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二八大杠自行车真是牛,周博辰又有力气。
他的大长腿蹬起来速度是嗖嗖的。
不过很快道路就不平坦了,周博辰只能放慢速度。可是就这样颠簸的也很厉害。
幸好李向南早有防备,在后座上放了厚厚的垫子。
要不然她的屁股可有的受了。
如果不是李向南怕太招摇了,又怕对周博辰影响不好,也怕对孩子们不好。
毕竟对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万一有的人因为她家的钱财对孩子们起了别的心思就不好了。
要不李向南高低把车开回来用,也不至于坐在自行车上受颠簸了。
可就是这样的自行车,李向南到了他们的家属院,还引来了不少人羡慕的目光了。
他家是什么样的,大家还不了解。但能看得见的是人家是用卡车送来的。
有几家能找到卡车帮他们搬家呀?
昨天有不少人都看见了,周团长的媳妇儿还有他的孩子穿的都非常好。
周团长的媳妇和孩子也都是水灵灵的。
要条件不好的话,能把老婆和孩子养的这么好吗?
这又骑了一辆自行车。
这个周团长家的条件肯定不错呀!
有不少人传说他家里背景很强硬,看来是真的。
要不是当官的,能有这么厚的家底吗?
周围人的目光追随了他们两个人一路,李向南不管别人的目光,她到家就开始归置家里的东西。
一个一个的包袱打开,衣服、被罩之类的全都摆放好。
厨具也全都归拢进厨房。
她可不想在食堂吃饭。
今天早上她们是尝到了食堂的饭菜,滋味跟家里没法比。
李向南干活利索又麻利。
等周博辰中午回来的时候,屋里的东西不仅都归置好了,饭菜也做好了。
是打卤面条,外加两个时令蔬菜。还有两道菜是李向南拿出来的。
是御膳坊的菜品。
时令蔬菜是从邱姥爷那边拿过来的。
他们租的房子后面是一大片园地,这里面蔬菜种的可齐全了。租房子的时候多给了几块钱,园地的菜就归他们了。
李向南的手艺没的说,面条又细又筋道。
卤子的那股香味让人回味无穷。
她炒菜的香味,都馋的葛素琴家的孩子爬墙头了。
辛丹丹家的孩子在院里吵,说他妈妈做的饭不香。
后来就没听见动静了,也不知道受没受到爱的教育。
周博辰曾经无数次的幻想过,他忙忙碌碌的回家了,向南是不是会给他准备好饭菜了。
周博辰看似平静,也没说什么,就看他呼呼的往嘴里吃面条。
自己做的饭菜被人喜欢也是一种快乐。
李向南吃的也非常香。
吃完饭之后,周博辰主动的去刷碗。
在厨房,只有他一个人了,他忍不住高高的翘起了嘴角。
才是他无数次的幻想过的生活。
他会很珍惜每一天这样的日子。
现在的气温虽然没到全年最高的时候,但是要在屋里用大灶做饭,顺便就会烧热炕,那样屋里就会闷热闷热的。
李向南没用大灶台,而是用的煤球炉子。
所以他们屋里挺凉爽舒适的。
“向南,过两天我想法再弄点煤球。
做饭的时候就少用大灶台吧!
这天气守着大灶台做饭,太遭罪了!
屋里也会热的受不了!”周博辰坐在李向南旁边的凳子上。
刚刚吃完饭,李向南也不想休息,就顺便拿了一本书看。
李向南:“行!
我也觉得,现在用大灶台做饭太遭罪了!
要是在外面搭个灶台也行。
对了,灶台上的铁锅是你买的吗?”
因为灶台上原来就有一口锅。
周博辰:“不是我买的,是部队的,我暂时借用的。”
入冬后这里太冷了,向南和孩子们,还有姥爷没必要在这里遭罪。
他们在这里不过住几个月,用不着买一口锅。
周博辰:“那过两天我在院子里找人搭个灶台,再搭个棚子。”这样太阳也不晒了,就是下雨天也能在院子里做饭。
李向南:“要是方便的话就搭一个。
是花钱雇人啊,还是找人帮忙?”
雇人就给钱,找人帮忙的话恐怕要是供饭的。
周博辰:“我到时候问问团里都兵有谁会吗?
他们休息的时候帮着干了,过后给他们拿点好吃的!”
要是雇人的话,就雇附近村子里的人。
十八九岁二十来岁的小伙子,那肚子就是个无底洞。食堂的饭菜和他家的油水没法比。
给他们拿点好吃的,比把钱用来雇人强多了。
两个人这样有一搭无一搭的说着,李向南很快就睡了。
周博辰并没有多长时间的午休,他轻手轻脚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