆两人等了一会儿,自己先批阅了一些加急的奏折。
过了一会儿,老朱缓缓将手里的奏折,轻叹一声:“创业不易,这四处都是灾荒啊。”
灾荒会导致流民,流民多了则天下不稳。
“父皇,儿臣觉得那些灾民必须得妥善安置。毕竟……”朱标顿了顿,继续说道,“前朝伪元期间,咱们家可是体会过其中滋味的。”
老朱闻言,一脸严肃地点点头。
太子能如此体恤民情,他深感欣慰。
“标儿……”老朱暂且转移了话题,“你这次带着手下前来,是来说新式火器的事宜?”
朱标笑道:“其实还是让方指挥跟父皇说吧。”
方进恭敬地拱了手,说道:“殿下,制造一把燧发枪的难度,远超以往各种火器,好在咱大明从不缺人才,如今已经陆陆续续制造出了数十把燧发枪。”
老朱也是懂火器的,直接一针见血地问道:“咱就问两点,一点是炸膛情况如何,另一点是防水能力如何?”
“防水性能大有进步,至于炸膛情况……燧发枪本身的威力远超之前的火铳,其枪管承受的火药爆炸威力也远超以往,所以这一方面并没有明显改进。”方进也是如实回道。
“威力也如何,多少步内可以穿透铁甲?”
“臣已经在军营里进行过饰演,六十步内必穿破铁甲,八十步时是五五之数。不过再给点时间让工匠加以改进,臣有把握在八十步必破铁甲。”
朱标插话道:“父皇,其实炸膛的问题也有望改进,争取在明年让一支燧发枪的寿命提升到30发!”
“老方他在制造燧发枪时,可是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将过程分为几个工序,依仗着精细的测量工具,打造速度快了许多。”
“那到明年可以打造多少?明年可是要继续北伐的!”
方进斟酌了一下,如实回道:“这北征估计还得有大半年吧。如今太子幼军不过一个卫的人数,产量上应该能满足。”
“可朝廷的军队如果也有需要的话,那就捉襟见肘了。”
朱标又道:“就让太子幼军跟着朝廷的主力军,作为一支奇兵出击。”
明年的朱标也已经十六岁了,的确应该带兵打仗了。
老朱一直坚持认为皇子皇孙必须多多磨砺,绝不能成为温室里的花朵。
他最为钦佩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十六岁时已经亲自带兵去救援被突厥包围的隋炀帝。
咱的标儿,就应该对标李世民!
老朱很满意地笑道:“方进,你果然是个人才,也不枉标儿如此看重于你。咱允许太子的烽火营继续进行扩建。对了标儿,要不父皇再给伱增加一个卫的人马,兵力凑足一万?”
“父皇,暂时不需要了!”朱标闻言,连忙苦笑着回绝道,“我们目前所有的排兵布阵都按一个卫的标准设计,再冒然加一个卫只会打乱了计划。”
“何况目前燧发枪的供给数量,也只能满足一个卫的需求。”
“父皇放心,太子幼军并非北伐的主力军,一个卫的人马足够了。”
老朱也不再坚持,又对着方进说道:“方进,咱也不是小气之人。若明年北伐时,燧发枪真能起到奇效,咱必然给你封爵。”
“臣谢过陛下。封侯非我有,但愿大漠平!”方进也秀了一把。
反正这首诗已经被太医院的孙子文给剽窃了,自己不妨二次加工一把。
老朱默念了一遍,拍手叫好:“好诗,有气魄!”
他是第一次听说。
“父皇,其实儿臣这次带着老方来还有一件事。”朱标笑呵呵地说道。
“哦,还有何事?”老朱看朱标神神秘秘的样子,顿时来了几分兴趣。
“老方,你说!”朱标用眼神示意了一下。
方进点点头,说道:“陛下既然准备开海,那臣有一个小小建议,便是请求在松江府再设一个松江市舶司!”
松江市舶司?
太仓市舶司属于南直隶,如果再加一个松江市舶司,便意味着朝廷直控的南直隶有了两个市舶司。
在朱元璋和方进的视线未触及的地方,朱标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松江府,便是后世的魔都。
虽然这个时代尚未开发,但依然有着无与伦比的地理位置。
原时空的魔都能发展起来,却是源于耻辱的鸦片战争。
十里洋场,遍地是租借,这座东方第一城,却是充满了崇洋媚外的气息。
所以当时方进跟朱标提议,是否要发展松江府,并在那边设立一个新的市舶司时,他二话不说便同意了此事,并带着方进找到了朱元璋。
朱标想要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松江府。
提早了五百年的发展,一个完全充满着华夏气息的东方第一城。
“陛下,臣特意带人去考察过,松江府或许有着大明最好的港口,一旦在这里设市舶司,一定能会殿下和朝廷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朱标也附和道:“父皇,南直隶可是皇城所在,可现有的太仓市舶司其规模还不及福建泉州的,有了松江市舶司,朝廷直控的规模甚至超过泉州和广州之和了。”
老朱又重问了一遍:“确实是实地考察过了,都没问题?”
方进一脸认真地点了点头。
“方进,你带着咱的人再去实地考察一番,然后给咱写一个具体报告来,如果真有你说得那么好,咱自然会同意。”朱元璋会如此说,就等于只剩下一个流程了。
“臣遵旨!”方进拱手回道。
松江府属于直隶管辖,距离应天府不远,方进带着人再去一趟,来回也方便。
其实更为激动的是朱标,松江府如今还是一个小城,与应天府、扬州府根本比不了。
如今设市舶司,等于在一片荒芜的空地上起高楼,也会带动整座城镇的发展。
可以预见,一座东方甚至是这个时代的世界第一大城,将会是这个大明太子负责组织建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