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寒突然狂笑起来,笑声中带着疯癫:\"小师妹,十五年不见,你倒是嫁了个好夫婿!\"他转向萧谨言,\"萧大人,你可知道枕边人是谁?药王谷掌门之女,身上背着多少条人命?\"
萧谨言面不改色:\"林寒,你涉嫌杀害朝廷命官,现在又多了条谋害师门的罪名。\"
\"罪名?\"林寒歇斯底里地大笑,\"是太后要我杀那些人!是她当年收留了我,让我用从药王谷偷来的秘籍为她效力!\"
他突然压低声音,\"但你们永远证明不了,因为太后马上就会要你们的命,就像她要了柳嬷嬷和淑妃的命一样!\"
\"淑妃?\"李宝儿一惊。
林寒脸上露出了一抹让人毛骨悚然的诡异笑容,他的声音低沉而阴森地说道:“你们很快就会知道……”然而,就在他的话语还未落定之际,一名狱卒突然神色慌张地飞奔而来,打断了他的话。
“大人!大人!不好了!宫中传来急报,淑妃娘娘突然暴毙身亡!而且……而且在她的耳后,发现了一个针孔!”狱卒气喘吁吁地报告着这个惊人的消息,满脸惊恐之色。
听到这个消息,萧谨言和李宝儿对视一眼,两人的心中都涌起了一股骇然之情。
淑妃娘娘的死状如此离奇,耳后竟然还有针孔,这显然不是自然死亡,而是被人蓄意谋害。
而此刻,被收监在牢房里的林寒却突然像是发了疯一样,猛地扑到了牢门前,他的双眼闪烁着疯狂的光芒,死死地盯着李宝儿,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小师妹,你以为当年药王谷的惨案就只有我一个人参与吗?哈哈哈哈,告诉你吧,太后的贴身嬷嬷,就是我的同门师妹——你的好师姐,白芷!”
李宝儿如遭雷击,白芷——她父亲最疼爱的女弟子,当年被认为死于大火的那个人!
\"她没死...\"李宝儿喃喃道,\"她一直就在太后身边...\"
萧谨言握紧妻子的手:\"宝儿,我们必须立刻...\"
话未说完,一支毒箭突然从暗处射来,直取李宝儿咽喉!萧谨言闪电般拔剑格挡,箭矢擦过李宝儿发髻,钉入墙壁,箭尾颤动不止。
\"来人!保护大人!\"衙役们纷纷拔刀。
黑暗中传来一声阴冷的轻笑,随即是衣袂飘远的声响。李宝儿知道,那是她曾经的师姐白芷,如今太后最得力的爪牙,来取她性命了。
萧谨言紧紧搂住颤抖的妻子,目光如炬:\"明日早朝,我要当众揭穿这一切。\"
而在大牢深处,林寒的笑声久久回荡,如同十五年前药王谷那场大火中的惨叫,挥之不去。
淑妃的尸体静静躺在景仁宫的床榻上,面容安详,仿佛只是睡着了一般。
唯有耳后那一点细微的针孔,泛着诡异的青紫色,揭示着她死于\"鬼门针\"的事实。
李宝儿站在床边,指尖轻轻拂过淑妃的手腕,眉头紧锁。
\"针孔比林寒的手法更精细,\"她低声道,\"白芷的'鬼门针'已经练到了极致,连我都未必能解。\"
萧谨言站在一旁,目光扫过殿内。淑妃的贴身宫女跪在一旁啜泣,而殿内的陈设整齐,没有挣扎的痕迹——显然,淑妃是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杀的。
\"她知道的太多了。\"萧谨言冷声道,\"太后怕她泄露秘密,所以灭口。\"
李宝儿轻轻翻开淑妃的手,发现她的指甲缝里残留着一点暗红色的粉末。她凑近闻了闻,脸色骤变:\"是'断魂散'!\"
\"毒药?\"
\"不,是解药。\"李宝儿低声道,\"她在死前服下了解药,说明她知道自己可能会被下毒……她早有防备。\"
萧谨言目光一凝:\"她可能留下了什么。\"
他挥手让所有宫女退下,只留下心腹衙役看守殿门。李宝儿迅速检查淑妃的妆奁,果然在最底层的暗格里发现了一本薄薄的册子——淑妃的私密手札。
翻开第一页,上面赫然写着:
\"若我身死,必是太后所为。此册中所记,皆为太后与朝中重臣密谋之事,望见者能呈于圣上,还天下一个公道。\"
萧谨言和李宝儿对视一眼,迅速翻阅。
册中详细记录了太后与多位朝臣的密会,包括右相吕松、兵部尚书赵严、礼部侍郎周明德……甚至还有几位宗室亲王!
他们在暗地里相互勾结,结成朋党,其目的就是要在皇帝病重之际,趁机扶持年幼的皇子登上皇位。
这样一来,太后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垂帘听政,从而将朝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然而,更让人震惊的是,淑妃在其中所写的一句话:“太后并非真正的太后。”这句话如同一道晴天霹雳,让李宝儿的手指都微微颤抖起来。
“什么?”李宝儿瞪大了眼睛,满脸不可置信的神色,“难道……”她的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似乎有一个巨大的阴谋正逐渐浮出水面。
萧谨言目光沉冷,继续往下读:
\"真正的太后早在三年前就已病逝,如今的'太后',实则是药王谷叛徒白芷易容假扮!她与林寒联手,借太后之名操控朝局,而真正的太后……尸骨早已被秘密焚毁。\"
李宝儿倒吸一口凉气:\"难怪她对'鬼门针'如此精通!白芷本就是药王谷弟子,又得了秘籍,这些年一直在暗中杀人灭口!\"
萧谨言合上册子,眼中寒光凛冽:\"这份手札一旦公开,朝堂必将天翻地覆。\"
李宝儿低声道:\"可我们如何确保它能送到皇帝手中?白芷既然敢杀淑妃,必然也会对我们下手。\"
萧谨言沉吟片刻,忽而冷笑:\"既然她喜欢躲在暗处,那我们就逼她现身。\"
——当夜,京城骤起风波。
萧谨言故意放出风声,称淑妃留下密册,揭露了朝中谋逆大案。
消息如野火般蔓延,右相吕松府上连夜召集心腹密议,而宫中\"太后\"的慈宁宫,烛火通明至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