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张丹青的脚步传来,燕王朱棣立刻喝止住了诸位藩王的议论之声,众多兄弟们齐刷刷的回头望向了一脸肃穆庄严走进大殿的张丹青,只见他刚刚走进大殿,便立刻收住了脸上的神青肃穆,一脸温和的朝着众多藩王说道:“诸位殿下赤诚感天动地,在先帝的灵椁之前这般伤心,这大半天的,都没怎么好好进食,,我奉陛下旨意,特地为诸位殿下准备了点心和和热粥,诸位殿下将就着吃点吧!”
看了看张丹青一脸真诚的样子,燕王朱棣便看着他身后望去,果然那些个小太监也纷纷折返,每人手上都端着些许点心和热粥,嗯,这不由得让燕王朱棣心中微微流过一丝暖流,心中对张丹青的好感更加浓郁了些许,便挥手让这些个太监都把食物端了进来,一分赐给各路藩王家的孩子们,自己却没有任何要拿的样子。
张丹青忍不住的开始好奇道:“殿下长时间未进粒米,这样下去可不是什么好事,相信先帝的在天之灵,也不愿意见着殿下如此!若是饿着个好歹出来,让先帝九泉之下又于心何忍呢?”
谁知这话并没有让燕王朱棣有丝毫接受的样子,只听得到扑通一声便跪在了地上,霎那间便倾刻间哀嚎起来,顿时放声的痛苦说道:“我朱棣多年未在父皇面前尽忠尽孝,心中已是感到十分惭愧,如今父皇撒手人寰,我却不能随之而去,跪在他的面前,满脑子都是他往日的教诲和恩泽,漫说是点心和热粥了,就是山珍海味摆在我面前也无法下咽,我这心里苦啊,父皇一世英名,怎么连我最后一面都没让见着就离去了呢?!”
说完便勐的在地上狠狠磕起头来,冬冬冬的一阵阵磕头声音在地上作响。
以周王朱橚为首的各路藩王,在微微错愕和发愣之后,也纷纷都有样学样,哇哇的一声便哭了出来,纷纷在地上勐地磕起头来,哭诉着自己对先帝父皇的不舍和感念!那模样,那场面,简直叫一个感天动地……
就连张丹青这样的外人看着也不由得开始怀疑人生,真不知道该说这些人的作戏功夫太过于高明,还是说朱元章和他们的父子情深,竟然已经到了如此令人侧目的地步?!
但熟知历史的张丹青,心里自然无比明白,以燕王朱棣为首的各路藩王,眼下只不过是演戏给外人看而已,燕王朱棣要针对朱元章绝对的孝顺和服从,那是当然不会造朱允文的反的,说白了,只不过是场面功夫罢了。要不然历史上的朱棣在奉天靖难成功之后,又怎么会毫不犹豫的,开始狠狠打压朱允文的儿子们,自己则是迫不及待的一屁股坐在了皇位上呢?
这天家的子弟们,又哪来的真正的人情味儿可言?他们的眼里只有权势和地位,这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早已演绎的淋漓尽致,谁要真的装出了一丁点仁慈友善,都会被认为那是鳄鱼的眼泪,实在令人无法足以信服!
看着自家父王们都纷纷跪在朱元章面前大声痛哭,以朱高炽朱高煦为首的各路藩王世子和小王爷们,瞬间也感受到了莫名的压力和感染,手上拿着的吃食,也毫不犹豫的放回了原处,立马也有样学样的跟着痛哭起来,即便是有些人,连几滴眼泪出来都显得很困难……
看着这满地跪着嚎哭的各路藩王,刚刚还是一副精神抖擞的样子
,张丹青心中微微一叹,也懒得去管其他,安排好这些个朱元章的子孙们,便自行离去……
而朱允文的上书房里,六部九卿,各个重要衙门的首脑齐聚在此,静静的听着建文皇帝朱允文的问话。
只见朱允文阴鹫的眼神扫视过众多大臣,那眼神锐利的就像是一把把刀子一样,仿佛要想把这些大臣们的心思都剖开来看一看,瞧个真切似的!一脸迫不及待的追问者说道:
“想必大家也听到了,如今朕的这些个叔叔侄子们,都跪在了先帝的灵前戴孝,朕就不相信了,这些个藩王们一个个手眼通天,朝廷里准备削藩的风声,想必他们或多或少也知道了些许,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但事实如何呢?朕的这些个叔叔们,来的早的都已经有一天有余了,就算朕的那个四叔燕王朱棣,今天中午十分也到了,大半天过去了,朕在这个书房里,左等右等,愣是没等到,哪怕有一路藩王向朕请求削减护卫之类的奏表,你说说你说说,你们倒是说说,这些个人对朕又有几分真诚可言呢?朕的这些个叔叔,对朝廷又有几分忠诚可言呢?!
别看他们的奏表里头,一个个话儿说的都非常好听,说的比唱的都还好听,那奏表的字里行间,怎么听着都是恭顺和服从,可真要见了面了,一个个都装起了哑巴和聋子,都把朕当做了湖涂的昏君了!”
众多大臣纷纷低头垂手的静静听着朱允文的抱怨,也没有人在这个风头上打算强出头,但作为朱允文的心腹大臣之一,太常寺卿黄子澄率先的站了出来,一脸肯定的说道:
“陛下所言甚是,这些个藩王们大多数都手握重兵,品尝惯了权力滋味的他们,当然不会轻易的将兵权老老实实交回的,更何况这些个藩王历年来向朝廷索要钱粮无数,要了钱要了兵也就罢了,甚至很多藩王还在各自的封地上为非作歹,闹得民怨四起,可这些个藩王们手握重兵,权限极大,各地的地方官压根无法起到有效的遏制和规范作用,甚至许多地方的百姓,只知有藩王,而不知有朝廷!
如今的朝廷和天下,已经到了不削藩不行的地步了!毕竟要是长期听之任之的话,只怕这些个藩王会渐渐的尾大不掉,他们手握如此源源不断的财富,一个个手上兵强马壮,真要让他任由发展的话,只怕会形成新的一个个割据势力,只要他们对朝廷有心怀不服,很容易便会成为新的祸端!”
坐在太师椅上的建文皇帝朱允文,对他的见解感到十分的满意,忍不住的时时连连点头,眼神里满是赞许之色,甚至偶尔还感叹着像黄先生这么明睿之士,实在是太少了!
可站在一旁听的快有些打瞌睡的张丹青,却丝毫不以为然,笔墨浓重的历史早已显示和记载,这位黄子澄黄先生,将会是埋葬建文王朝的最大帮凶之一,这家伙就是一个误国书生,真不知他从哪里能看出这货是明睿之士?不过想想倒也的确,毕竟这个建文皇帝朱允文能看上李景隆那个草包,并让他做领兵将帅,这眼神只能说一句,眼睛长了跟没长没啥区别!
但一旁的兵部尚书齐泰可就非常热衷了,趁着黄子澄说话的功夫,立刻便讲起了藩王拥兵自重,割据地方的危害,到底是进士出身,两片嘴皮口若悬河之下,把建文皇帝朱允文吓得一愣一愣的,事情的严重性在他嘴里顿时便现的极其深重和迫不及待,平白无故的便让建文皇帝朱允文增加了些许压力感,沉默良久以后,朱允文终于说出了自己今日的目的:
“诸藩势大,如之奈何?众爱卿皆国之栋梁,可有良策以教朕!”
作为督察院的首领张丹青,故意的装作凝眉沉思,可即便朱允文目光投向了他,他也摆出了一副这个事情不好办的样子!让朱允文不由得心生不悦起来:
“丹青,朕的这个四叔燕王朱棣来到京城,可是由你亲自接待的,你与群臣说一说,你在接触过程之中,燕王朱棣此人如何?”
冷不丁的被建文皇帝朱允文当众点名,本想浑水摸鱼的张丹青心里骂娘的心都有了,心不甘情不愿的缓缓站出队列,故意打了个太极说道:“燕王心志深沉,举手投足之间颇有王者之姿,多年带兵之下积威有余,只是臣与他接触的时间尚短,尚不能测其志向!”
听着这个似有可无的回答,朱允文不由的满脸不悦,好生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便把目光投向了,自己最为信任的太常寺卿黄子澄,征询的说道:“此时黄先生怎么看?可有什么良策?”
略一沉思之后,黄子澄一副自矜自傲的说道:“如今先帝驾崩,各路藩王纷纷进京戴孝,不论从礼法上来讲,还是从人情上面来看,这都是人间至孝,陛下不应在此期间对它们有任何为难,以免落他人口实,平白无故的坏了陛下仁爱的美名!”
果然还是一如既往的历史走向,张丹青在心里已经无语吐槽!果真是将熊熊一个兵熊熊一窝!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下属!朱允文性格优柔寡断而又好名声,这个黄子澄显然也好不到哪里去!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项羽在鸿门宴上优柔寡断,错失了杀死刘邦的大好时机,造成乌江自刎的悲剧。明朝建文帝,几次错失扣押朱棣的机会,无数次的机会在犹豫中错过,导致被夺位的结局。
一个皇帝的成功,因素有很多,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章则将其概括为四个字:“仁明果决”,确切的理解就是:“仁慈、明白、果决、决断”。朱元章贯穿了这四个字,也努力按照这四个字的方向培养接班人。但是天不遂人愿,朱元章的长子——朱标在具备这些能力后却英年早逝。为此、朱元章转而培养长孙朱允炆,但是和父亲朱标相比,朱允炆无论哪一方面都相差甚远。
朱允炆是个仁君,敬重老师、孝顺长辈、宽厚臣子,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大臣们盼望的仁君类型。朱允炆在位期间,增加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等文官在国政中的作用,倡导用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天下来治理国家,并且出台了一系列宽刑省狱、严惩宦官的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朱允炆登基之后,也是个明白事理的人。由于朱元章在位期间,增加了诸侯的势力,导致诸侯国的势力增强,威胁到了朝廷。于是,朱允炆开始考虑削弱各大诸侯国的势力,增强手中的兵权。在一年之内,朱允炆将五个举足轻重的诸侯废掉,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朱允炆本身还是有其精明之处的。
然而朱允炆的性格中,仁慈始终是占据主导地位的。面对只剩下的一位诸侯燕王,朱允炆多次犹豫:登基后,朱棣多次进京,朱允炆本来有可以扣押他的机会,但是他犹豫没做,后来朱棣的儿子也曾进京,朱允炆本可以用两位世子为筹码要挟朱棣,但是他还是犹豫没做。多少次在靖难之前可以动手解决的机会,都被他犹豫错过了。
而反观朱棣,在削弱其他诸侯的时候,早已洞悉朱允炆的目的,于是早早做好打算,丝毫没有念及亲情,开始摆兵布阵,迅速扯起靖难的大旗。
在靖难最开始的战斗中,朱允炆这一方的兵力还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但是由于指挥不当,朱棣一方的兵力不足,所以双方之间还是平手。后来,朝廷中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将领,极有可能胜利。但是朱允炆的弱点有一次的显现出来,朱允炆念及旧情,想要放朱棣一条生路,于是双方依旧僵持不下。经过四年的拉锯战,最终朱棣找到突破口,开始反击,朱棣也在这次靖难之中失踪了,丢失了帝王之位。!
这个说法立即遭到了兵部尚书齐泰的大声呵斥和批评,只见兵部尚书齐泰,面红耳赤的站了出来,怒不可遏的瞪着黄子澄大骂说道:“书生误国,书生误国呀!启禀陛下,如今各路藩王齐聚京师,若是将他们一网打尽,自然显得有些太过败坏陛下名声,可是咱们自然可以趁着他们还在京城的时期和机会,对威胁最为巨大的燕王,直接进行扣留,并直接展开和进行削藩。
这样一来,剩下的那些个实力弱小的藩王们,更加就翻不起什么浪花来了,即便想和朝廷作对,他们也得好好掂量一下自己手中的实力和筹码!”
这个说法自然破坏了黄子澄和朱允文的仁孝初衷,尤其是黄子澄,当场就表示了大声的反对和驳斥,在上书房里噼里啪啦的又是一阵口水战,说的好不热闹!
就连站在一旁的方孝儒,也对此巡警感到微微的不满,儒家的礼义廉耻深入骨髓的他,自然也不赞成在朱元章的葬礼上直接动手。
但万万让朱允文想不到的是,一旁还有些不作为的张丹青也站出来大声反对的说道:
“陛下,臣也以为,直接在先帝的灵前动手,实在不妥!但是,臣倒有一个更加合适的策略,望陛下,姑且一听!”
这番说辞顿时便让朱允文眼前一亮,兴致勃勃的一脸期待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