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军不再以城池作为重点防守,而是远离城池几里外,挖掘大濠沟,在壕沟后面再挖掘小坑道做防御工事,进行防守。
这种战法,是太平军对于防守战的一次全新尝试?
好处肯定是有。
后来事实证明,任凭清军的大炮如何猛烈,太平军战士只需躲在小坑道后面,躲避炮弹。
等清军步兵扑上来时,他们则爬出坑道,进行点射即可。
这种战法是不是很熟悉?
这样的作战方法是不是有点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壕沟战?
的确是的,就是后来慢慢发展成为了坑道战。
双方平时躲在壕沟里面,打仗的时候进攻的一方冲锋,另外一方防守,要么是攻防互换,但是结果只有一个攻不破对方的防线。
结果谁也没讨个好便宜。
........
我们现在把话题回到这场会议上来。
忠王李秀成同意了这个作战方案,可这个方案执行起来,去有点难办的。
“”那现在怎么搞?,清妖都围在了浒墅关,要去外面挖坑道,挖壕沟,那根本就不可能“”
.........。
一名将领叹息的说道。
会议中众人也是唉声叹气,现在大家都躲在许墅关,出去野战又不是人家的对手,想要挖坑道,挖壕沟,好像又没机会。
忠王李秀成想了想,他将桌面上散乱的作战地图,又捡了几张看了看,随后他的脑中想起了一个快刀斩乱麻的计划。
李秀成对着众人喃喃道:
“”我有个想法,咱们一部分人留守许墅关,能守多久就守多久“”
另外一部分人随我回苏州,集合苏州全城百姓,军民同心,在苏州外围三里处,挖掘大壕沟,建筑防御工事“”
“”时间上应该来得及!!!“”
忠王李秀成指话一出,许多将领听后一阵愕然,有人不禁小声嘀咕:
“”那的意思岂不是说放弃许墅关吗?,这么重要的一个要塞,放弃岂不是可惜?“”
........。
也有人小声回怼:
“”不放弃又怎么样?,这里迟早守不住,忠王的意思肯定是把防御重点放在苏州,只要这个防线有用,青鸟拿咱们也没办法“”
“”等咱们援军一到,就可以反攻“”
众人一阵交头接耳之后,依旧没商量个所以然出来。
李秀成本想询问大家的意见,结果大家各说各的,李秀成没有办法。
值得拍板决定。
“”有本王先回苏州布置防御事宜,郜云宽,黄章桂,周文佳,伍贵文,还有你们你们,都跟我回苏州。“”
........。
(这些跟随忠王李秀成回苏州的人,后来几乎都叛变了李秀成。)
李秀成交代完去苏州的人选之后,李秀成指责来王陆顺德
“”顺德.......你守城能力较强,你就留在这里守城吧,最少给我守住一个月“”
“”你守住一个月,我给你嘉奖,报功“”
.........。
李秀成没有说,守不住怎么样?,因为谁都知道清军的大炮太厉害,大炮厉害到可以击穿城墙,他只希望陆顺德能多守一天就多守一天。
陆顺德听后赶紧下跪参拜,拍着胸脯立下军令状:
“”忠王放心,属下必定竭尽所能,守住许墅关,比如说守住一个月,若有能力守住两个月,属下也并当死战不退,守住两个月“”。
........。
一般按这种情况来说,谁都知道忠王李秀成在下命令,谁都知道作为下属应该立个军令状,比如说完成不了任务,任由处置,或者是军阀处置。
但是陆顺德他只是说,竭尽所能守住, 而没有说 “”我陆顺德若是守不住许墅关,任凭忠王处置,或者以自杀谢罪之类的话“”
..........。
反正这些军令状应该说的话,陆顺德没有说,他也不敢说。
李秀成和陆顺德很有默契,双方都知道许墅关守不住,所以双方都没有捅破那张纸。
会议开完之后。
忠王李秀成就带着几个王,数十名将领,以及两万精锐从许墅关后门撤退,缓缓地向苏州进发。
仅仅留了八千人给来王陆顺德。
这八千可是陆顺德的家底,陆顺德本想保存实力,可忠王李秀成点名要陆顺德守城,陆顺德不好拒绝唯有硬撑。
........
陆顺德站在许墅关城墙上,目送着忠王李秀成的大军从城门缓缓的出城。
出城队伍零零碎碎,拉了几公里长,大炮推不动,前面用驴子拉,后面有人推.......。
此时此刻陆顺德他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悲伤感,忠王李秀成带领大军已离开,连仅有的几十门西洋大炮都给带走了。
这就意味着陆顺德这个时候,已经是孤军奋战,暂无援军,唯有死战。
......
面对青妖大炮的持续轰炸,陆顺德根本不知道仅凭手下八千人,到底能守多久?
若守个两三天就被清妖破城了,那更不好办,相当于坑了忠王。
忠王李秀成还没到苏州就破城了,那苏州挖长壕,挖坑道,打地道,还搞个屁?
所以此时此刻陆顺德也很担心,他怕自己守不住,又担心自己手下那点兵马全部在这里报销,可他又知道为了大局,他必须守住。
.........
李秀成回到苏州之后立马行动,他做了几手准备
第一,立刻发动苏州城内的百姓参与挖掘参考,挖掘坑道,将苏州城内的军事物资,粮草,全部往外搬,搬到坑道处。
第二手 命令在浙江的侍王李世贤赶紧带兵来苏州增援。
当时整个太平天国就属西北的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以及浙江的侍王李世贤这几人实力最强的,兵马最多。
李秀成现在在苏南,他能指望的也只有侍王李世贤。
当然李秀成不光给侍王李世贤发调令,也给常州的护王陈坤书,皖南的赌王黄文金,江西的辅王杨辅清等人发调令,令他们或多或少带兵前来增援苏州。
.........
苏州城这边,十几万人在苏州城外,烈日下正在紧锣锣鼓挖掘长壕,挖掘的挖掘,挑担子的挑担子,忙得热火朝天。
而离苏州不远的许墅关,却是炮火轰天,喊杀声响了几天几夜。
许墅关燃烧的火就一直没有灭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