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郡的工作开展顺利,自然是得益于张鲁的支持和合作。双方的利益交换达成共识,大家都能得到好处的交易又怎么会被排斥?
至于在武都郡的那些羌氐首领,从本质上来说都是被汉化熏陶的“自己人”。张裕日后还准备推举这些人做所谓的“代表”,毕竟要收服一个族群,可不能只是一味的排斥,而是要让他们有参与感。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会让张裕保持警惕,但是并不会让张裕走向极端,历史上刘备拿下汉中,也借了这些异族首领的助力,是不是也要把先主批判一下?
此次找“自己人”去出面协调,说服汉阳一带的羌人氐人迁移,就是一次尝试。这是张裕给他们的参与感,也是让他们交的投名状。最重要的,这些迁移进来的人都要被他们管理,不过是带句话,这种好事为什么不干?
姜维这几天跟在张裕后面,张裕也不跟他藏着掖着,让他知道了不少事情。现在来看肯定是故意的。姜维心中忐忑,第一怕自己被杀人灭口,第二自己回去也不知道怎么交待。他考虑的事情很多,现在回去了,马遵百分之百会怀疑他,张裕的爱才之心只怕早就传到了凉州。
其实姜维心动了,但老母尚在汉阳,姜维不能冒险。他把脑子里面的杂念甩开,找上张裕开始谈正事。驱逐外族,你倒是动起来,光带我看秀肌肉,你倒是动起来啊。
“伯约认为我会什么都不做吗?”
张裕像是惊讶他才发现一般。“使者早就出发了,兵马也出发了。现在应该已经入了汉阳境内。”
“府君这是何意?”
姜维心中的预感成真,心中都有些焦急起来。
“假途灭虢是不是太过下作?”
“请坐。”
张裕请姜维坐下。
“想要平定汉阳,不过覆手之间。我有必要花费精力吗?凉州纷乱数年,我只是想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府君的夸口大话倒是天下独一份。”
姜维嗤笑,有点不屑,对于这句话充斥着怀疑。
“我确实有些夸口,但是我在做实事。”
张裕也不计较姜维失礼,继续解释。
“凉州祸乱的根源是什么,粗浅的来说无非是教化不到位,对中原没有敬畏。再加上族群的混居,导致矛盾丛生。”
说到这张裕停顿了一下。
“再加上这几十年来,平定凉州无非是以戈止戈,段煨夏侯渊等人杀的人头滚滚,却并没有什么大用。倒是董卓马超之流得了羌氐的人心,这一点总是让我疑惑。”
“董卓马超是什么英明神武的君主吗?他们能比得上尧舜吗?那为什么他们早些年却能整合一团乱麻的凉州。而后来的这些人,这一个个太守,却只能抱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曹家那边没心思打理凉州,那现在这事情就由我孙家来做。若不能平定凉州,关中之地,遥遥无期。”
只有从现实出发,张裕才明白诸葛同志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走祁山这条道路。历史不是单机游戏,子午,陈仓不是嘴皮子动一动就能出去。
“府君志向远大,那凉州的军民都只是你的跳板吗?你的谋划,要死伤多少人,你和曹家的战火只会烧在凉州?”
“伯约是不是糊涂了,这是乱世!”
张裕听了姜维的话,哑然失笑,年轻的姜维还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你不会要和我讲什么圣贤书的大道理吧。我现在解决问题,就是为了减少以后的死伤。我把所有异族聚拢在武都郡,不正是为了凉州的安定。”
“我自认为对你已经很有耐心了。”
张裕手中挥舞着一封信件。“若是愿意助我一臂之力,带着这封信回去,平定汉阳之时避免一些刀兵。若是不愿意,也可以直接交给那个不喜欢你的郡守,看他是不是对你感激涕零,嘉奖有加。”
姜维默然,只是起身,拿走了信件,紧紧的攥在手中,一言不发的离开。
身旁的亲卫凑过来问了张裕一句。
“府君,需要知会一声,派人一路盯着吧。”
“无妨,此事已经不影响大局,一步闲棋而已。孔明好像在侧厅等我?”
“是,似乎是前线战事。”
“战事?”
张裕愣了,他和长安那边互相打着太极,哪来的战事。
带着疑惑,张裕来到了侧厅,诸葛亮和凌统都已经早早等候。
从建邺离开以后,张裕把益州的人事又重新革新了一遍,孙权让他便宜行事。
他也就不客气了,直接把凌统要了过来,要凌统总管军事。
凌统听说张裕的调令,也是果断把手里的防务一交,带着家人和部曲星夜兼程的赶来汉中和张裕汇合。
当然,政治是平衡,孙权这么好说话的原因,也是因为张裕彻底把益州政务放给了名义上来监管他的步骘。
毕竟自己问心无愧,根本就不怕被监察,况且步骘又不是无能的外戚,这层身份好用,自己也乐得把权力交出去。
张裕现在就把控着汉中以及凉州目前控制的郡县,压力小了很多。带着自己这批小班子,处理事务倒也是得心应手。
“哪来的战事,不会哪支部曲出去打了秋风,还要写个战报?”
张裕进门就开口,明确表示疑惑。
“魏军从陈仓出兵,从陈仓道向南到下辨,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攻破了我们三个营寨。三个营寨的守将不敌退兵了,损失人马不多,但三个寨子的军械粮草都付之一炬了。”
“那几个寨子最少留有三百人驻扎,却就这么被攻破。看来对方来的人定是有千人之数、”
张裕看着地图寻思了一下,看向场中另外两人。
“子敕,伯慎。你二人迅速统计三个营寨的战损情况,然后发往成都,写清楚原因。让步骘尽快补充。”
秦宓,张温点头,这都是张裕亲自点将要来的人,现在作为两个文秘陪同身边,张裕的文书工作直接甩给这两个人,别提多省事了。
“府君莫急。”
诸葛亮开口。“事情还没汇报完,不要着急下结论。”
“什么意思,打到下辨他还不收手?难不成还想直取汉中?领军之人是谁,这么狂妄?”
“不,他们攻破了下辨的军寨以后就退兵了。只是回去的路上被我军伏击,斩首数百,丢下了不少辎重。”
“我明白了。”
思索了一下,张裕就明白为什么诸葛亮强调这件事,明明是得胜的喜事。
“是谁擅自出兵?”
如此快速的做出应对,必然是“自主”行为,这可不是好事,是战场的不可控因素。
“魏延。”
凌统接过话。“不过我觉得他做的不错,应该不用太严苛吧。”
“那是因为得胜,若是败了呢。此事绝不可助长。”
诸葛亮摇头,不同意凌统的建议。
“魏延只留下了寥寥数人,置手中的防务于不顾,若是有失,他担得起责任?必须严惩,以儆效尤。”
“魏延吗?”
桀骜不驯的大将,倒是很符合历史的印象、
“传令下去,让他自己给自己辩白。若是写不清楚,就到我府上来亲口解释。”
凌统想说什么,张裕摆摆手。
“放心,我不是严惩他,结果来看,这是大功一件。”
然后再说了一句话,堵住了诸葛亮的话茬。
“我也不会姑息,功过各论。”
然后他又看向低头记录的秦宓和张温。
“这件事情也写清楚,但是不要写魏延擅自出兵,写个好结果就行了。功劳就安在公绩头上,就说公绩提前安排魏延在陈仓道游曵,遇敌以后侥幸得胜。”
凌统一脸懵,跟自己有啥关系。
“你既然觉得他做的不错,就替他分担一点。”
张裕拍了拍他的肩膀,开始下一步的议程。
“我们的重点还是要在凉州,赵云所部已经进入了汉阳,我们要尽快的推进……”
……
陈仓道,找到安全之地扎营的郭淮,有点狼狈的擦了擦脸上的血污。
一来一去,现在等于是白搭。
本来连破三个营寨,已经完成了既定目标,回去也能安心向曹真请功。
只是刚才那一仗,全给亏回去了。
还损失了百人,魏延那些精锐的人马是怎么出现在那里的?
“将军,我看他们也是行色匆匆,估计是急行军。”
旁边的亲信看出了郭淮的疑惑,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那看来还是留下了蛛丝马迹,我本以为这一次已经很隐秘了。”
郭淮无奈,他这次带了千人,利用人数优势,迅速攻破了三个大寨,这也是曹真的安排,趁着张裕伸手凉州的时机,把其他可以威胁到关中的事情一一扫除。目的其实达到了,张裕想重新规划陈仓道上的营寨,终归需要时间,但是自己有点亏。
“魏延,我记住你了。张裕手下也不乏良将,回去要和都督汇报,不可小瞧了魏延此人。”
郭淮说这句话,倒不是因为被魏延打了个措手不及,作为魏军精锐,就算遭受伏击,也不会一片慌乱,只会就地反打。
但魏延的手下士兵一个个骁勇善战,不输自己,郭淮生怕被拖在这里,所以才丢下后军断后。若是能肯定魏延没有援军,郭淮定要全歼魏延。
此时被碎碎念的魏延,正带着战利品开始往自己的防区撤退,脸上略带一丝悔意。有些事情做的时候意气风发,一旦结束了就有点后悔。他早早的派人去汇报,算着日子,应该已经到了汉中。不知道张府君会怎么处理这个事情。自己的上司张飞肯定是不会给自己好脸色了,擅自出兵,犯了大忌。现在只希望能功过相抵。
后悔之余,魏延也在回想和郭淮的交战。一场伏击,却不能大破敌军,魏军的骁勇确实名不虚传。对方明显是害怕自己有援军,所以才断尾而去。此战虽胜,也是占了一个便宜。若是郭淮真要和他硬碰硬,自己必赢,但是损失肯定惨重。
同时自己也要加强斥候的频次。这一次发现郭淮的踪迹,倒不是郭淮的隐蔽工作做的不好,而是魏延里里外外把这一带的地形全部记录了下来,一些不太明显的变化让他有了猜测,然后他做出了行动。本质上,魏延是相信了自己的周珏,现在来看,直觉也没有欺骗他。
“要是抓了郭淮就好了……这样肯定没人找我麻烦了。”
魏延苦恼着,就这么一路返回。
等到他回到防区的时候,张裕的消息已经来了。
写东西自辨,他行伍出身,写个毛。张裕不可能不知道这点,这就是要当面批斗自己。
“我去汉中受罚了,你们替我和张将军汇报,如果他也要惩戒我,直接去汉中吧。”
安排好手中的军务,魏延带着几个亲兵就上路了,准备去汉中挨搓。
驻扎在陇右的张飞知道此事以后,也是挺无语,说对魏延生气吧,张裕直接把人喊去了,自己也无处发火。
总不能真跟着一起过去,顺带自己也被张裕讲几句,张三爷才不愿意去丢那个人。
再加上现在是进军凉州的关键,张飞也不可能抽身,而且此次郭淮的进攻也是给张飞敲了一个警钟。
长安那边可不是没有作为,接任夏侯渊的曹真,看来早就有了谋划,以后有的是麻烦啊。
张飞担忧的曹真,此时却有些恼火,倒不是因为郭淮损失了不少军备,既定目的已经达到,现在扫除了陈仓道的几个转运营寨,结果可以接受。
他生气的是其他事情。
“朝中那些混账,又提议要让司马懿来监管我。陈群这些人沆瀣一气!”
曹真狠狠的一拍桌子。
“魏王几次驳回,他们又一次次提议,非要把手伸到长安这里。”
说完他扭头看向一旁的老者。
“先生哪怕是来长安养老了,总要教我一手吧。”
“老朽来长安挂个闲职,只是来颐养天年,都督又何必为难我?”
贾诩闭目养神,轻声开口。
“而且有些事情,不容得我开口。”
“老先生,一荣俱荣,你又不是颍川那些人。”
“正因如此,老夫才不能多说啊。”
贾诩摸着胡子。
“况且如果都督不喜欢,那就选一个喜欢的人来,不也可以吗。”
“这件事情是我能决定的吗?”
曹真耸肩。“我反正是不愿意让司马懿过来,那家伙看起来一肚子坏水。讨伐淮南的时候,他也上蹿下跳的。”
“司马仲达是魏王的重臣,不可轻易离开。让司马仲达推荐得体之人,辅佐将军即可。”
“……对,最终的答复还是在魏王口中。司马懿不来,那就没什么压力。”
曹真点了点头,原来的长安体系,钟繇等人均已经退居二线,现在掌权的都是宗族亲信,这也是曹丕收归权力的步骤,所以才会招来不少反对的声音。
“那就先这么办,我写信让司马懿推荐一个人才,至于他本人,就给我好好的呆在河北吧。”
曹真哈哈大笑。“感谢老先生啊。”
“您以后少折腾我就行了,司马仲达可不是什么大事。”
“您放心,我心里有数。”
曹真眼神严峻。
“我不会让张裕那么简单的插手凉州事务,他既然敢偷鸡,我就要塞他一嘴毛。”
我要告诉他,这天下终究是曹家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