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危机与挑战
在他看来,朱樉此次所谓的发配,实际上就是来坐镇的,所以有些事情还是有必要找朱樉商议一下。
郭振走进朱樉的房间,朱樉正坐在桌前喝茶。
两人寒暄几句后,郭振便直接切入主题,询问起日月之国的兵力状况。
朱樉放下茶杯,沉思片刻后说道:“将原有的派遣驻军全部撤回,把你们带来的三万兵马留下吧。”
郭振点点头,表示同意。
接着,朱樉突然看向了坐在一旁的沐晟,微笑着问道:“二小子,你要不要考虑留下?”
沐晟显然没有预料到朱樉会突然问到自己,他有些腼腆地笑了笑,回答道:“二叔既然看得起侄儿,那侄儿肯定得留下。”
在大明军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跟着秦王有肉吃。
即便现在朱樉处于发配状态,这条规矩依然适用。
沐晟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
朱樉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对沐晟说道:“行,既然如此,你便留下统领三万派遣军。”
“另外,还有十万地方军的训练也要抓紧。”
沐晟站起身来,向朱樉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大声回答道:“是!”
布置完任务后,朱樉又将目光转向郭振,询问道:“一直没有问,是哪一方的势力,你打听清楚没有?”
郭振恭敬地拱了拱手,向王爷解释道:“王爷,鸿胪寺的人负责审问,他们在三个月之前就已经返回京城了。”
“关于具体的信息,微臣实在是不太清楚啊。”
朱樉听完郭振的话,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他心中暗自思忖:“这一次的入侵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啊!”
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让他不由得面露愁容。
与此同时,在应天府的皇宫里,鸿胪寺的官员们也已经顺利归来。
他们将审问得来的情报告诉了太子朱标,而朱标在听完之后,同样感到心惊胆战。
朱标挥手示意鸿胪寺的官员们退下,然后立刻召集了一场紧急的军事会议。
自从大明崛起以来,随着海洋贸易的蓬勃发展,西方众多国家都受到了大明的深远影响。
这些国家纷纷停止了战争,开始休养生息,致力于发展本国的经济和文化。
然而,人心难测,总有一些不安分的因素存在。
如今,由几个西方大国牵头,竟然组成了数个联盟。
这些联盟内的国家或城邦彼此紧密合作,不仅在大明暗中学习了大量的知识,更是模仿大明的治国政策,甚至还不择手段地窃取了大明先进的火器技术。
经过数年的发展,西方各联盟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着的进步。
他们的实力逐渐增强,开始向外扩张,探索未知的领域。
与此同时,无数私人的船队也纷纷出海,勇敢地踏上了征程。
尽管在土地,人口和科技等方面,西方联盟目前还无法与大明相提并论,但他们学习和研究的速度却异常惊人。
这种快速的进步让人不禁感叹他们的潜力和决心。
然而,对于大明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潜在的威胁。
特别是当得知西方联盟通过模仿和学习,竟然成功研制出了与大明装备的洪武步枪不相上下的步枪时,朱标心中感到一阵后怕。
为了应对这一情况,朱标紧急召集了一场军事会议,地点直接定在了乾清宫。
皇宫禁卫们如临大敌,再次将百步之内严密戒严,以确保会议的安全和机密性。
这场军事会议一直持续到深夜,期间具体讨论了什么内容无人知晓。
但当众多将领们离开时,他们的神情都显得异常落寞,似乎会议的结果并不乐观。
次日早朝,朱标当众宣布了一系列重要决策。
首先,他决定加大对西安武军备研究中心的投入,保持大明在军备方面的领先程度。
其次便是商议迁都的问题,现在的应天府距离西方太过于遥远,就只是大明来说,应天府也太过于靠近边缘了。
并且朱标宣布各兵团加强训练,保证军队的战斗能力,再次将海军扩编,加大巡逻舰队和海军的战斗力。
顺统元年七月,大明王朝的朝堂之上,官员们忙碌异常。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朝中官员的短缺,政务堆积如山,朱标作为太子,感到压力倍增,有些力不从心。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朱标决定增加科举录取人数,以充实朝廷的人才队伍。
同年十月,情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随着各种支出的增加,以及秦王一党的打压消失,朝中开始出现结党营私的现象。
曾经的太子党,朱标的亲信们,也逐渐卷入其中,形成了一股新的势力。
顺统二年,大明王朝迎来了新朝首次贪污大案。
虽然此案牵连范围不大,但却涉及到了朝中的各个部门,引起了轩然大波。
曾经的太子党,如今的保皇党,因为与这起案件有所牵连,遭到了沉重的打击。
而朱雄英的太子党则趁势崛起,逐渐崭露头角。
同年五月,朱雄英被任命为应天大学副校长和西安军事学院副校长,这无疑是对他能力的一种肯定和重用。
同年六月,内阁进行了改革,并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在朱雄英的主持下,朱高炽担任文渊阁大学士,负责协助处理地方政务。
朱桢则担任武英殿大学士,协助处理军政事务。
然而,这一系列的变革并没有让朱标得到喘息的机会。
同年十月,朱标因劳累过度,旧疾复发,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无奈之下,他不得不宣布朱雄英开始监国,暂代他处理朝政事务。
朱雄英在接过朱标留下的这一摊子后,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如泰山压卵般的沉重压力。他深深地明白,这不仅仅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面对如此局面,朱雄英毫不犹豫地决定加大改革的力度,全力以赴地推动国家的发展。然而,他也清楚地知道,任何重大的改革都必然会引发皇权与各大势力之间的激烈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