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武二年,岁首之后,正月初五。
这一夜,江南震动。
驻扎在东口县的赵王周云,因粮食毒死流民一事,大发雷霆之怒。
赵王大手一挥,楚军精锐如狼似虎,武川镇骁将侯莫陈崇长驱直入。
一时间,北疆战马在江南各大世家间穿梭,
每到一个府邸,必是鸡飞狗跳,哭喊震天。
那些平日里高高在上的豪族,此刻却如丧家之犬般,被一个个揪出。
李府、王宅、赵府……一座座深宅大院被查封,一箱箱账册密信被搜出。
随着这些账册的泄露,意外发生了。
小沛县粮食案,竟然持续升温,一个个贪腐之事被揪了出来。
两淮、江南无数豪族牵涉其中,其所作所为,罄竹难书。
楚军的怒火被彻底点燃,整个南方官场几乎被烧成灰烬,
这次小沛粮食案,最终大规模牵扯官吏,一个个昔日高官落马。
丹阳郡守、江都郡守、钟离郡守,参与贪腐之人的官职越来越高。
最终,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建业郡守陈远。
这位昔日的文魁郎,竟然也是军粮案的重要参与者。
除军粮案之外,还有盐铁、茶叶等多种江南之民利,他皆参与其中。
当皇城司高手,冲入建业衙门时,他正在后堂与几位江南家主密会。
这位老文魁失去往日的睿智,吓得哆哆嗦嗦,脚下湿了一地。
中原地区,东征战场。
赵王为大楚平民百姓挺身而出,下令彻查小沛县粮食案。
此举虽然大快人心,却埋下了巨大的祸患。
一时间,中原、江南官场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加之国策论摊丁入亩之事的发酵,无数在朝廷粮税、盐铁、茶叶等等税赋中获利的宗族,
视赵王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
要知道,此刻赵王东征的三十几万大军里,
河洛嫡系仅仅十万出头,门阀权贵兵马的数量,远远超过圣武皇帝楚军本部。
军队的问题还是其次,毕竟兵神周云在军人之中威望极高。
最难受的事情,乃是过去传檄而定的郡县,暂时关上了大门,
各家权贵、豪族不欢迎楚军到来。
在大楚,士族豪族控制了大部分力量,
赵王损害他们的利益,这极大的动摇了地方豪族归附之心。
这种大局不利的情况,直接反映到了正面战场之上。
一时间,中原楚军不再势如破竹,似乎陷入了战争泥潭。
---------------
帝都洛阳。
牡丹池。
牡丹池千丈,碧水埋万骨。
这里有一座牡丹府,昔日是裴温的府邸,如今是崔家的府邸。
自从招了崔中书当女婿,崔家势力肉眼可见的强大。
在朝堂上,右丞相崔中书比起左丞相商师成,不知强势多少倍。
面对各种军务、官务、民务的难题,崔中书干净利落,总能给出最好的意见,
右丞相既有盖世才华,又敢于直言,这使得大楚中枢,频频做出合理的政策。
这些行为在洛阳立竿见影,如今的帝都洛阳,进入了极盛时期。
其赋税银两的收入,是圣昌皇帝二十年的五倍,粮食产量更是提高了近三倍。
如此鼎盛的王朝,如此锐利的丞相,崔家势力如今旺盛如火。
牡丹池水榭。
这是崔中书到来之后修缮的,内中清一色的漆木,各种名贵物件,琳琅满目。
此刻水榭大屋里,坐满了五姓望族的官员,大大小小都有,足足几十人。
正当屋内交头接耳时,水榭长廊,一道洪亮的声音传来了。
“倾心,怎么回事?本相现在管两线粮食,还要监督改革吏治,一天焦头烂额。”
“相,相公,父亲来了,多少给点颜面。”
崔家女美眸中带着惊慌,她现在心思全在相公身上,死心塌地,连名字都改了。
崔中书身上带着武川镇对女子的平等,
他让倾心参与了很多事务,府里的一切银钱他都不管。
田产、铺位、各种官员礼物,崔中书也全交给倾心负责。
对方知书达理,人情世故,礼仪往来比崔中书还到位,北疆大政官很放心。
他要将更多的精力放到政事上,毕竟大楚朝堂并不稳定,各种积弊的问题太多了。
崔中书的行为,在他自己看来很正常,
但这在洛阳权贵里,却是凤毛麟角。
各家大族,那个女主人那个不是独守空房,以泪洗面。
倾心能跟着崔中书,她感觉是几世修来的福气,
这会父亲等人上门,她很害怕触怒了相公。
牡丹水榭,雕兽推门被几个下人,恭敬的打开。
这是一间纯木制房屋,装饰全漆木,内中一尘不染,自然是要脱鞋进入。
这种风格,像极了之后唐朝兴盛的府邸,只是这会还不流行。
踏进屋子,身着相服的崔中书,脸上带着疑惑,屋内竟然有几十个官员。
崔氏族长既然来了,崔中书自然不会辱没岳丈的脸面,
他面容严肃,对五姓望族中人行了楚礼后,
不想浪费时间,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道。
“诸位族老,今日来此,不知有何要事?”
崔中书久居上位,威严无比,问话一出,众权贵一时语塞。
屋内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还是唆使崔老爷开口。
牡丹池府邸,小谢水阁。
崔家主将两淮、江南的一些事情,一一跟崔中书说了。
主位之上,崔中书嘴巴能塞下鹅蛋,越听越听心惊,
某一刻,年轻的崔相抬手,打断了岳丈,长叹一声,开口道。
“你的意思是说,小小三十万石军粮,就特么可能还不一定有!你们搞出这么大的事?”
“这……这,”崔家主一时间支支吾吾,悻悻的道,“这不是你说,按规矩办吗?”
闻言,崔中书勃然大怒,“我说的按规矩办,是老老实实按赵王的规矩办。”
“你们脑子不权衡利弊?赵王要军粮三十万石,估计最多你们交二十万就够了。”
“十……十八万石!”崔家主低着头,蔫了吧唧的道。
“还好意思说,十八万石,加那些膨胀物,也得出九万石粮食打底?”
“就为了赚九万石粮食,害死一万多人?”
主位之上,崔中书捂着额头,脸色铁青,这下他难办了。
江南是五姓望族的基业地,他做为五姓望族之首,不可能不管这件事。
只是赵王周云,崔中书太了解了。
武川卧龙,虽然兵法无双,才华盖世。
但其实,他跟圣武皇帝一样,都是一根筋,有时候也犯轴。
这会害死那么多楚国平民百姓,估计处理难度不小。
“先……先把三十万石军粮补上,本相再想办法捞人。”
“这件事,估计得圣武皇帝下旨才行,其他人是不可能的。”
崔中书此言一出,众官员不禁面面相觑,响起一阵喧嚣。
他们交头接耳,对崔中书的做法很不满意。
五姓望族的官员,还指望强势无比的崔家右丞相跟周云打擂台,
没想到这是个怂货,上来就投降。
兴许是老脸过不去,崔家族长脸色一沉,声音不善道,“崔相,老夫知道你重感情!“
“可还有摊丁入亩一事,咱们跟那个鸟王,早晚水火不容。”
闻言,已经走到门口的崔中书,火气再也压不住了,转头怒吼道。
“你们是不是傻?赵王中原大军在手,一战灭双国,现在谁敢惹他?”
“连宗人府跟霍太后都小心翼翼,你们真是……竖子不足与谋!”
“改革是必然的事,这是自上而下的改良,已经是最温和的手段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