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张丹青有个合适的建议,建文皇帝朱允文顿时表现出了非常热切的希望,迫不及待的支着脖子向他问道:“不知张爱卿有何良策?快快说来,朕洗耳恭听!”
一旁的太常寺卿黄子澄却不由的微微冷哼一声,微微有些不屑的转过头去,并不愿意多看张丹青一眼,毕竟在他的内心深处看来,这个张丹青明显就是个年少辛进的后起之秀,而且以破桉如神出名,这种擅长破桉的人,让他玩这种谋国策略,那简直是太难为他了,冷不丁的听到张丹青自称有妙策献上,黄子澄的心理多少有些许不以为然,只当他是为了在建文皇帝面前邀功而胡言乱语,并希望起到哗众取宠的效果!
而作为建文皇帝的三大谋臣心腹之一,兵部尚书齐泰,却对张丹青的建议充满了期待,他可是充分见识过张丹青的思维老辣的,别看他年纪轻轻,放在整座大殿里,几乎算得上是最年轻的官员了!但这家伙脑子里装着的智慧,却不能以年纪来直接评价!
果不其然,在建文皇帝朱允文的期待之下,张丹青缓缓出列,作揖说到:“回禀陛下,如今各路藩王齐聚京师,皆为先帝痛哭带孝,从辈分上算起来,他们都是陛下的叔父,可谓至亲血肉!微臣敢问陛下,阔别多年,陛下可曾思念他们?”
冷不丁的听到张丹青如此发问,建文皇帝朱允文坐在太师椅上,当场就蒙了圈,甚至脸上还闪过了一丝丝不悦而愤怒的神色!
心底里几乎还有一个声音在开始微微的咆孝着,老子恨不得把他们削为庶民,即便他们都是朕的叔叔,又怎样?这些个藩王,一个个手握重兵,在地方上作威作福,说的好听,可以屏障中央,但说句不好听点的,十分不利于朝廷中央集权,但凡有个进取心的皇帝,换做是谁也无法忍受这般极具危险的存在,更何况这些人都是太祖皇帝的儿子们,亲生儿子们!只要一个时机风云得当,这些人手握重兵之下振臂一呼,趁机颠覆自己的朝廷,也不是不可能的!这让建文皇帝朱允文又如何能放得下心来呢?
可眼下这个张丹青竟然堂而皇之的问起朱允文,想不想念这些个劳什子的狗屁叔叔!这自然让建文皇帝朱允文大大的不快,当场就直接狠狠的一拍椅子扶手站起来说道:“张丹青,你莫不是出来消遣朕的?朕今日召集尔等大臣前来,所议的不就是削藩之事吗?你竟然问朕想不想念他们?究竟居心何在?!”
这番话要是换做旁人,早就被朱允文的愤怒吓得跪倒在地了,但张丹青却依然不惧,反而一脸微笑的向前跨了一步,笑眯眯的说道:“陛下莫急!莫急!且听微臣谢谢说来,再发火不迟!这天下万事,都拗不过一个礼法二字,陛下与这些个藩王称为至亲血肉,陛下又素以仁孝出名,若是想念这些个叔叔们,自然也没什么好稀奇的。毕竟相互间阔别多年。
若是陛下,肯开恩垂怜,想和这些个作为藩王的叔叔们清静清静一番,自然也顺理成章,左右这些个藩王们都齐聚在京师,陛下不如专门修建一座馆阁,用来提供这些藩王们居住和饮食起居,而陛下也可以日夜看望和与他们唠唠家常,时常多多亲近亲近,当然了,至于要流下这些叔叔们多久时间,完全取决于陛下与他们之间的情谊,若是情到浓时,一大家子生生世世都聚在一起,也不是不可以的!”
听着这番提议,兵部尚书齐泰,不由得眼前一亮,顿时大喜的说道:“妙啊,妙啊!启禀陛下,此计大妙啊!纵使这些藩王们有各种借口,想必也傲不过陛下的思念卷顾之情,陛下借着如此骨肉团聚的借口,想要强行将诸位藩王留在京师,实在是再正常不过了,若是能够得以成功实施的话,只要这些藩王们都留在京师,在遣以锦衣卫和禁军严加照顾和保护,竟然可以绝对保护这些藩王们的安全,至于陛下要不要削藩,臣以为,到此情形之下,削藩和不削藩已经没有太大区别了!
只要这些个藩王们离开他们的封地和王府,那就像是山中的老虎被拔掉了牙齿和爪子,再也不能危害人间,而各地藩王的旧部,没了诸王的直接管理,陛下只需一纸诏书,便可以随意的安排和接管。”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org】
听到了兵部尚书齐泰站出来这么一解释,众多文武大臣纷纷的不由眼前一亮,这实在是个再好不过的计策了,而且打出来的借口也非常的冠冕堂皇。
陛下向来仁孝情深,想念自家的叔叔,非要让他们和自己一家人团聚在京师一辈子,这也说的过去,甚至还让人几乎找不到理由和借口来反驳,而且如此一来,便可以彻底断绝藩王们和王府旧部的联系。
只要这个计策能够得以彻底而成功的实施,那么,削藩和不削藩真的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毕竟皇帝强行削藩的话,还要背负上些许不太好听的骂名,但是如此一来,不削藩,却胜是削藩!
别说是各路藩王的这些个叔叔们,就算是天下的读书人和百姓也挑不出半个不字!即便想批评,也几乎是无从下口,甚至大多数的人还得翘起大拇指夸一声陛下仁孝慈爱!
可以说的算是既得了实惠又得了美名!简直堪称一箭双凋,两相齐全!真是个不负如来不负卿啊……
一时间,上书房的各个大臣纷纷附议不已,臣附议,三个字响彻了整个上书房!甚至连上书房的瓦片都快被震翻了下来。
甚至夸赞张丹青的赞美声音也此起彼伏,纷纷不绝于耳!一时间弄得张丹青倒也非常不好意思,连连朝着众多大臣纷纷谦逊的说着哪里哪里!
事实上,这个计策也不是张丹青所创,说白了这种约束藩王的政策,都是从清朝借鉴而来的!
清朝和明朝不同,尤其是在对待藩王的策略上。
对比明清两代,皇帝对皇室宗亲的态度可以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明朝藩王“非有诏不得入朝”,而清朝宗室却是“无圣命不准离京”。从本质上说,二者都是为了防范天然具备顺位继承人权利的皇室宗亲对皇帝的皇位构成威胁,效果也是各有千秋。
但是,相比之下,清朝的手段显然更为高明。
将皇子、王爷踢开权力中枢的明朝“分封就藩制”好在哪里?
自古以来,皇帝的女人多,儿子也多,虽然自夏商周开始就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但在残酷的皇位争夺中,能以嫡长子身份继承帝位的少之又少。相反,同样的血统,皇子们某种程度上拥有平等的继承权,这就导致了历史上无数场为了争夺皇位而发生的父子相杀、兄弟相残事件,
甚至,有些皇帝即位后,还会以各种原因和借口杀掉自己的所有兄弟,以此消除皇位威胁,比如秦二世胡亥就这么干过,结果外敌入侵后,宗室无人,众叛亲离。
而后,汉高祖刘邦起于微末,对“家天下”的思维相当偏执,定下“非刘氏为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规矩,全面铲除因功封王的“异姓王”,表面上促进了皇位稳固和中央集团,然而几十年后汉景帝年间的“七国之乱”却是刘家人自己搞出来的叛乱,大大打脸了藩王“众星拱月”般拱卫皇帝的美好设想。
有鉴于此,后代无数王朝皇室都力图避免皇子、藩王作乱,到了朱元章建立明朝,他也是个和刘邦一样的人,认为国家交给别人不放心,还不如交给自己的众多儿子。
于是,朱元章实行“分封就藩制”,将儿子们分封于各地,镇守一方,好处很明显,是能替朝廷屏障外敌,但是坏处也明显:到了孙子继位,有地盘、有军队的儿子燕王朱棣就造反了。
经过艰苦卓绝的一场“靖难之役”,朱棣成功把建文帝赶下台,是为永乐帝。只是,从藩王到皇帝,当初不满削藩的人也屁股决定脑袋,开始了大力削藩,就此在分封就藩制的基础上,朱棣规定了分封于各地的藩王再无实权,没有地盘,没有军队,没有赋税权,等于变相被软禁在封地、有名无权、衣食无忧的尊贵王爷,而且严令各地王爷“非有诏不得入朝”,终明一朝再没有没更过。
经过朱棣这一改,明朝的“分封就藩制”优势也很明显,此后各地藩王再也没能掀起什么大风浪,明朝皇帝的皇位稳固性更高。
将皇子、王爷锁在京城看管的清朝“封爵固京制”为何更高明?
清代实行的是“封爵固京制”,可谓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一种首创,即把皇子、王爷们留在京城,留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看管。
根据明制,藩王无圣命私自进京,锦衣卫可以直接出面将他们押入天牢,可见“分封就藩制”的严格,但即便如此,在明武宗朱厚照时期仍然爆发了着名的宁王之乱,尽管被三下五除二轻易镇压,但确实仍存在弊端。而相比之下,清朝的“封爵固京制”更为严格和周密,清代的王爷不仅在外没有封地、没有军队和收取封地的赋税权,就连前朝常用的“秦王”、“赵王”、“楚王”、“齐王”、“燕王”等王爷名称也弃之不用,取而代之的是“睿亲王”、“雍亲王”、“宝亲王”等礼仪性称呼。
对清朝皇帝来说,把皇室宗亲留在眼皮底下远比放在外面要保险得多。
这些留京的王爷虽然有府邸、有月俸,但只要皇帝不信任,就不会委以实权,而且除了那种世袭罔替的部分有功、尊贵王爷之外,其他王爷还有封爵递减的制度,几代过后,假如一脉中无人能以军功、业绩获封王爵,就会“泯为众人”,只挂个宗亲的名头,不论是实权还是前途都大大受到影响。比如《红楼梦》中的荣宁二公传到了贾宝玉这第四代,爵位最高的竟然只是贾琏的“镇国将军”这一虚爵,正是受此影响。
自然,名头、实权被压制得更狠,也就不怕他们翻起什么风浪,纵观满清一朝,顶天也就康熙朝的九龙夺嫡最为激烈,没有听说过哪个满人王爷能够反叛的,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封爵固京制”的可行性和稳固性。
刚刚还有些不以为然的太常寺卿黄子澄,脸色刹那间变红一阵白一阵的,心里明明不服气,却不得不佩服张丹青的这个脑瓜子灵活的无法形容!
居然能够想出这般的妙计,不会一钱一粮,一兵一卒,便成功的解决了削藩之事,要是建文皇帝朱允文能够采纳他的意见的话,那这家伙将来升官的速度还不不得超过自己吗?
要知道现在的张丹青已经是左都御史,再要往上升官的话,将来只怕自己一定会仰他的鼻息!这让黄子澄又如何能够轻易接受呢?
心中一念至此,顿时便心生起了破坏的念头!绝不能让张丹青就此得逞,于是便张口就说道:“陛下,臣以为此策不妥!真要按张丹青所说,趁着各路藩王进京吊唁先帝的时机,即便是借着陛下想和叔叔谈兄弟们团聚的借口,强行留下各路藩王,也终究会难免落人口实!
兄弟长大了就必须分家,这在民间都是稀松平常的惯见之事!更何况各路藩王分封在地方上,这是太祖爷在世的时候便定下的规矩,若是陛下的这些个叔叔们,以此借口来反驳,陛下又该如何是好呢?!到时候,只怕陛下不但保不住仁爱之名,反而还会让天下人觉得陛下心中不敬祖宗,先帝尸骨未寒,陛下就要更改先帝的政策!岂不是丢了里子又丢了面子吗?”
好啊,好啊!
又是这个黄子澄,这个讨厌的误国书生!张丹青不由得好声没好气的,朝他翻了个白眼:“黄大人这话说的有些贼喊捉贼了吧,是谁撺掇的陛下?鼓动陛下恢复周朝礼制?!
先是搞出了个井田制这这种老古董不说,又是上蹿下跳的撺掇着陛下将全国各地全部改成古地名,弄得各路衙门一天啥事也不干,光忙着刻古地名的印章!真要照你这么弄下去,指不定就天下大乱了!黄子澄,你究竟安的什么心?!”
此言一出,几乎是满朝皆惊,众人纷纷惊讶起来,想不到这张丹青,当着皇帝的面,趁着黄子澄正是受宠,而且风头正盛的时候,居然选择了公开撕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