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公带着军队进入虞公,一路来到虞城,虞公只得带着虞国公室人等投降晋献公。
晋献公看到虞公在城门前迎接自己,当年晋国送给他的金银珠宝,美女,宝马全都在。
晋献公过来拍了拍虞公肩膀道:“当初荀息告诉我,这些东西不是送出去,而是让虞公帮我先保管着。
我当时对此有所怀疑,如今看来荀大夫真是神机妙算啊!哈哈哈,真是我晋国第一谋士”。
我来看看,嗯!不错,金银珠宝一件没少,只是……。
哎……只是这宝马老了,美女年龄大了,可惜啊!可惜……。
晋献公转头对虞公道:“虞公,你说说,你辛辛苦苦做个小国国君,还要天天操心国政,废寝忘食,何苦来哉!
不如这样,我还保留你的虞国宗庙,四时祭祀规格不变,你呢!安安稳稳的继续做虞公。
只不过从今以后,我来替你管理虞国,你做国君的愿望不就是吃喝玩乐,这些美女,宝马和部分财物仍旧归你,你继续过你的好日子,我也不亏待你,不知虞公意下如何?”
虞公此时说啥也没有用了,于是只得如此,谢过晋献公不杀之恩,晋献公利用虞公贪财好色,成功假道伐虢灭掉了虢国,又随手牵羊灭了虞国。
晋献公回到都城绛城,他和荀息等人商议,咱们吞并了虢国和虞国,秦国已经和我们和谈,不会干涉这件事。
现在主要是怕周天子和齐桓公作梗,我们如何应对此事。
荀息道:“这样吧!周天子好说,咱们可以把虞国的税赋交给周天子,就说虞公不尊王,我们替周天子讨伐虞国和虢国,替周天子管理虞国,税赋归周天子。
周天子好利,拿了好处自然不会吭声。
至于齐桓公,他无非是想让晋国支持他的霸业,主公休书一封,表示晋国支持齐桓公霸业,今后支持齐桓公的会盟”。
晋献公依计而行,果然,周惠王得了虞国税赋自然表示晋国讨伐虞公和虢国,是周天子授权,并且嘉奖晋献公。
而齐桓公看到晋国愿意认错,表示今后归顺齐国,自然也不能揪着不放,现在楚国虽然上次败给齐国,但是两国仍旧在暗中较劲。
如果不依不饶晋国真的和楚国结盟,对于齐国来说可不是什么坏事,于是齐桓公表示接受晋献公的认错,今后齐国和晋国仍旧是盟友关系。
公元前654年春,秦穆公将雍城装饰一新,准备迎娶晋国公主伯姬,等到安排稳妥,立即派出秦国使者前去晋国迎亲。
晋献公得到秦穆公使者送来的聘礼,于是答应了秦穆公迎娶伯姬的婚事,于是就给自己女儿伯姬准备嫁妆。
伯姬是晋献公和齐姜夫人是嫡长女,也是太子申生的姐姐,伯姬从母亲死后,看着父亲晋献公又娶了骊姬和少姬两位夫人。
正所谓母亲死了就等于是父亲也死了,何况是身为国君的父亲,随着骊姬和少姬受宠,晋献公几乎忽视了自己这个女儿。
伯姬看着父亲渐渐与自己和弟弟太子申生疏远,随后发生了骊姬设计陷害太子申生,导致弟弟申生自杀,于是伯姬开始记恨晋献公和骊姬。
伯姬发誓只要自己有机会,一定会报复父亲晋献公和骊姬,于是一直暗中等待机会。
这次听说父亲把他许配给了秦穆公,她曾听说秦穆公年轻有为,是个有远大志向的年轻国君,于是伯姬觉得自己如果嫁给秦穆公,能够帮助秦穆公强大秦国。
自己将来得到秦穆公和秦国人爱戴,自己就可以利用秦国来攻打晋国,到时候杀了骊姬等仇人为弟弟申生报仇。
但是如何才能帮助秦穆公,让秦穆公宠幸自己,伯姬深知自己没有绝世容颜,她的容貌不是那种国色天香,美若天仙之貌,无法以色侍君取得宠幸。
但是还有一种人可以得到丈夫的宠幸,那就是自己可以在丈夫的事业上有很大帮助。
伯姬深知秦国如今的强大,完全是耍狠斗勇,她深知秦国要想走的更远,必须引进中原人才,带给秦国新的血液才能够使得秦国继续飞速发展。
于是伯姬盯上了奴隶百里奚,她早就听说了百里奚这个人很有才华,这次父亲讨伐虢国俘虏了百里奚。
百里奚拒绝了晋献公的高官厚禄,坚守这忠君爱国之情,很有大贤之风,这样的贤良之士,正是秦国所短缺的人。
于是在晋献公给伯姬准备嫁妆时候,伯姬提出来一个奇怪的要求,那就是让父亲把百里奚作为嫁妆配送到秦国。
晋献公也是很纳闷,你要奴隶多的是,年轻男女多的是,你要这个糟老头子有什么用。
伯姬防止晋献公怀疑自己的目的,于是告诉晋献公,听说这个老头在虢国掌管宫廷礼仪,我到了秦国,由他教给我宫廷礼仪,掌管后宫就会省心很多。
晋献公也没有多想,于是答应了女儿伯姬,随后选择良辰吉日,让大夫荀息送女儿伯姬出嫁秦国。
随后秦国派兵来到晋国边境,正式将伯姬迎进秦国,迎亲队伍浩浩荡荡来到秦国境内。
在这些奴隶当中有一个白发皓首,步履蹒跚之人,此人正是百里奚,百里奚心中那个骂啊!
想我堂堂一个诸侯国的士大夫,身份何等尊贵!可如今却落得这般田地,不仅被晋献公罚为低贱的奴隶,更过分的是,竟然还将我像个物件一样赔送给秦国当作嫁妆。
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啊!先不论这种行为对我的人格有多大的侮辱,单就说这样一路随着奴隶们颠簸前行,我这把老骨头怕是都要散架了。
如此境遇之下,百里奚暗下决心一定要寻找机会逃离这个困境。当迎亲的队伍逐渐深入秦国腹地时,负责押送的秦军渐渐放松了警惕。
他们心想这里已是自家国境,应该不会发生什么意外情况。而就在此时,一直等待时机的百里奚终于瞅准了一个空子,趁着众人不备,迅速地躲进了附近的一条水渠之中。
就这样,百里奚成功地与迎亲队伍分离开来。待到秦军远去之后,他小心翼翼地从水渠里爬出来,仔细辨认了一下方向。
此时此刻,摆在他面前的道路似乎并不多:回晋国?那绝对是行不通的,那里早已没有他的容身之地;留在秦国?迟早会被发现并抓回去,毕竟奴隶私自逃跑可是犯下了死罪。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百里奚最终决定向南直奔武关而去。只要能够顺利越过秦国边境,绕道去到宋国或者陈国,或许就能摆脱眼下的危机。
而且,他想起自己早年闯荡天下之时曾在宋国停留过一段时间,在那里还有自己的至交好友蹇叔。若是能再次投靠于他,想必定能寻得一线生机......
欢迎阅读下一章,秦晋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