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柯子阴暗爬行到角落里,捂着眼睛,偷偷打量着祝无邀的神情,低声埋怨道:
“你情绪好不稳定。
“都要闭目养神了,还专门起来打我……”
不。
祝无邀的情绪已经很稳定了。
她抬手抚在额头上,继续合上双眼,打开了顾亦观的实时监控。
嗯?
居然和章知寒一样,不约而同在给自己递送消息,看来……她落叶邀秋之名,再一次传遍四方了啊。
刺杀一宗掌门,还得手了。
能不传遍四方吗……
祝无邀苦中作乐地想着,开始转换视角,看向顾亦观身旁宣纸上的文字。
「观你近日行踪,似乎被巨阙派追得很紧;当晚潜行,应是要去刺杀武维、身陨者却是巨阙派掌门。」
「凡此种种,皆不同寻常。」
「巨阙派暗处,有一人在搅弄风云,此人智谋无双、修为盖世,却龙困浅滩,经由此事或许会重掌大权。」
「观其作风,应为桀骜狠辣、不择手段之辈,此类人多数倨傲、极为自信。」
「巨阙派病入膏肓、岌岌可危,徐徐图之已然无用,此人必会全力谋夺天道碎片。」
「若巨阙派独占其三,那么应劫的,将是黎城、南方,无数反抗的凡人和修士。」
「回摘星楼,是最明智的选择。」
「在北方,宗门之内,我有把握护住你。」
祝无邀缓缓睁开双眸。
却没有丝毫触动。
她的眼底只有一片冷色。
即便用「温情」掩饰,即便看似关怀,掌权者依然是利益优先,祝无邀不会说顾亦观做错了,只是……她也得为自己考量。
回到摘星楼,一时安稳,却相当于变相囚禁。
等到需要补全天道时,她就要和天道碎片、宋柯子、巨阙阵师,一起同归于尽。
这是最明智的选择。
是对苍生而言,最有利的选择。
顾亦观总是正确,祝无邀能够理解她的所作所为,但总是算计自己这条小命……就算她是个圣人,祝无邀也很难有好感。
人没死,就总得找法子活下去。
如果可以,离开南方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可身为卦修的直觉,又在告诉她——
许命之物在南方,与一卦有关。
在宋柯子诧异的目光中,她突然取出「一卦一文钱」的幡旗,站起身。
“祝无邀你不会精神失常了吧,莫名其妙揍我,又突然要出去算卦。
“如果你疯了,那我能走了吗?”
事实证明,他不能。
————
唐辛找了间食肆,要了一碗汤面,展开手中的《万卷书评》。
这些年,无语和有道是都没有再出新书。
无语……嗯,有情可原。
身为摘星楼第六位亲传弟子,她当然知晓内情,实际上,无语「讣告」一事,就是她下山去墨痕书坊,代表摘星楼和那位李先生洽谈的。
是她才疏学浅了。
只知看个乐子,未见到结局前,竟丝毫没察觉到、这是本「反书」。
不过,唐辛虽然做不到顾师姐那样、料事于先,但也并非蠢笨之人,在墨痕书坊那里看完结局,也不得不说——有点儿东西。
嗯……至于以公谋私、看话本结局什么的,审查话本尺度的事,怎么能叫以公谋私呢!
此事由她操办。
所以,无语的安全,唐辛很放心。
摘星楼对此事的处理态度,外紧内松,看似很重视、实际更像走个流程,管得根本不严。
咳……否则也不会轮到她去处理。
甚至没有探查无语的真实身份。
还让墨痕书坊、私下给无语转了补偿金。
正因外紧内松的态度,唱晓镇里流出来的、颇受文人认可的「续本结局」,才能私下传开。
唐辛好奇之下去翻阅过。
颇为稀奇。
她是为数不多看过无语真结局的人之一,观这份「续作」的剧情走势,二者居然大差不离。
唐辛甚至怀疑过,写此书的文人,就是无语本人。
但年龄对不上。
除非那位崔先生,还是小孩的时候、就开始写《剑仙师尊》。
只能将此事归为巧合。
还未翻开《万卷书评》第一篇文章,唐辛就长叹了声,这次的头条小报,一定是——
「落叶邀秋独闯巨阙,手刃掌门逍遥离去。」
“少侠,面来了!”
食肆伙计将热腾腾的面条放在桌上。
唐辛笑着应了声,接来筷子,一边吃着面条、一边看向小报——
「近年来,落叶邀秋常在南方现身,与巨阙派屡有摩擦……出乎所有人意料得是,继与摘星楼决裂之后,祝无邀再次强闯巨阙派……」
唐辛心情有些复杂。
祝师姐和摘星楼的矛盾,她并不知晓内情。
甚至,她隐约觉着,或许是摘星楼对不起祝师姐,其中的门道一定极为复杂!
哎,同一年入门。
祝师姐已经能独身去刺杀巨阙派掌门了,而自己被顾师姐「赶」下山、还在这里吃面……
唐辛继续往下看去——
「落叶邀秋几经起落,曾沉寂过多年,江湖中人皆以为当初的风光、不过是昙花一现。」
「却不料,那只是序幕。」
「似乎,此人每次沉寂过后,当世人开始遗忘她时,落叶邀秋都会以更为强横的姿态,出现在江湖中,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
唐辛想起了上次见到祝师姐。
那是啸天宗一事。
接下来,就是亲传弟子考核,祝师姐离开了摘星楼,自己莫名其妙成了亲传弟子。
时移世易。
江湖也变了模样。
当祝无邀在刺杀巨阙派掌门时,唐辛正在用银梭和散修厮杀,或许旁人在看星星、或许有人正在逃亡,也许还有人正在秘境探险,而顾师姐一定埋头于卷宗之中……
唐辛收起《万卷书评》。
付钱起身。
山上明枪暗箭,使她身心俱疲。
山下流离失所,令人触目惊心。
若是让唐辛来选择,她也会选择走出摘星楼,当一个惩奸除恶的侠客。
若避无可避,「不遂意」之事总是如影随形,唐辛更愿意把心力、消磨于认可的事情上。
啊……也不知道有朝一日,《万卷书评》的角落处、会不会提到自己的名字。
也不知道,若有人将这个时代的故事落笔成书,在无数惊才绝艳天骄的之中,有没有一行字,是为她而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