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需占用大量劳动力,且回收投资的周期颇长,动不动就要以年为单位。即便种植经济作物可在深加工后获得更多收益,那也不会有百十来号人就能操作的宝石贸易来得轻松。
不过钱天敦也明白,锡兰岛出产的宝石虽好,终究也只是个用来换取资金的商品而已,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在战时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成武器使用。
现阶段真正对特战师不可或缺的,还是能够填饱肚皮的农产品。即便相关产业的利润不是那么丰厚,特战师也必须得分出部分精力去组织农业生产。
而且对特战师来说,农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用于吸引国内的移民。
现在海汉下辖的各个海外殖民地在国内招募移民,通常都会承诺一户发放几十百把亩耕地作为安家费的一部分,或者会提供无息贷款协助移民建设农场种植园。
这对于那些执着于要有良田传家的贫苦农民来说,的确是有着较大的吸引力。
反正都是干种地的老本行,只要换个地方生活,就能一步到位变成地主,这不就等于起码少奋斗二十年了?
不过这套方案也就适用于汉班港附近这种地广人稀,自然环境又比较适合农业开发的地区,像伏波、镇海两港,附近地区以沙漠为主,可就没法用耕地作为吸引移民的条件了。
1659年七月,在石迪文的倡议下,由出访舰队和特战师组成的特混舰队,与驻扎科伦坡城的葡萄牙武装舰队,在锡兰岛西海岸附近举行了一次联合军演。
石迪文组织这场联合军演的主要目的,当然就是为了向葡萄牙人展示武力。
舟山号万里迢迢来到这里,可只不是为了静悄悄地走个过场而已。除了检验舟山号及舰上水兵的远航能力,还有一项重要使命就是震慑其他国家,这当然也包括了海汉的盟国在内。
前半程急于赶路,石迪文并未特地联络安排这类军演,但到了印度洋,也就等于到了目的地,那么举办这样的演习就很有必要的了。
相关的联络工作,其实从石迪文抵达星岛时便已开始进行,因而准备时间还算比较从容。
虽然名义上只是海汉与葡萄牙的联合演习,但实际参与的其实还有安南、朝鲜两国的协从军。另外还有周边缅甸、泰国、亚齐国、莫卧儿国受邀而来的军事观察团,进入到演习区域参观。
特别是那些之前已经在普吉岛围观过舟山号的国家,当时只能看到静态展示。听闻这艘巨舰要出海演练,那自然也是不顾路途遥远也要赶来看个究竟。
就连去年与葡萄牙人在科伦坡城发生过武装冲突的荷兰人,也闻讯厚着脸皮派了两艘船到附近围观。
但或许是顾忌被葡萄牙人驱赶,这两艘荷兰船并没有靠得太近,距离演习区域足有十几二十里。这个距离上即便是使用望远镜,也很难看得真切,权当是看热闹了。
当旗舰舟山号一马当先驶入战斗区域,所有初次见到这艘巨舰真容的看客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其船体的庞大程度已经超乎了普通人的想象。光是这肉眼可见的块头,就足以让绝大部分人打消与之对抗的念头。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像葡萄牙这样的航海大国,懂行的人自然不少,他们一看便能想到,要建造这么大的一艘战舰,会需要何等卓越的造船能力。而放眼欧洲,应该还没有任何一国具备了同等的造船技术。
这就意味着这艘巨舰即便是放到欧洲,在当下也同样是近乎无敌的存在。
至于连威严级都造不出来的其他国家就更不消说了,除了感叹也还是感叹,至此方知海汉的军事实力是何等恐怖。
当舟山号上的重炮开火,准确击中了部署在数里外的海面标靶,围观的各国人员更是惊得说不出话来。
他们当中的不少国家,海战战术还是延续着千百年来的传统跳帮作战,装备有火器的也不过就是近距离的贴脸对轰,至于舟山号这种用舰载火炮在数里之外打击目标的方式,对这些国家来说简直就是闻所未闻。
即便来自科伦坡城的葡萄牙人以前就曾听过诸多有关海汉军如何厉害的传闻,但百闻不如一见,当他们真正看到舟山号的炮塔吐出巨大火舌时,才明白所有听过的那些传闻都毫不夸张,海汉这些大型战舰的作战能力绝非欧洲战船所能抵挡。
虽说名为联合演练,但这风头毫无意外地被舟山号抢了个精光。为期两天的演练中,舟山号多次开火射击打击远距离的目标,展示了海汉海军所独有的海战方式。
除此之外,舟山号还特地启动了船上的蒸汽动力系统,给看客们表演了海上高速突进。
这样一艘排水量超过四千吨的巨舰,在海上以超过十二节的航速行进,其景象也是颇为壮观。
这也让那些还在盘算着可以打不过就跑的人彻底死了心,这可真就成了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过。如果不是跟海汉同一阵营,那就只能祈祷最好别在海上遇到这个怪兽了。
钱天敦在看到舟山号的实际表现后,也再次生出了想要拥有一艘的念头。但石迪文给他的答复也是跟上次一样,特战师如果想要订购光荣级战舰,那也只能交钱排期,短时间内不太可能得到一艘新下水的同级别战舰。
除非是钱天敦有办法让执委会做出决议,将新近建造舾装的一艘光荣级直接分配给特战师。
这当然也不是不可能,比如钱天敦能将筹建中的印度洋舰队快速变现,然后要一艘光荣级战舰作为旗舰就很合理了。
不过如今特战师所拥有的舰船数目,还远远不足以搭建起印度洋舰队所需的规模,至于军费,更是难以维持印度洋舰队所需的庞大编制。钱天敦纵有雄心壮志,也不得不受限于这些客观条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