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玉华父亲是礼部尚书,外祖家却是一介商贾。
虽说大越不像前朝一样商人地位极其低下,但是也就好那么一点,比起士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
按理说母亲是做不了父亲的正妻的,但是那时候父亲还不是礼部尚书,家里只是一个小官,父亲又不是长子嫡孙,所以他和母亲相爱要成婚,祖父母象征性拦一下就没管了。
说来父亲瞧着一副古板老头的样子,在某些地方却又开明得令人意外。
父亲不在乎父亲商户的身份,然而却有人老是用这个来戳母亲的心。
后来母亲就不爱出去交际了。
钟玉华进宫也是巧合,家里也没想过让她进宫,但是那时候母亲为她已经定下亲事,结果快成婚的时候,钟玉华才发现那人竟然在背后诋毁她,说她母亲是商贾,能攀附上他家真是烧高香了。
对于这个人,钟玉华也并没有多喜欢,于是便掰了,婚事便一拖再拖。
也是巧合了,她出去吃饭的时候刚好遇到陛下,大概是因为自己抱怨婚事被听到了,陛下便问她愿不愿意入宫。
钟玉华寻思着入宫还能给娘亲长脸,便同意了。
那时候宫里只有刘皇贵妃一个妃嫔,钟玉华一进去就是嫔位,没几个月就变成了贤妃。
她以为自己是陛下的真爱,结果后来才发现自己只是陛下想牵制刘氏的一枚棋子。
她迅速调整心态,想着当好陛下的棋子也是好的,陛下不会亏待自己的,谁知道刘氏太过厉害,加上她刘家势大,钟玉华根本就斗不过刘氏。
后来就是皇后进宫了。
一开始她对皇后并不是很尊重。
毕竟她自诩是陛下的第一个妃嫔,比皇后陪伴陛下的时间长。
直到后来和刘皇贵妃斗起来后她才和皇后联手的。
实在是刘皇贵妃太过嚣张跋扈。
钟玉华记得不过是因为陛下赐了她们同样的布料,恰好那天在御花园的时候两人穿了相同布料做的衣服。
甚至都不是相同的款式和花样。
偏生刘皇贵妃受不了,非要让人扒掉她的衣服。
刘皇贵妃身边有两个宫女是会武功的,眼看着自己就要吃亏,是皇后出来救了她。
若是真的衣服被扒下来,怕是自己也没脸活在这个世界上了。
那次她抱着皇后哭了很久很久,说要是陛下能杀掉刘氏就好了。
皇后很有耐心,给她解释了是因为陛下如今政权还不稳。
后面她开始和皇后说的话多了起来,然后她发现皇后是一个很温柔的人,明明比自己小三岁,却好像一个知心大姐姐一样。
二人不自觉就走近了。后来皇后娘娘发现她在算术上的天赋时,很是惊喜,对她倍加赞叹,还让她有用武之地,于是她和皇后关系就越发好了。
再后来就是陛下选秀,良妃和淑妃进宫,这二人一进宫就是妃位,和她们一起进宫的还有其他人家的女儿,不过位份都不高。
位份不高也就代表家世不高,所以没过多久这些女子便一个个意外去世了。
偌大的皇宫,连着皇后和妃子,陛下总共只有五个妻妾。
大家一下子警醒了,这都是刘氏害的,只不过是淑妃是陛下表妹,良妃祖父在军中也说得上话,所以这二人才逃过一劫。
也就是这时候大家抱成团,势必要除掉刘氏。
后来钟玉华突然有孕了。
她很害怕,因为有一个妃子就是怀孕意外流产连带人也没了。
钟玉华不敢声张,第一时间去找皇后。
皇后也想到那个妃子了,立刻警惕了起来,她们不敢让刘氏知道,只能偷偷找陛下说这事。
没多久她父亲就生病了,据说很重,想见她最后一面。
陛下便允了她回家和父亲团聚最后几日。
当时钟玉华是很难过的,结果一回家,父亲面色红润的在书房看书。
这时候钟玉华才知道一切都是陛下和父亲串通好的。
那段时日,家里连个下人都不敢招,入口的东西必须先让太医看过。
就这么防着一直生下了陛下的第一个孩子。
回宫的时候也不敢带上孩子,只能让父亲带着,陛下派了许多人护着孩子才顺利长大。
钟玉华进宫之后刘氏很是恼火,多次为难她,幸好大家联合在一起,虽然苦头没少吃,但是命终究是保住的。
后来陛下捉住刘氏的把柄,以此为突破口,将刘家抄家了,刘氏也死了,宫里总算是安稳下来。
兰贵妃进宫的时候大家都怕是另外一个刘皇贵妃,结果兰惜和刘氏完全不同,简直是两个极端。
刘氏恶毒,兰惜很是和善友好。
她能懂每个人的优秀,并且帮助大家将自己的长处落实到实际,让大家的满腹才华不至于埋没。
再后来,兰惜的儿子小四登基,那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对太后孝顺,对她们这些太妃也孝顺。
小四还允许大家都能出宫跟自己的孩子生活,不过没人愿意就是了,淑妃她们是没有孩子,钟玉华则是觉得无趣。
在宫里还能跟姐妹们打打麻将,吃吃喝喝,出宫后就是她一人了,毕竟孩子要忙着当差,还要陪自己的王妃,哪有空陪她这个老太婆?
不过武儿夫妇很是孝顺就是了,小四也允许武儿经常进宫来看她。
武儿这孩子也不知从哪学了些小手段,每次进宫都会给她带些花,不像是刻意的,倒像是随手的,有时候多有时候少,有时候稀奇有时候随处可见。
反正每次她看到都很开心,倒不是因为花,而是这花让她想起了自己第一次收到花的场景。
那是兰惜送的。
如今兰惜和太上皇出游了,希望他们能够幸福,希望他们下辈子做一对好夫妻。
也希望......下辈子大家都能找到自己 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