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皮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朱塬在定海县城西南甬江对岸烟气燎然的烘鱼工坊一直停留到午饭之后,看过了全部细节。

这边也算是明州海产加工公司的场地。

只是,当下的工厂,与对岸船厂类似,都是露天,除了试验性的一批烘窑,主要也是暂时没有资源建造更多,目前主要加急建造的还是存储鱼获的仓库。

所有人的观念都很统一,哪怕人没地方住,也要优先保证大家辛辛苦苦得来的鱼获有地方存放。

再说鱼获。

大黄鱼的好处之一,就是大。

特别还是这年代的大黄鱼,两三尺长度的都不少见,放在后世,类似的野生大黄鱼,一只就能拍卖五六位数,当下,就只是如普通鱼获一样,剥洗干净,腌制三五天,然后大条大条地挂在烤架铁钩上露天烘烤。

没打算烤成鱼干,主要还是为了防腐。

至于腌烤的鱼获吃起来健不健康这种事,这年代,还不存在类似考虑。

每一批鱼获挂上,小火慢烤两个时辰,立刻换下一批。烘烤完成的成品鱼获会用五十斤左右的筐子装好,从鲜鱼到烘烤过后的咸鱼,因为加了大量食盐,烘烤也是适当,重量并不会损失太多。

两筐大概恰好一百斤,也就是一担。

于是,可以想见,烘烤工坊这边又需要大批量的铁钩和筐子,以及,当然不可或缺的木柴。

这等于又延伸出了小小的几条产业链。

产业就意味着就业,无论是铁钩还是筐子,还是木柴,看似小小的几样东西,都能够养活数以千计乃至将来数以万计甚至更多的百姓。而且,这些东西表面上与生产似乎无关,但最终提高的,还是整个渔业的生产力。

就像之前在象山那边,如果有足够的类似资源对鱼获进行及时处理,就不会造成数十万斤鲜鱼因为腐坏而无法食用,同样的,以往渔民无法最大程度挖掘自身生产潜力,恰好也是周边各种物质短缺限制了鱼获的保存。

朱塬这段时间所做的,就只是解决一系列类似问题。于是,舟山渔场的海捕规模,立刻出现了质地飞跃。

这同样又带来了另外一个结果。

按照朱塬之前制定的口粮供应标准,聚集定海的士卒民夫,每月要消耗4万石以上的粮食,现在,计划一半的口粮以鱼获替代,直接将粮食需求降低到了2万石。

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实际来说,凭借朱塬之前出售海贸公司牌照收获的钱财,营海司已经能够轻松实现自给自足,甚至都能把海军养起来。随着明州海洋发展集团的成立,海洋捕捞的迅速铺开,营海司将飞快进入完全的正向产出阶段。

就地吃过午饭,朱塬并没有回城,而是穿过烘烤工坊区域,与华高、刘琏等人继续向西南而行。

定海城南,甬江对岸五里左右,这边是与北边竺山相接的陈山。最高只有二三十丈的陈山呈现与这一段甬江并行的东北向,绵延十余里。

这是朱塬相中的又一处地块。

朱塬很早就有扩张定海县城的想法,近期的飓风之后,想法更加迫切。数万士卒民夫,将来肯定还有更多。这么多人,总不能到了风雨天气,就让他们到处借宿寄居。

朱塬最初的考虑是定海县城向西向北扩张。

当下已经打消了类似念头。

定海西北,大片大片都是开垦完善的熟田,如果朱塬在定海城西甬江北岸占据大片土地充当船坞还说得过去,再划出地块充当居民区,助力会非常大。

相比起来,甬江南岸,越往东南,越是山地丘陵,很多地方都还没有开垦,划出来用于安置居民,恰到好处。

就像陈山这边。

计划如同竺山一样,就地取材,开山取地。

陈山北麓。

华高听完朱塬的计划,望着眼前的山丘,摇头道:“翰林,照你想法,营海司那些家当……可是不够填的?”

天气已经越发暖和,朱塬依旧袖着手,闻言道:“我们要出的东西并不多,主要是给出条件,把人手组织起来,再加上本就是士卒民夫们自己生产的口粮,其他……都需要他们自己来做。”

不仅不需要太多投入,如果朱塬愿意,甚至还可以大赚一笔。

不过,朱塬没打算回到明朝了还当地产商。

积德。

华高顺着朱塬思路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还真是这样。

随即又觉得那里不对。

如果真是这么简单,这世道,为何还是有任多人竟然都活不下去呢?

再看身边,于是明白。

还是这少年。

就像近期,谁能想象,按照身边少年的说法,只是一次试验性的海捕,总计380万斤鱼获,就超过了元廷控制时期明州全年300万斤左右的海捕总量。

因此,就像某人轻松完成了海上运粮一样,知道怎么做这件事本身,就实在不简单。

随后又是边走边更加细致地讨论。

第一批能在这边安家落户的,还是参与海运的士卒民夫。就像近期从山东返回的运粮船队,只要愿意,就可以陆续将家卷迁来明州落户。

算是酬功。

朱塬打算一次性在陈山脚下建造大批的民房,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另外,当初允诺的学校之类的配套,也会同时建造起来。

第二批,才会轮到明州海洋发展集团下属的职工。

计划是近期先让营海司对附近进行规划,正事不能耽误,因此,会在夏季渔汛结束之后正式开工,直到冬季渔汛之前。

再就是,一直没确定的明州海事学堂选址,朱塬也打算落在这边,依山而建。

最初计划建在城西或城北,但,还是土地缘故,朱塬希望学堂尽可能大一些,平原地区就不太现实,建在山脚,圈起地来就没有太多负担。

方圆二里的定海县城,城内总计才1200余户人家,不到7000人。

不止当下,再考虑未来,朱塬要在甬江南岸安置的人口将超过10万,这个年代,已经相当于一座大型城市,区别是,这一次,朱塬没打算盖城墙。

且不说新的时代即将到来,若是将来某一天,被人打到了明州,有没有城墙,其实都无所谓。

这么又在陈山北麓走走停停了一个多时辰,朱塬才启程回城。

到了定海城西的大宅,刚进门,一直在这边养伤的太仓卫指挥副使蒲仲亨便带着两个儿子迎了过来,修养将近两月,蒲仲亨已经痊愈,这次是来向朱塬道谢。

父子三人一起行了大礼,又希望朱塬稍后几日能够抽空赴宴,算是蒲家正式道谢。

蒲氏已经在城中另寻了宅子,明天就将搬出。

朱塬自然挽留。

蒲仲亨随即坦白了自己另外的心思。

既然伤势已经痊愈,他近日就要返回太仓,不过,并不会待太久。蒲仲亨已经和华高谈过,将会从太仓挑选部分人马,一起加入正在组建的定海卫。

至于太仓卫,还是由前指挥副使朱禹的儿子朱聚负责。

蒲仲亨调入定海卫,全家也会直接在定海定居下来,再就是,蒲仲亨希望两个儿子能拜朱塬为师,学些学问。

显然,最后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大明初创,还没有后来那种严格的军户制度,就像营海卫指挥同知常断的儿子常瑸就是个计划参加今年科举的读书人。

蒲仲亨显然也不希望两个儿子再刀口舔血。

这心态很容易理解。

不过,朱塬却没办法答应。

原因太多。

朱塬很乐意教人,但,只一个‘朱’字,他其实就不适合专门收弟子。

这还不能解释。

蒲仲亨显然有所心理准备,没报太大期待,见朱塬拒绝,就退而求其次,希望朱塬帮忙说项,让两个儿子拜到营海司郎中刘琏门下。

朱塬倒是不介意帮忙。

只是……看着两个虎头虎脑的小家伙,想想两个孩子跟随刘琏求学的模样……

既然是蒲仲亨的选择,朱塬也不好说甚么。

刘琏人品是肯定没问题的。

蒲仲亨现在是正四品的指挥副使,让两个儿子拜入正五品的营海司郎中门下,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门当户对。

这大概也是蒲仲亨挑选刘琏的原因。

蒲仲亨肯定知道朱塬安排柳家几个小子拜在黎圭门下的事情,没有提黎圭,显然心里还是不怎么看得上。

刘琏就不同。

只是一个刘伯温长子的名头,就足够分量。

不得不说,这位武将显然没有常断那样灵通的消息,以及成熟的官场嗅觉,否则不会选择刘琏。毕竟选择了刘琏,就等于和刘基挂上了号。刘基哪怕已经退隐,当下朝堂上,即使在皇帝陛下那里,都不是个太讨喜的角色。

答应了后天中午去往蒲家赴宴,还有说项的事情,等蒲仲亨离开,朱塬直接让人喊来了刘琏。

刘琏显然与蒲仲亨连带蒲家两个小子都有所接触,观感不错,斟酌一番,就答应下来。

还让朱塬先传话言明,跟随自己求学,他会是个很严格的先生。

朱塬不用传话就当场答应。

教不严,师之惰。

这年代当先生的,不严格,才会被人看不上。

刘琏离开,朱塬在外院自己的办公室里处理了一些公文,傍晚时分,正要回内院,姚封又赶了过来。

带了一款‘磅秤’样品。

和记忆中那种老式的落地磅秤类似,又有差别,关键是刻度标尺。

这年代,一斤可是16两。

朱塬很想推广十进制,但短期内不太可能,强扭会造成混乱。

基础标尺是25斤。

最低每一刻度为二两。

然后,又有一个25斤、一个50斤、两个100斤和一个200斤四个磅砣,最大可以称量500斤。

简单看了看,朱塬就吩咐把磅秤搬到自己院子里去。

跟着散步来到内宅,女人们已经围着几个仆妇刚刚搬进来的新鲜玩意在打量。

朱塬笑着站上去。

称量。

61斤。

自己应该没有那么轻。

随即想起,这年代,一斤不仅是16两,而且,比记忆中的500克也多,具体多多少,朱塬就不太清楚。

按照后来的标准,虽然朱塬现在还是很瘦弱,但70斤往上应该还是有的。

称过自己,朱塬下来,一指院子里个子最高的青娘:“上来,我看看。”

青娘一副怕怕的模样,闻言还是乖乖地走了上去。

不用问,朱塬直接加了一个50斤的磅砣,发现没能压下去,又把25斤的放上,还不行,只能两个都取下,换上一百斤,再加刻度,106斤。

没再确认是几两,朱塬笑着抬头,说道:“106斤啊,你都快抵得上两个我了。”

青娘顿时露出可怜表情,连下来都不敢,还乖乖地站在磅秤上。

见自家小官人调侃,写意几个只是笑,留白却不饶人,凑过来装模作样地看了看,跟着道:“平日吃得就多,定是咱们院子里唯一超过百斤的。”

听到自己可能‘唯一’,青娘顿时有些想掉泪,眸子汪汪地看向朱塬:“奴……没多吃。”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换源app,.huanyuanapp 安装最新版。】

朱塬抬手轻轻在身边妮子背后给了她一记五毛,又示意青娘:“下来吧,只是玩笑,你刚刚好。”

青娘的身高,朱塬倒是没有特意量过,但大概是后来一米七到一米七五的模样,别说当下女人里,就是加上男人,也是高个子,现在的106斤,换做后来,或许120斤左右,肯定算不得胖。

朱塬是非常喜欢那份手感的。

见小官人让自己下来,青娘逃一样下了磅秤,继续可怜兮兮地挨到朱塬身边,小声道:“奴……不是,不是奴一个。”

青娘可真不想做这院子里唯一一个一百斤以上的人。更何况,竟然还快要抵得上两个小官人,这怎么行?

留白已经跳上去。

朱塬一边给妮子称着,一边也伸手过去,搂过女人拍了拍,说道:“去,把后面的都喊来,我看看有没有第二个一百斤的。”

青娘被自家小官人拍了拍,就感觉身子有些软,闻言下意识挪动脚步,听话地就要往后面照房而去,走几步才反映过来,虽然……但,她和写意几个的念头是一样的。

不论前面院子,还是后面照房,那大大小小的一群,可都是要防着呢。

不过,小官人都说了,自己这么听话,肯定不能违逆,顿了顿,还是继续转去了后面。

这边称完了开始都嘴的留白,又让某个麻袋上来,希望有个比自己轻的,可惜,麻袋姑娘比朱塬矮一丢丢,但,却比他重了恰好二斤。

家里就自己不吃饭么?

朱塬正想着,一群姑娘就踩着轻轻的小碎步从后面流水一样涌了出来,还有人边走边摆弄着头饰,很急,又不忘打扮的模样。

来到近前,纷纷万福施礼,嘴上各种喊着。

“小官人……”

“大人……”

“老爷……”

“爹……”

“舍人……”

朱塬本来微笑答应着,正低头称量又主动踏上来的洛水,忽然听到其中一个声音,抬头:“那谁……嗯,喊的什么?”

皮皮读书推荐阅读:裂阳残血我在秦朝当神棍大秦第一熊孩子大炎帝国,吾济苍生三国之小兵传奇穿越之从逃婚开始今晚教坊司包场,女帝破门而入魂穿大唐朝激活修仙系统混大唐崇祯十五年:召唤猛将蝉动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历朝皇帝降临从暴揍嘉靖开始让你当赘婿你成了十国第一才子傲娇少爷要上位华夏网游【强到只剩开挂】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大明:被迫登基锦衣当国诸天:从清穿造反开始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逆天明末三十年穿越之赵云传魂穿成苏辙老婆亮剑:签到亿万物资,成为西北王以吃货之力改变世界开局一个师,陛下我反了!农门状元谋动天下他来自秦朝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成亲后,我的乌托邦藏不住了穿宋大忽悠史记大争之世穿越大宋之倒爷为王三国:让你降吴,你绑架孙权甲午崛起天唐锦绣平原大时代金军南下我北上,赵九南逃我拜相穿越汉末:我刘璋收拾旧山河明末平倭录带着诸天万佛金身重塑系统穿越了明末之木匠天子执手春江征服世界的一百五十年大唐第一熊孩子吾兄秦始皇,我只想在大秦躺平中世纪崛起日月山河无恙战贞观
皮皮读书搜藏榜:承明之治盛唐小国师三国从掳走洛神开始战机英雄凌天仙帝大唐:摊牌了,本驸马要造反!我在三国建了一座城穿越:废柴作家梦回南宋末年征兵令尘途雕弓落刘禅的人生成就系统亮剑:开局战俘营,我带和尚打鬼子秦时实践家大成公子绝世小书儒明末皇太子乱世小土匪三国大曹贼,开局拯救杜夫人逆转乾坤之东汉末年的倒霉蛋儿们从县令到帝师开局十选三,召唤十神将称霸异世农家小女医妃笑倾城,狐仙小王爷荣耀之路:国民校草是女生重生:回到1937最强训犬员寒王纵宠,绝世娇妃神兽饲养员中天稗史大清之祸害嬴政:时空之主回到远古建华夏武牧江湖穿越了,我的手机还能购物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直播:我挖掘国足之光!时空战记:清末新篇章小子,快给爷科考去冒牌皇叔我镇南王世子,你让我干点正事?曹贼休走神话三国:我能够进化词条三国:重生为阿斗,开局扶刘备亮剑之我成了赵刚徐怀小说免费阅读全文红楼如此多骄三国之曹家孽子重生之妖孽作家美漫丧钟
皮皮读书最新小说: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