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姑娘当然生精致的闷气。
元永洁皱着小脸,决定快点结束这件事,然后离这个讨人厌的家伙远一点。
于是女声冷冷的开口问道:“你知道姜家的凤凰是因为什么出现的吗?”
尉天齐品着茶,眼角微动,无声的点头道:“因为人皇帝后需要一个足够好的继承人,好到无可争议,待到继位时,可以硬扛着所有压力完成对大夏的刮骨疗毒。”
“差不多。”元永洁作为深度政治的真正参与者,并没打算给尉天齐讲解其中具体的内幕,见对方知晓个大概就自顾自的继续道:“她的出现就是因为大夏当时没有足够信服的继承人。但她最终并没能成功,反而被逼出走,远遁西洲。”
尉天齐将茶杯放下,他忽然觉得这氛围有些严肃,比与太子交谈还要严肃。
元永洁那双精致的大眼睛里干净的像是镜湖,可镜湖无波,她却带着悠悠扬扬的回忆,“那你猜为什么后来又选了姜赢做太子呢?”
人皇帝后力保的凤凰血脉都被逼走,宫内宫外各方势力对于皇位继承的巨大矛盾显然难以调和,那为什么会选择姜赢呢?
尉天齐认真想了想,那事情有些久远,当年姜赢被封为太子时他还很小,而皇都又是一个每天都有大新闻传来的地方。
好在他记忆力足够好,好在那件事足够大。
尉天齐放下茶杯,淡淡的说起了十几年前中洲发生的那件大事。
“虫蜕魔乱,甲辰大荒?”
八个字只是出口,似乎便带来了无数人流离失所的哭声和满城风沙滚动的猎猎声响。
年少的尉天齐当时被书院的夫子紧紧的牵在手里,穿过中都的大街,四周的墙角房檐到处都是手掌长的黄绿色的蝗虫,它们蹦跳啃食着任何能啃得动的东西,有时跳到人身上若是不及时拍打,还会咬人的皮肉。
年幼的他伸手去抓,夫子却让他抬头看,天空中金黄色的皇都大阵已经升起,皇都四方天地隐隐有松树、佛像以及程集的投影,而大阵之外,驻扎在皇城四周的甲士们结成军阵和清水书院的书生儒师彼此掩护,术法创造出的火龙与军势不停的冲击着庞大如云层一般的虫群。
这幅场面在年幼的尉天齐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夫子那声长叹。
“天佑大夏,天佑人族。”
那真是暴乱的一年,整个中洲都陷入了虫灾,皇都尚且有三教高人和人皇玺镇守,虽然虫尊衍生的小虫咬破了阵法,不少都钻进了皇都内,但它们依然是虫子,而不是魔灾,凡人拍打即可毙命。
可皇都之外,尤其是缺少修行者和阵法保护的村庄城镇,虫群如浓雾满山飘荡,星星点点的魔气聚集在一起,便异化为一个整体的魔物,所过之处人顷刻变白骨,连骨上都满是牙痕。
虽然最终导致虫乱的虫魔尊残蜕被程圣和儒家几位准圣合力销毁,但虫乱过后,便又是一年的大荒,中洲足足三郡的草种树木都被蝗虫吃尽,更不要提什么粮食了,那是整个大夏的荒年,即便修士术法再高,千比一、万比一的他们也救不了那么多凡人啊。
饿殍遍地,甚至有人因只能吞食残存的蝗虫续命,导致魔气积累过多化成虫人,又是一大灾祸。
这是一场独属于凡人的苦难。
“没错,好在那甲辰虫蜕只是虫魔尊二龄若虫时的褪下来的皮,虽然演化蝗虫无数,但魔气尚不成型,最终才能被及时处理。”元永洁没有像尉天齐一样,因为提起而陷入回忆。
这不代表她不在意,而是她从未忘记过。
“那虫蜕当时就是在南宁的山里被挖出来的,我当时五岁,站在府里,看到天从一侧黑到另一侧,不是太阳落山了,而是虫群过境。”小姑娘的声音平淡,讲起恐怖的往事脸上却没有任何异常。
尉天齐微微动容,当年他在皇都里,只是生活有些麻烦,晚上睡觉会被虫子咬,但对于虫灾他依然记忆深刻,很难想象在第一现场的元永洁会见到怎样的景象。
“不过今天不是要和你说虫灾,而是虫灾之后的大荒年。”女孩的声音在花园里回荡,声音动听,却又有些过于脆利,讲起往事来,没有叙述之感,倒像是无比客观的评判。
“当时整个中洲南部都因虫灾陷入饥荒,而且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南宁城周边那百十个城池,所有地方都在求援,但南宁城里也在饿死人,哪有余力?”
“大夏当时不是与婆娑洲借粮了吗?”尉天齐依稀记得当时此事闹的还蛮大的,有人说佛宗终于干了件人事,也有人怀疑佛宗会趁机做手脚、提要求。
元永洁摇了摇头,“各洲都有不少粮食运入大夏,但那是大荒年,各府各地都知道接下来一年很可能颗粒无收,所以凡是过手的粮食都要被扣留下来一部分,真正能走到我们的南宁的,除去南宁铁骑亲自押送的,不过是杯水车薪。”
尉天齐沉默了,这真是悲哀而痛苦的历史。
“我父亲当时率领铁骑四处筹粮押送,但依然只能顾忌南宁周边十几个城市,可你若不管其他小城,那百姓饿的狠了,便忍不住拣地上还没死的蝗虫吃,吃得多了,又多出一堆魔物,麻烦更大。”元永洁偏过头,小姑娘小小的,精致的像是娃娃,按理说这样的脸便是讲志怪故事,也吓不得人。
可如今那小小的嘴唇说出的这些话却重的像是一座大山,压的人直喘不过气来。
“其中最惨的几座孤城都已经爆发过人变虫的事件,它们离那个虫蜕的出土之地非常近,要是没有阵法保护,第一波虫灾爆发时人死光也就算了,偏偏它们的城主很争气,守住了城,熬过了虫灾,甚至庇护了城市周围的百姓,但偏偏一粒粮食也拿不出来了。”
“当时所有的大人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要忙,就连小人物也不得不站出来,姜家的几个孩子都被派往各地,安定民心,作为大皇子姜赢来的就是情况最差的南宁,我父亲不在,年幼的我主持南宁事务,你知道的,那种情况下,每个南宁人都在抱怨皇都、大夏以及朝廷救援不利,贪墨粮草。”
元永洁紧绷的脸色忽然缓解了一瞬,她笑了一下,似乎是她在这一整段回忆中少有的值得开心的时刻。
“我当时觉得这个姜赢就是姜家派来演戏的,穿的锦衣华服,白净的像是娘娘腔,就带着那么点粮食,有什么用?我身边的那些叔叔婶婶也这么认为,没人搭理他,也没人给他好脸色,后来我干脆让人把他扔到最苦的地方去,具体怎么选怎么做的,我不知道,只告诉他,南宁不求他姜家什么,只要能带那里的百姓坚持两周,就行。”
尉天齐忍不住开始想象,一个五岁的精致的小丫头坐在大桌案前,字都认不全,但却强挺着听着手下各种汇报分析,听不懂也只能装懂,其实什么也没有决定,却承担着一切决定的后果。
还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背负着家族的使命,来到灾区,被人鄙视不说,还被派往最苦的地方,面对一群饿的分不清人还是肉的灾民,让他坚持两周尚且困难,还指望他带着饿疯了的百姓坚持两周?
说实话,他有些无法将两个孩子的脸与如今的他们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