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流放协议,北孔抄家(求订阅)
这是继“岭北之战”后,又一次巨大的历史变动。
朱标在心里默念着。
大破王保保和北孔除爵,这两件大事足以改变大明未来的历史走向。
“非常好,虽然这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甚至会把未来搅和的面目全非,但无论如何大明都不应该走原来的老路。”
朱标很清楚当自己的太子权势越来越大时,历史进程的偏移也会越来越明显。
他看了一眼皇历,自己和常玉燕大婚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洪武五年成婚,也比原时空的洪武四年晚了一年。
毛骧匆匆赶来,朝着朱标行了一礼:“臣参见殿下。”
朱标一只手托着鼻子,故作沉吟道:“毛指挥,那事情办得如何。”
毛骧恭敬地说道:“在脱古思帖木儿一行人进草原后不久,就被也速迭儿的人偷袭了。好在我们大明的情报人员提前给了通风报信,让他们有所防备。”
“伤亡如何?”
“两边互有伤亡!那北元皇孙是气坏了,当然也对我们大明的举动感激不已。”
毛骧顿了顿,有些不解地说道:“殿下,那北元皇孙如果死了不是更好?北元和瓦剌部必定会展开惨烈的厮杀,我大明就能坐收渔翁之利了!”
朱标瞪了他一眼,斥到:“你看问题不能只看眼前!如今北元的君主差不多快死了,他儿子基本会继位,那脱古思帖木儿就会晋升为太子。”
“他一旦死了,北元就没了国本,万一那太子在位没几天又出了意外,这北元就名存实亡了,不就便宜了瓦剌部吗?”
瓦剌部世代和黄金家族联姻,可以看做是蒙元的第一外戚,也速迭儿又是阿里不哥的后裔,有黄金家族的血统,将其捧起来,还是能拉拢除了忽必烈一脉外的成吉思汗后裔。
“那瓦剌部有什么可怕的,难道能统一大漠不成?即使他能一统草原诸部,实力还能强过北元?”毛骧甚是不解地说道。
瓦剌部不可怕?
朱标的有些顾虑,是这个时代的许多人无法理解的。
他清楚瓦剌部的可怕,在将来给大明带去了多大的灾难。
土木堡之变,是无数人心中巨大的噩梦,也是大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朱标淡淡回道:“可不可怕,孤不关心。孤要的是瓦剌部和北元之间的仇视,而且让脱古思帖木儿继承大汗之位,于大明而言是有益的。”
“殿下,脱古思帖木儿对我们倒是挺感激的,若是没我们提前给的情报,他的小命多半是交代了!”毛骧笑呵呵地道。
在他看来以大明如今兵锋之盛,即使北元和瓦剌部合二为一,也不足为惧。
毛骧只是认为太子朱标作为上位者,可能喜欢以猫捉老鼠的心态看敌人之间互相残杀。
如之前不久,太子让他悄悄处理那些海外诸国的来使,只要是身份模棱两可的,做不到百分百确认的,一律按假冒者处理。
那些藩国吃了这个亏,又能如何?
毛骧清楚,关于太子的事情他有些可以向朱元璋汇报,有些却不得不压下来。
关于朱标不利的事情,他是不敢说的,稍微处理不慎便会背上挑拨天家的重罪。
“毛指挥!”
“臣在!”
“这封书信,就麻烦毛指挥托人带给北元的那位皇孙。”
朱标从衣袖里拿出一封密封的书信,淡淡说道。
这封信的内容,是他斟酌许久后决定的。
也故意挑在脱古思帖木儿被人偷袭后,再提出这一点。
不出意外,脱古思帖木儿这次回到草原后便会从皇孙变成太子。自主权力方面同样会有所提出。
朱标想跟这位新上任的北元太子成为笔友,就如同乾隆老儿和路易十六一般。
其实满清上层真不落后,也不愚昧、封闭,西方世界发生的所有事情,包括美国独立战争,当时的乾隆老儿是一清二楚的。
愚民政策,针对的只是那些被统治的底层民众。
能统治中原王朝的那些权贵,是绝不可能像未开化的印第安人那般无知。
扯远了……
朱标给脱古思帖木儿寄去这封书信的原因很简单,他希望大明和北元之间暂时建立一种流放互助协定。
大明若有犯事的官员,可以流放至由北元管辖下的西伯利亚南部,而北元的犯事官员,则可以流放至大明境内。
美曰其名,这是证明大明和北元之间两国友好的一种象征。
至于真实目的,朱标很清楚,能被那位脱古思帖木儿流放至大明的,多半会是对他不满,或者仇视之人。
然而这些人,有很大一部分是草原上的精英人群。
毛骧恭敬地接过这封书信,保证一定会送给到那位北元皇孙的手里。
“北宗孔家的那些人,他们应该会很荣幸成为这个流放互助协定的第一批人选。”朱标看着毛骧消失的背影,面无表情地默念着。
不过他又想到了一件事,如今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情报工作,都是由亲军都尉府的人负责,他们还有监视百官的指责,实在是公务繁忙。
“是不是应该提前成立夜不收,挑选出一批精英专门负责海外的情报工作?”朱标想着。
在原时空,“夜不收”这个情报组织是朱棣在位期间成立的。
他这个四弟,搞情报工作的确是一把好手。
四年的靖难之役,除了表面上那些大大小小的战争,私底下又做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情报工作。
不过这个提议,朱标还是决定让方进提出来为好,毕竟他自己是穿越者的秘密是绝不能泄露的。
……
另一边,方进和徐辉祖这对搭档率领着一卫人马的骄兵悍将,直接杀入了山东曲阜里。
孔希学本想做做抵抗,可孔府的那些家丁只能平时欺负下普通的老百姓,面对大明军队时,根本没有丝毫抵抗之心。
不就是从孔府领一些微薄的俸禄,何必和朝廷大军拼命呢?
那犀利的排列火枪,正是吓死人了。
方进也放话了,抵抗者杀无赦,投降者无罪。
他本来还想着青史留名,能够在曲阜这个天下读书人心目中的圣地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结果对方连一点反抗的心思都没有,纷纷投降。
甚至还有几个地痞流氓模样的男子,觉着大刀,火冒三丈地冲入了孔府当中,直接将孔希学给绑了出来。
这些人表示,孔希学让他们去杀人,只说对方是十恶不赦的贼寇,没说是南宗孔家的家主孔希路。
这等于说他们这些人被孔希学愚弄了,如今成为朝廷要犯。
他们冲入孔府,将孔希学给绑了,也只是想将功折罪。
徐辉祖看着已然被五花大绑的孔希学,低声笑道:“东莞伯显然是懂得如何杀人诛心的。”
不用说,这几个所谓的地痞流氓也是方进安排的“演员”。
孔希学真正安排的刺客早已经被他关入了大狱里。
方进只是觉得孔希学虽然安排了一些刺客,但肯定不知道每一个刺客的真实面貌。
所以他借着这几个地痞流氓,顺着在曲阜这地将孔希学的“恶行”又大肆宣传了一把,对方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两位将军,老夫……老夫一直对陛下忠心耿耿啊!”孔希学趴在地上,试着是不是还能再抢救一把,“我们是圣人之家,传承千年,不可绝后啊!”
“圣人之后?”方进冷笑道,“你的管家已经招了,百年之前就被蒙古鞑子换了种!”
他说这话时,还拿着一个喇叭,搞得周围围观之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管家?”孔希学想起了那孔尚生。
他本来吩咐对方去办点事情,结果出门后就失踪了好几天,没想到也被朝廷的人给抓走了。
“本伯之前早已经曲阜周围设下无数埋伏,要不然曲阜的百姓哪能这么容易离开!”到了这一步,方进也不再遮遮掩掩了。
将这无耻的北孔之家彻底踩在脚下羞辱,也不枉他这个明粉穿越一场。
这帮投机取巧之辈,他们哪里在乎天下生民的死活,谁家的拳头大,就朝谁磕头跪拜。
方进的脑海中不断地浮现起孔家在历史上干的那些破事儿,讲真的,方进倒是非常乐意将现任衍圣公弄死。
不过他还是理智战胜了冲动。
孔希学该死,但只有在他身败名裂,并认定身份作假的情况下,由朝廷亲自下命处死,是轮不到自己出手的。
“陛下已经下命,将由南宗的孔希路继承衍圣公的称号。”方进坦诚地说道。
孔希学继续磕头道:“伯爷啊,那南宗早已经是落魄寒门了,何德何能继承衍圣公这个称号吧,要不从我们孔府里另觅贤能也行啊,哎呦!”
他本想再争取一下,方进却控制不住脾气,直接一脚踹了过来。
“陛下说了,南宗之人当之无愧,你敢有异议?”方进大手一挥,“来人,孔府上下除了那些家丁、佣人之外,其余人全绑了带走!”
东莞伯一声令下,那些侍卫们纷纷动手。
不过方进还是遵守了诺言,那些家丁既然没有抵抗,就放了他们一马。
那些人不足为惧,将来顶多再找一个富贵人家充当打手。
“徐兄!”方进嘿嘿笑道,“这位当代衍圣公,就由徐兄负责押送了,毕竟子承父业啊。”
孔希学一听,白眼一翻,差点气得昏倒。
这小子不仅手段狠,嘴也够毒啊。
什么叫子承父业?
就是当年徐达俘虏了他爹孔克坚,如今他儿子徐辉祖再俘虏自己!
“好!”徐辉祖听后,也顿时来了兴致,“当年俺爹和上一任衍圣公可是交情匪浅的,俺爹说过这孔克坚,别看他以前傲气的很,俺爹一旦横刀立马,保管对方乖乖听话。”
他说罢,如提小鸡般直接将孔希学提到了马车上的囚笼里。
“徐公子,当年我的父亲可不是这般待遇啊,是住在马车里。”孔希学近乎带着哭腔说道。
徐辉祖怒道:“荒谬,当年伱爹不过是降臣,而你是罪犯,岂可同日而语!”
今日,所有孔府之人都是这般“囚犯”的待遇。
“曲阜的乡亲们,本伯爷来了,你们的青天大老爷就有了!本伯爷来曲阜就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他娘的公平!”
方进大声说着话,还模仿着《让子弹飞》里的姜文,伸出了三个手指,好不快哉。
他甚至觉得把这位衍圣公踩在脚下,那比生擒了王保保还畅快。
周围顿时掌声雷同,那些围观的曲阜百姓纷纷叫好。
太久了,实在是太久了,曲阜的老百姓都不知道他们被孔家之人欺压了多久,差不多可以用世世代代来形容了。
“多谢伯爷了!”
“伯爷真是我们老百姓的救星啊!”
“大家给青天大老爷嗑一个头吧!”
方进喊了一声“不许跪”,奈何百姓太热情,人数也太多,他是无论如何都无法阻拦的。
“老方是会调动气氛的!”徐辉祖听到这经久不衰的欢呼声,不禁感叹道,“而那北孔的名声是更臭了!”
他又继续道:“方兄,我们也该启程返回应天府了。”
似乎想起了什么,徐辉祖又低声道:“此事还是得尽快处理,太子殿下马上大婚了,可耽搁不得啊!”
方进也想起了这事,立马回道:“徐兄提醒的是,还是早日返程为好。”
他让安欣带着两个千户,负责清量孔府的财富,以及侵占的土地。
只要是占了当地百姓的,通通归化。
多余部分,则收归朝廷。
至于将来新上任的衍圣公,只会留下些许土地。
用太子殿下的话说,南宗之人能够温饱就行了,哪需要这么多土地,他们对朝廷是感激不尽的,哪敢有异议。
总之,将来的新孔府,不再是富可敌国的权贵之家了。
方进大手一挥,徐辉祖则押着孔希学,一伙人浩浩荡荡而来,也浩浩荡荡地离开了曲阜。
一路上,混杂着百姓的欢呼声和北宗孔家的哀乎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