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四月廿九,洪武元年四月份的最后一天,定海港口,朱塬终于送走了今年的第二批粮船,也送走了这个四月。

这个月,中原其实发生了很多事情。

第一件大事,应该先从三月底说起。

察觉到共同守御汴梁的前红军将领左君弼有投降之意,元廷汴梁守将李克彝再次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方法,提前驱赶汴梁百姓向西逃去。于是,三月廿九,左君弼献汴梁城。

拿下汴梁,不仅政治意义巨大,河南战局也完全倾向于明军一边。

随后,四月初一,南线,廖永忠抵达东莞,盘踞广州的元江西分省左丞何真率官属出迎,正式投降,东南沿海最后一个稍有实力的割据势力宣告覆灭。

南线再无大患。

四月初八,塔儿湾之战。

明军兵不血刃地拿下汴梁,并没有停留,快速向西进军,出虎牢关,与河南行省平章兼元梁王阿鲁温对阵塔儿湾。

当是时,两军阵列洛水南北十余里,旌旗招展,鼓声擂擂。

征虏副将军常遇春单骑突入敌阵,面对二十余骑攒槊而来,怡然无惧,发失毙其前锋,元军因是锐气尽丧,征虏大将军徐达趁机麾众而至,元军乱阵退走,明军追敌五十余里,杀伤俘获无算。

此战之后,元梁王阿鲁温投降,李克彝退走陕西。

河南平定。

消息传回金陵,老朱遣使赴河南,嘉许诸军,并令中书稽核军功。惟有征虏副将军常遇春迎来皇帝近臣私下口传戒谕:“汝为大将,顾与小校争能,甚非所望,切宜戒之。”

再就是月底的两件事。

四月廿三,设置山东行中书省,调江西行省参政汪广洋为山东行省参政。

江西行省参政暂时空缺。

四月廿四,明州正是大风大雨的时候,都督同知冯胜取潼关,潼关守将李思齐、张思道不战而走。既取潼关,金陵传令,要求诸军停止西进,全力平稳河南地方,为北进做准备。

四月廿五,明州,风停雨住。

四月廿七,小满。

对于明州渔民而言,小满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通常这时节前后,大黄鱼群就从南边一路来到了舟山群岛区域,每年最大规模的一次海上捕捞就此开启。

四月廿八,第二批运粮船队出发赶往山东的前一天,被风雨耽搁在象山的黎圭所率海捕船队终于顺利返回定海。

定海城东码头。

第二批运粮船队的负责主官是营海卫指挥同知常断。

另外,写意的哥哥乔安这次也一同随行。

通过之前剿捕海寇积累的功勋,再加上营海卫扩编,乔安很顺利地从百户晋升为千户,这次负责那1000专门护卫的海军,某种程度上和计划中第三批运粮船队的华高侄子华岳一样,也算是二把手。

只要这次运粮成功,乔安能顺理成章地再积累一份功勋。

不过,朱塬却没打算让乔安再继续太快地晋升。

总要避嫌一些。

眼看着第二批运粮船队身影逐渐消失,朱塬才转身离开城东码头的长堤。一边与身旁的华高等人说着事情,脑子里也是一堆的事情。

第一批运粮船队,稍后几日也该返回。

朱塬一直关注着山东那边的情况。

第一批运粮船队抵达山东,都督同知康茂才本来希望部分船只能够通过内陆运河再往济南,随后发现,行不通。

最低500料的海船,还是太大。

因为,从胶州到济南的运河……严格来说,就不算运河。

山东半岛唯一的一条官方运河是胶来运河,南北穿过半岛,那是元廷早年为了海运船只不再绕过山东半岛而专门开凿,不过,近些年也是淤塞严重,无法再用。

哪怕疏浚,运粮船队穿过山东半岛,再从渤海湾里的黄河北出海口进入济南,全程近千里,很不划算

至于胶州到济南,主要是一条横穿胶州到济南之间诸多内河河流的一条水道,预计经过疏浚之后,可以行驶最大一两百料的平底河船。再就是,内河运粮,不需要考虑海上的风高浪急,而且,山东也不缺人,无论是摇橹还是拉纤,都能筹集足够人手。

无法深入内河,但在卸下粮船之后,第一批运粮船队还是没能立刻返航。一方面也要考虑天气风向,另一方面,也是朱塬这边,希望船队不要空着回来,无论是矿产还是麻料,总之,能带回来一些什么,就带回一些什么。

从陆上得到的消息,除了在胶州停靠之外,船队还有部分因此去了海州。

海州距离沂州不远,只有一百多里路程。

当年沂州王宣还曾打下过海州,而沂州,既产煤也产铁,矿藏丰富。而且,海州本身,还有朱塬一直都没有忘记的水晶矿藏。

都督同知康茂才了解到明州的需求,亲自从中协调,分流了两万本来聚集在胶州周围的流民赶赴沂州,也是另一种以工代赈,流民在沂州开采煤铁矿石,运往海州,交付矿产的同时换取粮食。

另外,明州这边收集到的麻料种子还没有送到山东,提前收到消息并得到老朱首肯的康茂才也已经组织了人力,主要沿从胶州到济南的河道两岸,广泛播种苎麻等作物,预计今年秋天就能收获第一茬。

说真的,连续收到这些消息,朱塬的感受是,应该让康茂才来出任山东行省参政,而不是‘好好先生’汪广洋。

既然曾经能得到一个‘忠勤伯’的爵位,汪广洋的能力肯定没问题,但朱塬与这位,终究不熟,更关键在于,不知道这位接受山东政务之后,会不会乱搞,破坏康茂才本来的布置。

不过,既然是‘好好先生’,朱塬又觉得,问题不会太大。

明州这边,遇到分歧,自己强势一些,汪广洋大概率不会愿意和他这个正是当红的皇帝宠臣起冲突。

第二批运粮船队送出,接下来,就要考虑第三批。

第三批粮船不会是稍后第一批返回的运粮船只,那一批,无论是人还是船,经历过一次长途远航,都需要进行休整。

还好,当下船是真不缺。

不说杭州、明州、温州和台州几个沿海重镇都在营海司的运作下持续建造下水新船,还有南边,缴获船只在老朱的严令下,也在持续不断地送来。

就说廖永忠刚刚拿下的广州,何真以及其他元廷各部,收缴船只就超过了700艘。

早前各部习惯性把船只据为己有,当下因为老朱的态度,没人再私藏,至少不会私藏太多,大部分都会乖乖地送来明州。

因此,再回到了朱塬最近一直操心的事情。

麻料。

缺麻啊!

既然船多了,第三批运粮船队,朱塬考虑过后,又与金陵的老朱通过信,决定增加运量。

粮食还是20万石。

不过,这一次,计划会增加10万担鱼获。

总计可以说是30万石。

其实,如果人手足够,朱塬还是更倾向于保持20万石的每次运量不变。

少量多次。

这样能够最大程度降低风险。

问题是,能用的人手终究不足。

经过重新盘算,增加10万担鱼获,只需要再加派不到2000人,而不是按比例的5000人,这等于是节省了人力。

增加运量,需要船只增多,但还是有诸多剩余。

朱塬的计划是全部投入海捕。

海捕,不缺船了,相对来说,人也不怎么缺,就缺渔网。

没有网,打什么渔?

还是要打!

朱塬已经在让人想办法。

比如,钓鱼。

说起钓鱼,普通人观念里,往往是一人一杆,一坐一天。

海上不是这样。

提前让人进行过试验,海钓的效率,其实并不低,特别还是这年代,海洋鱼产丰富,专门钓大鱼的话,找准了鱼群位置,每个劳力一天完成一担的任务,轻而易举。

离开了码头,朱塬和华高等人一起来到城西甬江对岸。

这边正是烟火鸟鸟。

营海卫在这边属于军营后方的地界搭建了一批拱形烘窑,不多,只有十座。

烘窑一丈高,宽一丈五,长三丈。

还是物质不够的缘故。

这年代,烧砖也是非常耗费的,只是燃料一项,就让大部分普通百姓一辈子都只能住在泥坯房屋当中。

朱塬也没那么奢侈。

因此,除了一批少量用砖大部分还是泥筑的试验烘窑,其余的,还是决定露天烘烤。

这里又不得不说起昨日从象山返回的海捕团队的收获。

初步估算,这一次海捕,顺利带回定海的,官方鱼获为1.7万担,民间鱼获为2.1万担,总量为3.8万担,合380万斤。

远远高于朱塬最初的预期。

朱塬的基本预期是官方捕鱼8000担,民间大概与官方相当。

实际上,却是带回了将近5倍的鱼获。

不过,这其实反而不算太让人满意,因为缺少麻料,因为最后几日遭遇了飓风,不仅无法出海,还导致一批鱼获没能及时处理而腐坏,等于说,整个海捕团队至少损失了1万担的鱼获。

用‘担’总是缺少些冲击力,换算成更普遍认知的称量单位,就是100万斤。

无论如何,都是一次成功。

毕竟只是一次试验性的海捕,实际上,就已经超过了元朝时期正常年份300万斤的总量。因此,朱塬也第一时间写信给老朱报喜。

除了详细列举渔获收成,还提及了这次飓风过程中,灯塔港口对渔民的示警和避险作用。

可见基础设施的重要性。

因此,朱塬的建议是,官方还需要加大对相关方面的投入。

再说总计3.8万担的鱼获,营海司拿下了其中的3.2万担,相当于320万斤。

【推荐下,换源app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说起来,其中渔税部分,按照朱塬之前制定的税率,只有区区510担,因为民间船只虽然多,但体量都不大,总载量折合才5万料出头,每百料直接收鱼获1担,因此得510担。

还没有盐运司转卖给这边的多。

即使朱塬给出了兜底条件,官方直接收缴鲜鱼进行腌制,降低百姓买盐负担,但,明州盐运分司跟随南下,这次海捕过程中还是卖出了150多引盐货。

因为是直接针对渔民销售,按照最终出售价格计算,得银钱折合1500多两。

渔民没那么多钱,还是直接缴纳鱼获,明州盐运分司按照与营海司的协议,当场将鱼获转交营海司,换取银钱。

关于盐政,既然涉及,朱塬近日也有所关注。

当下大明朝廷制定的终端零售盐价是10两银子一大引,折钱则是12万钱,合30文一斤盐。

很贵。

不过,相对于元朝,又便宜了太多。

元廷早期制定的盐价就是10两银子一引,中期略微下降,到了后期,财政困难,开始大幅提升盐价,最高达到200贯钞币一引盐的程度,虽说后期元廷钞币贬值严重,但折算下来,卖到百姓手中的每斤盐也超过了300文。

超高盐价导致私盐泛滥,蝴蝶出的另外一个结果,恰好就是张士诚和方国珍两大私盐贩子的崛起。

终端零售价格高达10两银子,大明朝廷能拿到多少?

不多,只有6钱银子。

这是官方规定当下每引盐货需要缴纳给朝廷的赋税,至于其他,则全部算做消耗。

朱塬觉得,这‘消耗’实在太大。

参照元廷数据,按照当下人口5000万的规模,朱塬大致能够算出,整个中原每年的盐货需求大概是200万引。当然,是400斤的大引,因此,官方能够获得税收大概120万两。

这倒是与朱塬之前了解到大明去年,还是西吴的时候,全年137万贯的盐税收入相差不大。

然而,比之前朝,无论是元廷,还是宋朝,也低了太多。

朱塬近期让人收集到的数据,宋时盐税最高可达到1700万贯以上。而记忆中,明朝盐税最高也才200万两白银左右。可以说,比前后各朝都要低太多。

不得不说,这是老朱的又一个重要财政政策失误。

就像另外一个朱塬恰好记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茶税一样,老朱的想法,朱塬能够看出,非常朴实的小农思想。

朝廷少收一些税,百姓就能多几分财富。

实际上,既是如此,也不是如此。

如果真得惠及了所有百姓,朱塬也很乐意看到各种低税率,但,实际如何,朱塬也再清楚不过。

总之,盐税的事情,今后有时间,还是要好好规划一番。

当然,还有渔税。

计算下来,510担税收,相对于民间总计2.1万担鱼获,税率四十分之一不到,这也太低。将来时机合适,同样需要重新规划。

皮皮读书推荐阅读:裂阳残血我在秦朝当神棍大秦第一熊孩子大炎帝国,吾济苍生三国之小兵传奇穿越之从逃婚开始今晚教坊司包场,女帝破门而入魂穿大唐朝激活修仙系统混大唐崇祯十五年:召唤猛将蝉动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历朝皇帝降临从暴揍嘉靖开始让你当赘婿你成了十国第一才子傲娇少爷要上位华夏网游【强到只剩开挂】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大明:被迫登基锦衣当国诸天:从清穿造反开始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逆天明末三十年穿越之赵云传魂穿成苏辙老婆亮剑:签到亿万物资,成为西北王以吃货之力改变世界开局一个师,陛下我反了!农门状元谋动天下他来自秦朝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成亲后,我的乌托邦藏不住了穿宋大忽悠史记大争之世穿越大宋之倒爷为王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甲午崛起天唐锦绣平原大时代金军南下我北上,赵九南逃我拜相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明末平倭录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明末之木匠天子执手春江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大唐第一熊孩子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中世纪崛起日月山河无恙战贞观
皮皮读书搜藏榜:承明之治盛唐小国师三国从掳走洛神开始战机英雄凌天仙帝大唐:摊牌了,本驸马要造反!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征兵令尘途雕弓落刘禅的人生成就系统亮剑:开局战俘营,我带和尚打鬼子秦时实践家大成公子绝世小书儒明末皇太子乱世小土匪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从县令到帝师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农家小女医妃笑倾城,狐仙小王爷荣耀之路:国民校草是女生重生:回到1937最强训犬员寒王纵宠,绝世娇妃神兽饲养员中天稗史大清之祸害嬴政:时空之主回到远古建华夏武牧江湖穿越了,我的手机还能购物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直播:我挖掘国足之光!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冒牌皇叔我镇南王世子,你让我干点正事?曹贼休走神话三国:我能够进化词条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亮剑之我成了赵刚徐怀小说免费阅读全文红楼如此多骄三国之曹家孽子重生之妖孽作家美漫丧钟
皮皮读书最新小说: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