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
他的身世……自己知道的。
自己也曾好奇、兴趣的问询过后宫一些人,一些年长的宫女……还是知道的,其母是当年韩国王宫的一位美人。
身份有些特殊。
灭韩之后,其母被送到了咸阳宫,还填充在后宫之中。
些许机缘,便是有了胡亥。
只是!
其母和母亲似乎有些恩怨,母亲当年怀有身孕,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结果……因胡亥的母亲故,母亲腹中的孩子没有保住。
后来事发,再加上其它的一些事。
其母便是去了。
只留下胡亥一个人在后宫。
母亲!
倒也没有为难胡亥,胡亥同后宫其余公子一样,一应份例,一应该有的都有。
这些年来,一直如此。
母亲的心,一直都是极好的!
一些事,胡亥估计也知道。
自己也知道。
不过。
母亲虽然没有为难胡亥,但……对于胡亥,应该也是不太喜欢的。
近年来,胡亥多跟在自己身边,母亲当初就时而言语,让自己离胡亥远一些,还说胡亥心思很深,非自己能够驾驭。
还有阳滋姐姐,也说胡亥小心思不少。
这……,实在是无稽之谈。
都不知道母亲和阳滋姐姐她们如何看出来的,这也能看出来?自己怎么看不出来?
自己所能看到的,就是胡亥对自己多有心意。
初始的时候,自己还是有些戒备的。
母亲说过,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好,没有无缘无故的亲近,没有无缘无故的好处。
自己是相信的。
最初,自己和胡亥的关系很寻常,后来……是他主动有意无意的靠上来,自己自然奇怪。
心中还是有些警惕的。
再后来!
则是胡亥主动请缨的帮自己做了一些事,还别说……胡亥做事做的不错,咸阳宫内,自己就缺少那样一个做事干练的人。
虽如此,自己还是格外考察了胡亥一段时间。
后来胡亥主动所言,跟着自己能够富贵一些,能够有好处一些,他……倒是直接。
跟着自己能够富贵?
这……。
这一点倒是不假。
自小到大,父皇对自己都是极好的,母亲更是没得说。
如胡亥所言,母亲在后宫虽非皇后,却有皇后之实,只是碍于一些事情,母亲一直不愿意成为皇后。
原本对于一些事情,自己不了解。
近来,也多多少少的知道一些。
大可能是因为十年来一直待在陆丰的天明兄长父亲了,自己和天明兄长……同母异父!
天明兄长早早就离开咸阳宫了,他也是在咸阳宫待了数年,还和扶苏兄长相识。
不过!
天明兄长不为什么,一些事情,他并没有机会,也并没有可能!
父皇对自己多宠爱。
母亲又是有实无名的皇后。
近年来,父皇对自己多有历练和教导,还让国府一些大臣对自己教导,还请一些博士之人对自己授教。
自己!
自己!
自己有那个心思。
那个心思,身为王族公子,谁没有呢?
多多少少肯定都有一些的。
只不过,有些公子很有自知之明,不去想多,也不去想那些,还有一些公子,就不好说了。
胡亥!
他的心中,也绝对有那个心思。
但!
他的机会?
他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基本上不存在,数年来,父皇虽说也有一些事情交给他,但……同自己相比,还是逊色不少的。
至于将闾那些人,更是不足为惧了。
一位位王族公子之中,能够对自己有威胁的,也就……比自己年长许多的扶苏兄长了。
从礼仪上看,因父皇一直没有立下王后、皇后,是以,谁也称不上是嫡子!
无嫡之下,便是长幼有序。
扶苏兄长是诸公子之首。
这一点,实在是让人无法忽视。
多年来,扶苏兄长的所作所为,自己都有了解和知道的,比起自己,诸般文武两道的历练很多很多。
真的很多。
许多事情,做的也都很好,父皇也是多有赞誉。
若非在齐鲁犯了不少的错,诸事难料。
如若当年齐鲁的事情,扶苏兄长做的很好,那么,想来扶苏兄长不会被父王派往九原之地吧。
更不会数年来,一直待在长城边界之地。
胡亥所言!
确是那般,扶苏兄长这些年来,在九原之地,立功不少,他身边的一些人也是那般。
扶苏兄长被父皇发配北方之地,庙朝文武的言语……有一些不好看,数年前的自己也是那样认为的。
后来。
改变了看法。
心思所想如胡亥此刻所言。
父皇若是真正放弃了扶苏兄长,根本不会将扶苏兄长派往北方之地,直接留在咸阳,闲散之,虚职之,就足够了。
或者,将扶苏兄长发配帝国最为偏远的苦寒之地。
北胡!
九原之地!
上将军蒙恬军中!
除非彻底剿灭匈奴,否则,不许归来。
匈奴,不是那么容易被剿灭,然则,从近年来蒙恬将军与之的一次次交战中,匈奴好像不占上风。
更有一路上,胡亥提及的事情。
今岁,河西之地,乌孙可定。
辽东塞外,箕子朝鲜可定。
如此,帝国就能够收拢许多力量,就能够汇聚更多的力量在剿灭北胡匈奴上。
若那般。
匈奴还真有不小的可能被攻灭!
那时,携带灭胡功劳的扶苏兄长归来,貌似……不是什么好事。
另外一些事情,也如胡亥所言,庙朝文武群臣中,对扶苏兄长看好的仍有一些。
郡侯叔父?
应该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吧。
毕竟,算起来,郡侯叔父当年是看着扶苏兄长长大的,不过,母亲所言也是一般道理。
涉及一些事情,郡侯叔父也不会轻易出手。
也说不准。
胡亥所言,另外一些重要的人?
能够对那件事有影响的人不多吧?
王族之中,最有份量的也就郡侯叔父了,其它王族之人,基本上都是旁支了。
庄襄先王的子嗣……如今也就父皇和郡侯叔父了。
另外一些人,嗯,那就是庙朝文武群臣了。
蒙武老将军?
他的份量其实一般般的,蒙武比起他的父亲蒙骜其实逊色不少,真正的大仗、大功劳……并没有怎么立下。
李斯?
也就李斯了!
“李斯?”
“兄弟所言李斯,此人……是一位聪明绝顶之人,正因为他太聪明了,所以,他不会轻易做出决定和抉择的。”
“在一些时候,他是很关键,很紧要的。”
“然那个时候,兄弟你需要的就不只是李斯了,还需要另外的一些助力!”
“我所言乃是另外一人,刚才也已经说了。”
“……”
“兄弟再猜猜?”
李斯!
此人,固然重要,却非一直很重要。
胡亥再次靠近一些,压低声音,再道。
“嗯?”
“不是李斯?”
“李斯还不足够重要?”
“这……,胡亥,你是什么意思?我……似乎有些听不太明白了。”
“还有比李斯更加重要的人?”
“刚才已经说了?是谁?”
“郡侯叔父?”
“萧何?”
“上将军蒙恬?”
“……”
“嗯,胡亥,你是说上将军蒙恬吗?”
“这……,他……。”
公子高刚有舒缓开来的眉目再次皱起,很是不解的看向胡亥,还有人的份量比李斯还重?
自己怎么不相信呢?
郡侯叔父,自然更重,已经说过了。
萧何?
微末之人。
另外一些人,也就……上将军蒙恬了,难道是他?
也就他的份量最足够了,身为帝国黄金火骑兵的主将,手握三十万精锐大军。
他弟弟蒙毅,还是父皇身边的长史,这些年来很受器重。
蒙氏一族,更为荣耀。
尤其帝国一天下之后,更为显耀了。
一天下之前,则是武成候王翦他们。
蒙氏一族?
胡亥是向自己点明蒙氏一族吗?
是让自己接下来解决蒙氏一族吗?交好蒙氏一族?如此才好将扶苏兄长身边的助力剪去?
才有助于自己?
“兄弟平日里也多有阅览春秋以来的诸国之事,可知数十年前赵国武灵王的沙丘之事?”
“……”
胡亥的声音再次压低。
“赵武灵王?”
“沙丘之事?”
“这……。”
“胡亥,你想要说什么?”
“……”
蓦地,公子高神色微变,目光骤然凌冽些许,看向身边的胡亥,语之,轻喝一声。
赵武灵王的沙丘之事,自然不是什么好事。
堂堂一代雄主赵国武灵王……最后却被活活的饿死在沙丘行宫,胡亥提及那件事,想要说什么?
是说父皇吗?
父皇可不是赵国武灵王!
亦或者其它的事情?
此间没有外人,胡亥直言就好了,何必与自己打哑谜!
尤其还说着赵国武灵王沙丘之事,那件事向来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对于王族而言。
对于赵武灵王,自己还是很佩服的。
其人当年为赵王的时候,秦国还真没有讨得什么便宜。
还好,后来他出事了!
“兄弟勿要着急。”
“我所言赵国武灵王沙丘之事,并非所言赵国武灵王,而是说武灵王的两个儿子!”
“赵国武灵王的长子是赵章!”
“次子是赵何,也就是后来的赵惠文王!”
“昔者,赵章为长,为赵武灵王宠爱,被立为太子,但后来,因赵国吴娃之事,赵武灵王又格外宠爱赵何!”
“是以,废掉赵章,立赵何为太子。”
“再后来的事情,便是赵武灵王将王位禅让给赵何了,而赵章心中不悦,趁着赵武灵王与赵何沙丘游乐之时,起势,欲要将赵何杀掉。”
“结果,没有功成,反而被赵何抓住机会,将赵章杀死!”
“……”
“兄弟你和扶苏兄长的一些事,尽管同赵章、赵何不太一样,然则,如若当时赵章手上有三十万精锐大军相助该如何?”
“以没有防备的赵武灵王和赵何,在沙丘之地,根本不可能拦阻赵章,最终的结果……只可能是赵何身死,赵章取得王位!”
“兄弟,你是否认可我此言?”
“……”
感公子高情绪有动,胡亥微微一笑,拱手一礼,并未着急说道诸事,四周环顾一眼,细语流转。
娓娓道出。
“……”
“赵章,无能之人。”
“若有三十万精锐大军相助,自然……。”
“胡亥,想说什么就继续说!”
赵章。
赵何。
吴娃。
赵武灵王。
沙丘之事。
……
公子高目光神态愈发不善的看向胡亥,好端端的,胡亥怎么那般的胡思乱想,怎么想的乱七八糟。
怎么就和赵章、赵何一样了。
但!
若言不太一样,又隐隐约的有些相似。
又仿佛抓住了一些紧要。
猜?
一时间,难以猜出胡亥到底想要说什么,若非胡亥近来多有心力于自己,此刻,已经大大的呵斥他一顿了。
“我为兄弟,今日定要说到一些事的。”
“有些事情,当做,还需要早早的做!”
“……”
“刚才我所言之事,赵章突然起势,欲要攻杀赵惠文王赵何,没有功成,还等来了援军。”
“由赵国公子赵成和李兑率领的援军。”
“事后平乱,公子赵成被封为安平君!”
“如果我没记错,扶苏兄长被父皇封授的就是安平君。”
“那个时候,如果赵成不是赵何的援军,而是赵章的持续援军,后续之事该如何?好像也不难猜。”
“……”
“所言赵国沙丘之事,其实武灵王不为重要,还是在于赵章和赵何二人身上。”
“赵章是蠢笨了一些。”
“如若赵章能够有三十万精锐大军在手,如若赵章在力颓之后,还有赵成那样的援军支撑,诸事难料。”
“可惜,赵章什么都没有,只是凭借着己身些许力量,突袭沙丘行宫,欲要功成。”
“结果,只是杀了赵国的国相肥义。”
“许多事情,并不一样,不代表不能从其中有所得。”
“那时候的赵惠文王年幼,之所以成事,就是因身边有许多力量支撑。”
“最关键的力量是什么?”
“便是高信、赵成、李兑那些人,那些可以率兵打仗的人,那些人关键时刻可有莫大之力。”
“兄弟你欲成大事,也需要那样的人。”
“也必须那样的人。”
“……”
“兄弟,我是想着自始至终跟着你的,否则,今日也不会和你说这番话。”
“兄弟,你想要成大事,只是将父皇交代的事情做好,不足够,还远远不够。”
“父皇给你的只是你的。”
“那些东西,父皇可以随时收回去。”
“而兄弟你自己的东西,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
“只有真正属于兄弟你自己的东西,才是将来真正的凭借。”
“扶苏兄长,就已经早早知晓那个那里。”
“出咸阳历练多年,兄弟你觉扶苏兄长手上有没有别的力量?不属于父皇赐予他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