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大明时代:
民间:
百姓甲:“人质死,后世的大明朝廷,还没有给出任何说法,就这样死的不明不白?”
百姓乙:“朝廷贪污腐败成风,草菅人命的事情可就太多了,哪怕是一方地方大员的儿子,都可能会死的不明不白。”
“何况这杨可栋,还只是一个西南地区的一个土司的儿子。”
百姓甲:“杨应龙一而再,再而三的退让,到最后的结果,换来却是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下杨应龙应该是要反了。”
百姓丙:“为何我看到这里时,忽然觉得就算这是杨应龙马上又造反了,我也觉得他不像是一个反贼了?”
“似乎,还有些同情起他杨应龙。”
百姓甲:“那里有压迫,那里就会有反抗,你我皆是一平头老百姓,都想有人能替自己出头来反抗一下,这个已经烂透的世道。”
......
【杨可栋在四川重庆死的不明不白,在后世没有人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因为史书中没记载。】
【就连杨应龙前去讨要杨可栋的尸体时,四川知府等官员,却以杨应龙未缴齐罚银为由,拒不归还尸首。】
【反而是避重就轻的追问,反向杨应龙何时才能把大明朝廷对他的罚银还清。】
【这一次,杨应龙极其的愤怒,并道:“吾子活,银即至矣。”】
【然而,大明朝廷的官员并不理会杨应龙的使者,只是让其赶快把罚银交上,就能见到杨可栋了。】
【没有银子,那就是连门都没有。】
【最终,杨应龙怒道:“朝廷欺吾太甚!吾儿无辜而亡,未予公道,反胁吾以金,真视我播州无人乎?”】
【“吾族世守播州,效命朝廷久矣,今竟遭此辱,是可忍,孰不可忍!吾纵死,亦不受此屈,此仇不报,非丈夫也!”】
......
【于是,杨应龙先是以武力胁迫千余僧人,在重庆城外,做法事,为杨可栋招魂。】
【同时,在播州各处险要之地,重新设关立卡。】
【并且杨应龙也吸取了城墙很难抵挡大明大将军炮威的教训,除了让人重加固关隘城墙之外。】
【杨应龙也听从了孙时泰的建议,在险要关隘之地,多建几处城堡进行防守,还是越高越好的那种,并且在最高处存放粮食与水。】
【此外,杨应龙在播州海龙屯召开各族首领会议,然而这一次有很多的各族首领,只都派了手下过来参会,自己不敢前来。】
【尤其是草塘的宋氏一族。】
【在此次会议上,杨应龙述说了大明朝廷的贪官腐儒如何的欺人太甚,如何的步步紧逼,如此得寸进尺!】
【今日是他杨应龙儿子的下场,他日就是诸位儿子与后人的下场。】
【最为重要的是,人死在重庆城中,连一个说法都没有,连一个交待都没有,他杨应龙醉洒杀妻一事,都被他们如同恶狗一样紧咬不放。】
【到了他们朝廷官员杀了人,却是不问不顾,真是欺人太甚,这一回,他杨应龙,一定要让大明朝廷讨要一个说法。】
【同时,在会议上,杨应龙当场把宋世臣,张时照,何恩三人和大明官员勾结在一起的事情,一一说出。】
【如果说,杨可栋死在四川重庆,那是他杨家的事情。】
【然而现在是他们播州中的内部人士,出了叛徒,出卖了他们整体的利益,还偷偷的巴结大明官员,那就是所有人事情了。】
【这一回,杨应龙也非常的果断,二话不说就把宋世臣派来的人,亲自动手,当场就给斩杀了。】
【至此,播州内部的乱斗,最先爆发了起来。】
......
【万历二十四年(1596)七月,正式出兵,攻打宋世臣所在的草塘的宋家。】
【面对如狼似虎,并且积攒了众多恩怨的杨氏将队,宋世臣带领的宋氏军队与族人难以抵挡。】
【最后在宋世臣与何恩尝试突围多次,都并没能突围成功,宋世臣死于乱战中,宋氏一族也遭到了屠杀。】
【何恩自知逃脱不了,便自杀而死。】
【张时照因提前知道消息,得以以逃脱,但也被杨应龙下了追杀令。】
【杨应龙在一举攻下草塘后,连续进攻余庆,兴隆,等地。】
【因为这几处地方,皆因大明流官的进驻的地方。】
【同时在杨应龙召开士司会议时,这些地方的首领,都没有参与,因此被杨应龙记恨上,同时也为了以防万一。】
【而余庆,兴隆等地的大明流官,在得知杨应龙带兵攻打草塘宋家时,第一时间就逃离了播州,并且把杨应龙造反的消息带回大明进行。】
【此外,杨应龙还让其弟杨兆龙,带领一支兵马去攻打黄平,袭偏桥等地。】
【这场播州中的内乱,爆发的很快,结束的也很快。】
【在杨应龙以雷霆之势把扫荡了播州全境,并且重新掌握播州之后,下令把余庆当地已死的大明流官毛承云的棺材挖出,进行了鞭尸示众。】
【之后又劫掠了播州之外大阡,都坝等地,又将战火还蔓延到播州周围的偏桥,都匀各个大明卫所处。】
【杨应龙其弟杨兆龙,在攻入黄平后,杀戮了重安司长官张熹一家。】
【至此,杨应龙在播州发动大规模的叛乱,震惊了整个大明朝廷。】
【加上此时,正是大明朝廷与樱花倭寇在朝鲜争战中,进行和平谈判的关键的时候,又爆发了大明内部的大规模叛乱, 明神宗朱翊均震怒无比。】
大明神宗界。
民间:
百姓甲:“好了,现在杨应龙,在朝廷文官大老爷们的不断努力下,这下是真正的起兵造反了。”
“那边朝鲜真正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再过两年,也就是到了万历二十六年(1598),当沈惟敬两头欺瞒之事败露,倭寇再次举大军入侵朝鲜时。”
“应该是大明朝廷内部最中为最为混乱,最为焦头烂额的时候了吧。”
“就是不知道,那些朝堂里的官老爷们,会不会被处置。”
百姓乙冷言:“呵,处置了以能怎么样,不过是一方登台,另一方下场罢了。”
“整个大明朝廷的局势,还不是一样被那些腐儒文官集团所把握着?只是换了一个人坐上去而已,又能改变了得什么?”
百姓甲点头:“说的也是,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明朝廷都没有崩溃与灭亡,细想下来,还真多亏了还张居正为大明朝廷执掌的十年积累。”
百姓乙继续冷言:“也正是因为有了张居正执掌朝廷的十年积累,才会让这些腐儒文官们,还有那一位,能如此胡作非为而来灭国。”
......
【杨应龙在彻底掌握了播州后,杨应龙再次修书至大明朝廷,要求议和,并且要求播州境内,不能再增设流官,要求把杨可栋死因查明与严惩凶手。】
【这一年是万历二十四年(1596),在这一年里,大明朝廷或者是说大明的文官集团,根本就没有将杨应龙的议和条件放在眼里。】
【同样,也不会回应杨可栋死因,至于凶手与真相如何,在天道历史进程中,已是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