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赦深思熟虑之后,向少康帝进言:“陛下,如今京城人口暴增,各种问题接踵而至。
臣斗胆提议,可否从京城边上的皇家园林中划拨出一块土地,用以建设一座新城?
如此一来,不仅能有效缓解京城现有的压力,还可为百姓提供更多的居住空间。”
少康帝闻听此言,稍加思索便欣然应允。
这位开明的君主深知民生之重要性,毫不犹豫地划出了一大片区域供新城建设之用。
毕竟对他而言,那些皇家园林不过是偶尔散心之所,且平日里还需众多人力来精心维护。
尽管国库里的钱财多得数不胜数,但随着子民数量的持续增长,如何更好地安顿民众、促进国家发展才是身为一国之君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工部接到命令后,迅速行动起来。
由于此次工程规模宏大,所需工匠众多,于是他们除了召集本部原有的能工巧匠外,还临时招募了一批农闲时节赋闲在家的农民。
这些朴实的泥腿子们虽然缺乏专业技能,但胜在身强力壮、勤劳肯干,经过简单培训后便能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之中。
而整座新城的规划设计皆出自贾赦之手。
他摒弃了传统的木质建筑结构,大胆选用砖和水泥作为主要建材。
然而,由于当时钢铁资源相对稀缺,无法大量用于房屋构建中的支撑骨架,因此楼房最高仅能建起三层。
但即便如此,在每栋楼内依然巧妙地设置了楼梯,并采用一梯两户的布局方式,使得房屋南北通透,通风采光俱佳。
每一户房屋的面积大约有 150 平方米,如此宽敞的居住空间,即便放置在后世人眼中,那也是只有中产阶层方可拥有并享受得起的舒适惬意生活啊!
这里的建筑布局十分规整有序,以 10 个楼梯为一组算作一排,前后两排之间的距离足有 20 米之远,而左右相邻的两排则间隔着 10 米宽。
在这些房屋之间,所有的道路均是由坚固耐用的水泥精心铺设而成。
待房子顺利建成之后,还会使用洁白如雪的石灰将屋子的内外墙面统统粉刷一遍。
随着一排排崭新的房屋拔地而起,整个区域的规划蓝图逐渐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无论是谁目睹这般景象,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恨不得立刻搬入其中居住。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由于受到当下时代科技水平的限制,这里尚未实现完善的上下水系统。
这无疑成为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难题,就连见多识广的贾赦对此亦是束手无策。
不过他仍心存一丝希冀,期盼着此时欧洲大陆那边的相关技术能够有所突破和发展,从而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转机。
与此同时,县里的考试即将拉开帷幕。
贾赦深知此次机会难得,于是下令让家中那些已然考取童生资格的孩子们都积极报名参加这次县试,以期他们能在学业上更进一步,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几人的乡试乃是在金陵老家考的,然而此次情况却有所不同。
无论如何,府里众人皆坚决不让他们再赴金陵应考。
无奈之下,贾赦只得施展手段、托关系走后门,最终将他们的考场安排在了京城附属的一座小县城。
家中为了确保三人能安心备考,特意调拨了大量的下人前来侍奉照料。
其中,贾琮作为童生中的佼佼者,其学业成绩最为出色;贾宝玉则因深得长辈宠爱,备受关注;而贾兰身为荣国府第四代子孙中年龄最长者,自然也是众人瞩目的焦点所在。
此时此刻,这三位公子哥可谓是集全府上下之目光于一身。
尽管考试过程异常艰辛,但值得庆幸的是,由于他们平日里接受过特殊的身体改造训练,故而并未因此受到丝毫影响。
终于到了让人翘首以盼的放榜之日!整个府邸都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氛。
阖府老小们纷纷如潮水般涌向贾母所居住的那间宽敞明亮的屋子,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和不安。
屋内人头攒动,大家或交头接耳低声议论,或坐立难安来回踱步,目光时不时投向门口,急切地等待着那决定命运的消息传来。
依照历年的惯例,榜单往往都是先从排名最后的孙山开始,然后依次往前宣读。
这样的顺序让在场众人的心弦绷得更紧了。
此刻,众人的心情真是错综复杂到了极点。
一方面,谁都不希望自己家中孩子的名字过早地被喊出来,毕竟这很有可能意味着其名次相对靠后,令人难以满意;可另一方面,如果一直等到最后都还没听见自家孩子的名字,那恐怕就得面临名落孙山的残酷现实,这更是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经过上次那场艰苦的金陵游学以及严格的考试磨练之后,连贾宝玉回来以后都一改往日懒散之态,变得异常勤奋好学、刻苦用功起来。
平日里鸡鸣而起,夜半方息,终日埋头苦读,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学业之中。
也正因为如此,对于此次科举能否金榜题名,他们的心里或多或少还是有一些把握和底气存在的。
相比之下,眼下最为淡定自若、丝毫不显担忧之色的,恰恰就是这三个充满朝气与自信的年轻人。
只见他们气定神闲地坐在一旁,偶尔与身边人交谈几句,但眼神中始终透露出一种沉稳和从容。
仿佛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段努力拼搏的时光都已成为他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足以让他们坦然面对一切。
此时,王熙凤早已给大门口的门子安排妥当一切事宜。
让他们严阵以待,只待那张贴有榜单之人的身影一出现,便立刻下令放炮庆祝,并同时安排人手迅速进入府内通报这一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