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日月如梭,十年弹指一挥间,一晃而过。
皇宫,
早朝。
乌泱泱的大殿上,也多了几个女花容。
特别是今年的新科状元就是个女的。
“哎,如今朝堂真有女人了。”
“胡说什么?难道陛下以前上朝不是女的?”
“嗯,你还别说。以前我还真没把陛下当女的看过。”
随着上朝的钟声响起,窃窃私语的众人顿时安静下来。
内奏事处太监高喊:“有事出班早奏,无事卷帘退朝哇。”
大殿上,众大臣对视一眼:今天,女帝陛下又没有上朝,龙椅上坐着的是一老一少。
老的是太上皇刘仁修,小的是年仅九岁的皇太孙刘睿。
自从女帝登基以来,每月,女帝陛下只上二十天班,剩下的由太上皇顶替。
等女帝陛下的独子皇太孙四五岁后,就是这爷俩一起上朝听政了。
女帝陛下还美其名曰:“上朝听政要从娃娃抓起。好皇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听听,这是什么话?
而现在,女帝陛下更过分,这都半个月过去了,她竟然还不上朝。
好在,如今苍梧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也没什么大事。
众位大臣上朝,说的也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比如福螺寺桃花开了。
每年桃花盛开。福螺寺都会施粥,可是今年这粥是施不下去了。
不是福螺寺经费不足,而是根本没有难民,这粥无处可施。
再就是今年国库粮仓都被陈粮占满了,收上来的新粮无处可放,是把旧粮用来酿酒,腾出地方安置新粮,还是再建几座粮库?
关于这件事,龙椅上的祖孙二人还有了争执。
皇太孙:“酿酒,放置两年以上陈粮,用来酿酒,要确保粮库新粮的比例。”
太上皇:“酒能当饭吃吗?粮食即使生虫了,也还是粮食。多建粮仓,这手有余粮,心才不慌。”
他是从无粮可用的年代过来的,总觉得,粮食就是人的胆,粮食越多,他才能挺直腰杆。
众位大臣:“要不,请陛下出来决断?”
“不可”
“别”
祖孙俩异口同声。
众大臣不解:“既然太上皇和皇太孙意见不一,为何不能请陛下来决断?”
“是啊,以前我们不都是这么做的吗?陛下总能给出最合理的章程的。”
祖孙俩同时摇头:“这次就是不行。”
太上皇道:“啊,皇帝说了,她现在是在备孕期。要心情舒畅,不能被凡物打扰。这点小事就不要麻烦她了。”
皇太孙连忙点头:“嗯嗯,母皇答应了父后,要为镇国公府开枝散叶,确定镇国公府后继有人。所以……”
所以,如今的母皇是真的不能打扰。
母皇还说了,她要是怀不上二胎,这镇国公府延续血脉的任务就得留给自己了。
他现在才九岁好不?这任务还是母皇自己完成的好。
宋锦绣和苏墨正在修炼,朝堂上的事,很快就被君君汇报了过来。
作为苍梧女帝,她怎么可能袖手旁观?
她不上朝,一,的确是想培养儿子;二,就是为了太上皇。
太上皇不放心皇太孙,从小就带在身边教导。
也正是这股子心劲在支撑着他。
十年了,他从一个垂垂老矣之人,硬是挺了这么些年。
如今也只有在朝堂上,他还有些精气神,一旦皇太孙不在身边,他就是随时随地在睡觉。
有时候坐着睡,有时候站着也能睡着,正在吃饭,他也能睡着了。
宋锦绣真怕他就这么睡过去。
为了太上皇的身体,宋锦绣甚至尝试着炼制长寿丹,可仍然是没有什么用处。
用君君的话就是,这人现在是靠着一股子精气神活着,而皇太孙就是他的精气神。
所以,宋锦绣越是想方设法折腾皇太孙,太上皇就越有精神。
于是,宋锦绣干脆做起了甩手掌柜。
还别说,这祖孙俩朝堂上吵吵闹闹,太上皇反而越来越精神了。
而且,如今宋锦绣已经筑基,君君手下还有一个庞大的信息系统,所以即使她不上早朝,也能知道天下事。
如今苍梧虽然国泰民安,可也并不是太平盛世。
沿海匪寇蠢蠢欲动,北方的达达人也不安分。
他们只看到了苍梧的富足,把苍梧当成一块肥肉,一个大粮仓。却忘了苍梧的兵强马壮。
弹药,机械弩,改良的军马。
还有兄长的军事院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
如今的苍梧,有人,有枪,有粮。
这些周围环饲的饿狼一旦有异动,宋锦绣就不会手软。
她现在,甚至盼着这些人不安分,只有他们不安分了,自己这个生于安乐,长于安乐的儿子,才能见识到战争的残酷。
作为皇帝,只有见识了战争,才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这样她百年之后,也才能真正放心离开。
所以,宋锦绣一直在等待对方出手。对方出手了,她的儿子也就能练练手了。
当然,如今的苍梧,说要拿下全世界,也是能做到的。
毕竟单凭宋锦绣一个筑基期修士,就可以抵上千军万马。
但是,谁让她是一个热爱和平的人呢?
关于陈粮,宋锦绣想了想,道:“今年是个丰收年,短期应该优先处理陈粮腾仓容,中长期结合仓储扩建与技术升级是更优路径。”
她看向暗一:“去,告诉周坤然,三年以上的陈粮,可以用来喂养牲畜,老百姓的餐桌上,不能只吃素,还得有肉。
两年以上的陈粮用来酿酒,老百姓不但有肉吃,还得有酒喝。
新粮丰收,全部补入粮仓,粮仓不够用,就建新粮仓。
新的粮仓要注意防潮,尽量低温储存。”
宋锦绣还画了一个粮库雏形给暗一,“一起交给他。”
“是”,暗一领命而去。
周坤然接到陛下命令,眼睛一亮,捋着花白的胡子就哈哈大笑。
“陛下真乃智慧之君也。”
宋锦绣的这一决定,以消化陈粮+智慧仓储双轮驱动,既解决当务之急,又为粮食安全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周坤然对宋锦绣的每一次决定,都佩服地五体投地。
他对着侄子周庸之显摆道:“这辈子,你叔叔我能跟着两代明君,真是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