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着名文学评论家司马无情:“买橘子为什么感人?因为父亲穿行铁道爬上爬下相当费劲。行文至此,在平实中又见曲折,把文章推向抒情的高潮。语句不多,但饱含深情,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在这父子即将远别的特定情境下,父亲那熟悉的穿戴,才那样引起作者的注目;他那劳碌奔波的背影,才那样感人至深,给作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年度最佳散文,我投《背影》一票。”
知名媒体人曹宝国:“这么深情的文章,节目现场居然被忽视了?事后在网上还被人群嘲?这才是文学的悲哀,教育的悲哀!”
京州名师葛珍:“看不懂《背影》,读不懂《背影》的,都应该回学校重新进修一遍!”
京州三中教务主任:“已经把《背影》打印,传送给了全体学生,要求阅读、理解、体会!”
小说家董峰:“现在是眼球经济,流量为王,要求的都是最直观的刺激,包括感情也是一样,非得痛哭流涕才真挚,却体会不到细水长流的隽永。”
传媒大学教授欧阳无敌:“《知音难觅》我看了很多期,很多节目里,秦浩哭得稀里哗啦,我却只觉得尴尬,特别是采访很多港台艺人,鸡同鸭讲。秦浩跟那些嘉宾的对话就不在一个平台上,不在一个气场上,人家是拿它当成一个娱乐的事,秦浩又想很煽情地去追究人家的感情经历、生活经历,结果效果差强人意。最明显的是张歌神那集节目。不谈当年的辉煌经历,反而尽拣鸡毛蒜皮的小事来说。但沈月恒这期,是我觉得最好的一期,可惜沈月恒完成得很好,秦浩却没有接住。”
现场观众杨某:“我是现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杨先生,当时录节目的时候,气氛很不友好,秦浩很有针对沈老师的意思,沈老师还能如此配合,可见风度。”
网友:“呵呵,之前那个要和秦浩学文学的人哪去了?现在知道谁有本事了吧。”
……
眼看着《背影》在社会上受到的追捧越来越多。
秦浩和他的粉丝也是越来越尴尬。
真是被啪啪打脸啊。
当初,秦浩的那本《文艺人生》出版的时候,也找了一些文学界的人士来付费吹捧。
可惜啊,请来的都是一些二三流的人物。
吹的也是干干巴巴,并不走心。
哪像是沈月恒这样,吹捧他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比自己的排场不知道体面到哪里去了。
更让秦浩无语的是,网友的态度。
网友大多都是随风倒。
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
听风就是雨。
之前被秦浩带节奏,所以都说沈月恒的故事敷衍应付,不登大雅之堂。
现在,一看这么多专家学者都对《背影》如此推崇,于是也都开始吹捧起沈月恒来。
“沈老师好有才!”
“是啊,简直是全能!”
“其实我早就看出沈老师的内涵了,只有那些庸俗的人才看不出来。”
“没错,说的就是秦浩!这秦浩还好意思自称是文学青年?真是恬不知耻,好大的脸!沈老师现场说出了那么感人又有意义的故事,居然一点都没听出来?真是可笑。”
“对啊,这水平还好意思出书?出的都是垃圾吧。”
“呵呵,垫桌子正好!”
这一吹一踩,让秦浩那个酸爽啊。
……
这股《背影》的热潮,不但影响了文学界和评论界。
还影响到了沙雕网友。
很快,“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在社交媒体上走红了。
并且不出意外地被网友玩坏了。
本来很温情的这句话,被网友用“买橘子”这个梗引申出来暗指“我是你爸爸”的意思,用来占别人的便宜。
比如,在该赛季英超联赛某一轮,热刺主场5-2大胜南安普顿。
比赛刚开场,场边广告牌上就出现了一排中文:“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祝洛外爸爸生日快乐!”
……
这股恶搞的风潮愈演愈烈。
最后很多沈月恒的粉丝都看不下去了。
纷纷在网上鸣不平。
我们沈老师这么温情的文章,怎么被你们这些沙雕网友都玩坏了呢?
……
作为京州市十大杰出青年,沈月恒除了享受到了鲜花、荣誉和掌声外,也是要尽一定的责任和义务的。
比如到各个大学进行演讲。
这一次,沈月恒就应邀到了京州师范大学,给学生们做了一个关于青年人和梦想的演讲。
演讲很成功。
演讲结束后,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然后,现场还有与学生互动的环节。
沈月恒现场回答了很多学生关于理想,爱情和就业的问题。
“好了,还有一个问题,谁来问?”现场主持人问。
“我……”
一个皮肤有些黑的女生举起了手。
等到她起身提问的时候,她说:“沈老师您好,我是你的忠实粉丝。之前在参加《知音难觅》的时候,我听说您也是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这和我的背景是很像的。后来,我又听到了您在老家唱的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歌词叫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这样的歌词或许别人不懂,但是我懂,因为我父母当年也是离岗的。我能听出那首歌的情绪。在此,我要对沈老师说一声谢谢,代很多有相同经历的工厂子弟,对沈老师说一声谢谢!因为你唱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唱出了很多人不知道的历史。”
听了这个女生的话,沈月恒也有些触动。
忽然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心事。
自己的家庭。
之前沈月恒不是名人,他想分享,也没有人愿意去听。
现在自己有了舞台,有了受众,于是也有了倾诉的欲望。
与那次在《知音难觅》不同。
那次是鸿门宴。
沈月恒根本就没有心情去分享。
现在不同。
下面都是年轻学子。
很多都和自己有一样的社会背景。
“我也谢谢这位同学。”
“我的家庭就是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他们那一辈的工人,为社会做了很大的贡献,但也都遭受了很多的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