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孙和正欲下令全军向东行进,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片刻的宁静,探马如疾风般奔来,大声禀报:“后面有一万余吴军正全速疾奔过来,后面是文聘和满宠的十几万兵马紧追不舍!”那声音带着一丝惊慌与急切,仿佛死亡的阴影正迅速笼罩过来。
公子孙和闻言,心中大惊,仿佛被重锤狠狠击中。他急忙问道:“这一万余人马是不是吴将军断后的人马?”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担忧与不安,双手不自觉地握紧缰绳。
探马点点头,声音带着一丝悲戚道:“没错,正是断后的人马,但不见吴将军。我后来问了其中的士卒,得到的回答是,吴将军被两位敌将前后夹攻,不敌而被生擒活捉了去。”
孙和闻言,面露悲伤之色,那悲伤如同潮水般在心中蔓延。他深吸一口气,对探马道:“赶紧令他们跟随我们前行,大军直奔东安平而去,到了东安平,进城后就安全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坚定与决绝,仿佛东安平是他此刻唯一的希望。
探马抱拳应诺,转身快马加鞭而去,扬起一路尘土。
公子孙和一行人急忙拨转马头,向东疾奔而去。马蹄声如惊雷般响亮,扬起漫天尘土。而文聘和满宠率领着十几万兵马在后面紧追不舍,那如乌云般压境的追兵,让吴军将士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经过几个时辰的奔驰,马匹都已疲惫不堪,口吐白沫。
突然,前面出现了一座城池,那高大的城墙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仿佛是黑暗中的一座灯塔。探马来报,正是所有人期盼到达的东安平城。
东安平的守将虞汜早已登上西城门的城头,他身着铠甲,目光如炬地向临淄城的方向张望。
当他从公子孙和派来的探马处得知,公子孙和与大将军诸葛瑾和大都督陆逊亲率麾下败军来投奔他时,他兴奋不已,仿佛看到了加官进爵的希望。他急忙披挂整齐后,召集众将,从府内来到西城门城头。
此时的西城门城头堆满了滚石檑木和箭矢,盾牌手在前,手持巨大的盾牌,如铜墙铁壁般排列着;弓箭手在后,手持强弓,箭在弦上,蓄势待发。所有人都严阵以待,等着公子孙和的人马出现。
当西面的地平线上尘头大起,如黑色的风暴般席卷而来。前面是六万余吴军败兵,他们衣衫褴褛,疲惫不堪,脸上写满了恐惧与绝望;后面是紧追不舍的汉军,如狼似虎般全速向东安平城疾奔而来。
虞汜赶紧下令,由各校尉率领盾牌手和弓箭手在城头拒敌,而他亲自率领五千将士奔下台阶来到西城门,准备迎接公子孙和等一行人进城。他的脚步匆匆,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与期待。
吊桥被迅速放下,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仿佛是岁月的叹息。西城门也完全打开,等着前面的吴军赶紧进城。
公子孙和与诸葛瑾、陆逊的马快,三人在亲卫队的护卫下,如闪电般迅速驶过吊桥,到达西城门口,顺利进入城内。他们的身后,扬起一片尘土。
三人身后的六万余败军也紧跟着他们的步伐,如潮水般涌入城内。那拥挤的场面,仿佛是逃难的洪流。
当文聘和满宠的人马到达吊桥边时,城头乱箭如雨,瞄准他们急射过来。那箭矢如蝗虫般密密麻麻,带着尖锐的呼啸声。
而吊桥也紧急拉起,发出“哐当”一声巨响,西城门也快速关闭,如巨兽紧闭的大嘴。
文聘和满宠只好下令全军后撤三里,安营扎寨,同时派侦骑赶紧去向大都督司马懿报告,并静等大都督的人马来到。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不甘与无奈。
公子孙和等人进城后,守将虞汜率领五千将士跪地相迎。他们整齐地排列着,头颅低垂,仿佛在向胜利者致敬。
孙和与诸葛瑾、陆逊急忙下马,孙和紧走几步,赶紧扶起虞汜,感动不已地道:“虞将军太客气了,众将士快快请起,无须多礼!”他的声音温和而亲切,带着一丝疲惫。
众人这才连忙起身,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感激。
虞汜拱手分别向孙和、诸葛瑾和陆逊行礼道:“末将虞汜见过公子、大将军和大都督,你们一路辛苦了!”他的声音洪亮而恭敬。
诸葛瑾和陆逊微笑着颔首示意,那微笑中带着一丝苦涩与无奈。孙和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狼狈不堪、身上铠甲血迹斑斑的将士,哂笑道:“我们中了司马懿的诡计,败逃至此,让虞将军见笑了。”他的笑容中充满了自嘲与苦涩。
虞汜闻言忙安慰道:“公子,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况且司马懿为人狡诈,诡计多端,公子不必往心里去,末将已在府衙安排了酒宴,给诸位接风洗尘,这边请。”说罢伸手示意前往府衙的道路,那动作优雅而热情。
孙和微笑着点点头,跟随引路人向府衙走去,边走边与虞汜交谈东安平城内的情况。得知城内粮草充足,百姓安居乐业时,孙和连连夸赞虞汜治理有方。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赞赏与肯定。
虞汜得到公子孙和的夸赞,内心非常激动,仿佛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流淌。他下决心将孙和及诸葛瑾、陆逊照顾好,以便日后有机会加官进爵。
众人进入府衙后,虞汜吩咐设宴款待。那宴席上,美酒佳肴摆满了桌子,但却无人有心思品尝。
饮宴中,诸葛瑾心不在焉,他的眼神游离不定,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陆逊看透了诸葛瑾的心思,忙道:“大将军是否担心三位副将的安危?”
陆逊明白,三位副将中,甘瑰和薛珝毕竟不是他的至亲,但诸葛恪却是他的亲儿子,自然牵挂不已。陆逊不便直接挑明,所以提到三位副将。
诸葛瑾点点头,神情沮丧地道:“不知他们三人率军进入山谷后,如今怎么样了?”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担忧与焦虑。
孙和闻言忙安慰道:“吉人自有天相,他们应该能杀出重围,来与我们团聚。”他的声音温和而坚定,仿佛给人注入了一股力量。
诸葛瑾闻言心头一动,忙道:“但愿承公子吉言,他们三人能率军杀出重围,只是我们来到东安平,一路上都未见他们的踪迹,他们在哪里呢?”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盼与迷茫。
陆逊明白诸葛瑾的心意,忙主动提议道:“大将军勿忧,我现在就派人去临淄城南门附近埋伏,一旦发现三位副将的踪迹,立即将他们带来东安平。”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
诸葛瑾露出感激之情,孙和点点头,表示赞同。
虞汜挠挠头,问道:“大都督,为什么去临淄城南门外埋伏?”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疑惑。
陆逊转头望了一眼旁边的凌封、陈修和吕霸三将,笑道:“汉将魏延和关统率军偷袭临淄城,太守蒋壹被杀,三位太守不得已而弃城奔逃。”凌封、陈修和吕霸三人闻言尴尬地笑了笑,那笑容中充满了苦涩与无奈。
陆逊继续道:“如果诸葛恪三将率军逃出山谷,肯定会到绕路到山谷入口处找我们,而我们已经离开,他们发现我们不在,肯定会前往临淄城。因为他们不知道临淄城已经被汉军攻陷。”他的分析头头是道,仿佛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虞汜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尴尬地笑了笑,低头不语。
于是陆逊立即安排探马快马加鞭前往临淄城南门外埋伏,随时准备迎接三位副将和麾下的兵马。那探马领命后,如离弦之箭般飞驰而去。
话说诸葛恪在亲卫队的护卫下,率领一万精兵突出重围,沿着山脚绕道向山谷入口处疾奔而去。他的身后,马蹄声如雷,尘土飞扬。
身后司马昭率领两万骑兵紧紧咬住诸葛恪大军的尾部,紧追不舍。那追兵如恶狼般,不肯放过任何一丝机会。
来到山谷入口处时,诸葛恪发现从山谷入口处向临淄城方向的道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不少军士的尸体,还有一些重伤员正在呻吟着。那惨烈的场景,让诸葛恪的心猛地一揪。
诸葛恪立即意识到,公子孙和等人中了汉军的埋伏,十有八九已经逃向临淄城了。于是诸葛恪一刻都不敢耽误,率军向临淄城方向疾奔而去。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决绝,仿佛要去拯救自己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