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同行路上共修行
说是要骗,但明知这泼猴未来会恢复过来,又岂能真说胡话。
观音谨慎的只讲事实,不过是从她角度出发,几乎贴近官方说法的事实。
妖猴孙悟空不知从哪里得了仙法,狂傲妄上,不守秩序,有负圣恩,犯下反天大罪,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
五百年后,得观音菩萨垂怜,用答应护送唐三藏取经的要求换取自由,却又几次逆反,不服管教,终在今日得了惩罚。
即使将来泼猴质问,也可以解释为立场问题,完全没毛病啊。
观音说完,就细致观察一向多疑、喜欢猜忌的“悟空”信了多少。
那猿猴反应如何呢?
哎,他还真信了,而且是全盘接受、深信不疑。
因为“孙行者”就是这样,是在取经中后期才彻底归心改正的。
只是如此一想,猿猴就发现问题很大了。
【听意思,现在才刚取经,我怎么知道后面的事?】
【而且孙行者,有惹得观音菩萨发怒动手吗?】
【…不对呀,我怎么知道孙行者不会惹到观音?】
随着思能加剧,猿猴开始长脑子了,算是恢复的征兆。
【所以,我是知道孙行者的一生,如今要重新经历一遍?】
【…难道我就是孙行者?不然没办法解释啊】
满头的问号,猿猴眼神逐渐混浊,意识模糊起来。
引起观音注意与警惕,她也着实烦了这刁顽的猴子耍滑头。
紧箍咒念将起来,猿猴顿时清醒。
“悟空,你是什么话说,可曾反省!?”观音冰渣坠地般的冷声诘问。
猿猴捂着脑袋惧怕不已,晓得是菩萨动手段了,瞬间认怂。
“反省、反省,认错、认错!菩萨莫生气,从今往后全凭你吩咐,再不敢推辞。”
不知真相,孤零无依。
猿猴本就不抗拒取经,现在一被逼,答应得相当“服帖”。
观音这才收敛,又与两位菩萨商议小会儿,感觉猿猴不像作假。
因为之前的“两兄弟”,大圣最后表示过,只要满足要求,取经一事必定遵照。
另一位死前的执念,也不似违抗到底的样子。
那么,当下的“悟空”既受紧箍咒束缚,再暗中耍把戏的可能性很低,毕竟意义不大。
到此落下帷幕。
……
清晨,一缕金晖刺穿青灰的天色。
山林在光流中舒展骨节,光刃剖开松林顶端的雾霭,晨雾裹着松脂香沉降。
当山雀振翅出巢,在光的潮汐中啼鸣,一只猿猴踏着苔藓,来到一处被严重破坏的土壤。
眼前有断裂的树木、散落的石块错乱在各处。
但更可怕的是,有两个人被埋在表土下面。
那猿猴倒是清楚位置,上手扒拉片刻,刨出个光头大和尚。
“徒弟呀!!”那和尚先惊后喜,又转而嚎啕哭泣,“昨夜不知是什么邪魔,好大本事,把一片山林如臂挥使,害了我与悟净。”
“你怎么这个时候才来救我!?”
说没两句,这和尚一边四肢勉力往外爬,一边嘴上就埋怨起来。
猿猴盯着和尚,眼神带有异样。
【这便是唐僧?不怎么滴呀】
同时间,猿猴脑海也忽然浮现起“胆小、迂腐、不明事理”等词语。
他现在不能整合记忆,但若是接触了认识的人和物,还是可以联想起一些事。
这也是猿猴不对观音菩萨抱以警惕的原因。
观音在他心中从不是坏人。
“可不是邪魔。”猿猴虽然失望,倒也解释误会。
唐僧惊住,表情定格一瞬,随后小心翼翼道:“那…莫非是我们昨夜触怒了本地山神,怪罪于我们?”
“平常神仙不至于敢对你动手吧。”猿猴眉一挑,接着就往别处走去。
话显然没说完,更怕被丢下。
唐僧慌忙站起,踉跄跟上:“悟空,你说的什么意思,昨夜我们到底遇见了什么?”
“起开,还有一个呢。”
猿猴却是没理,整袖抬臂拿出神力,猛的往地面一锤。
土壤立刻裂开一个两丈长豁口,较深处更是传来类似鲸鸣的轰响。
“喝啊!”泥土飞溅,豁口里跳出个持宝杖的大汉,张牙舞爪,一副恶相。
一上来,看清猿猴,大汉收了凶狠,礼敬道:“哥哥,你可算来了。昨夜有妖魔作祟,小弟力弱,没护住师父,还得靠你!”
唐僧原不明所以,瞧见了大汉,方才知晓猿猴行为,喜道:“悟净,你也没事,太好了。”
沙悟净闻言,忽然捂了下胸口,默想到:其实有点事。
猿猴则稀奇看着他。
【悟净、这是沙和尚?他长这模样?地中海呢!!?】
形象与潜意识里不相符合,猿猴产生混乱,错愕不已,脑子甚至宕机了。
“师兄?”沙悟净不见回应,不由低声询问。
“悟空,你怎么了?”
猿猴这才回神,先疑惑看了眼唐僧,后接道:“啊~~这个,沙师弟不用担心,昨夜不是邪魔,是几位菩萨考验我们呢?”
“啊!!!”悟净还没理解到位,唐僧先一步慌乱大叫起来,合掌告罪道,“什么菩萨!考验什么!?”
悟空正要回答,沙悟净眼一瞥,忽见后边古柏树上,飘飘荡荡挂着一张简帖儿,下面更摆着担子行李,急去取来。
三人观看简贴,乃八句颂子。
“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圣僧有德还无俗,八戒无禅更有凡。从此静心须改过,若生怠慢路途难!”
猿猴看毕,玩味道:“几位菩萨倒是好心,不说我与沙师弟的毛病。”
他忘记自己昨夜已经被收拾了,菩萨当然不会主动提,免得刺激他。
沙悟净默不作声,心里其实并不认同。
因他注意到了“从此静心须改过”,不敢侥幸。
扪心自问,心静了吗?
沙悟净还是知道自己斤两的。至于大师兄…呵,他肯定心不静。
一旁唐僧先是被几位出场的菩萨名讳吓到,后见评语还好,当时松了一口气。
却又听见了猿猴的说法,唐僧说是在窝里横,但受到批判,人该认的也认。
绝不会因为是来自弟子的指责,就恼羞成怒,赤口否认。
他精神再度紧绷,后背冷汗直流:对呀,自己还是没过关。问题是贫僧错哪儿了,菩萨是哪儿不满意啊?
思念间,猿猴又道:“还有个呢?”
“唔,哪个?”
唐僧不解,沙僧亦露疑惑。
猿猴想了下:“猪八戒。”
“你说那个夯货,还理他作甚!”唐僧当即有了点怒颜,语气甚为不齿。
他原本是不计较,这半路出家的弟子要还俗当人家女婿。
来去自如嘛,人没当和尚的心,何苦相逼。
但观看完此颂,被猿猴一吓,唐僧只觉菩萨都快抵着脑门骂了,哪里还敢好言对八戒。
倒是猿猴,一来忘记了过去的龌蹉,又觉取经队伍不能少人,断然不认可唐僧。
他道:“师父这话错了。同是一路人,皆为修正果。菩萨尚未让他出局,我等怎能言把他丢下的话来,且先看他造化如何,再行定论。”
这般一说,唐僧也不蛮缠,点头同意。
沙僧经了一遭,也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不希望队伍随意贬出人去,以免将来自己也不慎中招。
“但该往哪里去找呢?”唐僧唤沙僧收拾行李,又忽然想起一事,失措地看向四周,“不对呀,遭啦!咱们的马呢!”
“完了,那龙马被栓着动弹不得,当是死在昨夜的劫难中了。”
话音方尽,唐僧起了些感伤,呜咽想要落泪。
忽听一声嘶鸣,马蹄响起。
唐僧抬眼望去,是白龙马打着响鼻立在远处。
不等和尚惊喜去牵,白龙马在原地踏了几步,转身迈进林深。
茫然的唐僧,就听猿猴喊道。
“师父,我们去吧。”
如此,心猿意马合真意,修行路上自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