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不识时务
迎程程觉得自己十月怀胎,时间好像很短,但是现在眼看着季秋儿有孕,却觉得怎么好几个月了还没有开始显怀呢?
她甚至私下偷偷和单子寅说:“娘娘是真有孕还是假有孕?我瞧着怎么连肚子都见不着呢?”
“娘娘身子本就瘦弱,加之前段日子还受了那么大亏损,调理起来也费劲,陛下已经命常太医去亲自盯着娘娘身体,必定不会有事的。”
单子寅回避了迎程程胆大妄为的猜测,侧面表达了季秋儿这胎是常太医亲自在照料,足以证明陛下对此胎的重视程度。
他决不能容许任何人再将手伸到不该伸的地方。
这时候的西北军营里,歩言正大声怒斥底下几个女兵:“大胆!谁允许你们私下非议上官的?”
打头的那个女兵丝毫不惧:“我们并未非议,而是事实如此!”
歩言毕竟不是自幼习武,很多东西能吃苦,却并不是所有练兵都能挺下来,她私下去问过一次谢老太君自己能不能不参加,谢太君上下扫视了她一眼,只说:“日后你要服众,自然是坚持住更好。”
于是歩言自动理解成了“不坚持也行”。
她就没有再参加这种高强度的练兵,然后在后来谢太君规定的两两对抗中,毫不意外地输给了一个女兵。
人家都是刻苦训练出来的结果,轻轻松松挑赢了一个日日练兵时都躲在军帐中的副将,是很正常的事。
不正常的就在于歩言认为这名女兵是在以下犯上。
然后当众发落了那位女兵。
女兵不堪受辱,一状告到了谢太君那儿。
谢太君站在高台上,居高临下地看着底下众人,朗声问道:“你们可知军纪?”
西南娘子军出身的人,怎么可能目无军纪?
但为人将领者,尊重和爱戴都是自己用真本事争取来的。
你没点真本事,如何服众?
谢太君点到为止,看似教训了所有女兵,替歩言做了主,可是很多事你自己不立起来,光靠人给你做主,是不可能服众,也不可能受到旁人真心敬重的。
歩言多次当众语言羞辱女兵,到最后所有人都受不了了,集体去谢太君面前请愿。
这在军营中算是很大的事了。
歩言毕竟是陛下亲封的副将,谢太君不可能自己随意处置,她只能上折子去请示陛下。
赵乾收到谢太君这道言辞恳切又尽量措辞委婉的奏折时,还真是一点儿也不意外。
单子寅在一旁看着,也是一脸意料之中的神情。
“能逼得太君上这道折子,看来西北那边,都不太服气。”
赵乾叹了口气:“歩言并非不能用,只是调教起来要费些力气。”
“太君调教过多少人,但前提是,他们都积极上进,”单子寅顿了顿,才接着说,“歩言以步盛将军之女身份前往西北,本就憋着一口气,我本以为她会竭力想要证明自己。”
“有过这个阶段,”赵乾将折子递给他看,“太君说,在前往西北途中,她还算是能吃苦的。”
歩言那时候是拼着一口气,竭力想要证明自己,可到了地方之后,就不是这样想了。
我是将,你们是兵。
我只需要会兵法,知道如何指挥作战即可,难道还要我亲自领兵去前线吗?
那要你们这些兵是做什么的?
我往哪儿指,你们就往哪儿冲。
这才是将与兵的区别。
娘子军越是不服气,歩言越是想要她们臣服。
可是歩言用了最离谱的一种方法,就是以官阶相压。
谢太君如今已年迈,却仍然天天坚持和所有人一起出早操,能以如此高龄,仍旧一人单挑十个女兵,轻松碾压。
这才是真正服众的方法。
而且谢太君是主将,她歩言不过是一个副将,还是靠父亲的名声与军功争来的。
军中最忌如此。
陛下本就是因为步盛将军,才给了歩言一个机会,谁知她非但不知珍惜,反倒如此不识时务。
歩言无法服众,还在军营里上蹿下跳的,实在是大忌,谢太君并非不能处置,而是很尊重陛下,因此才上了这道折子,让陛下来权衡,究竟该如何是好。
赵乾看向单子寅:“你以为该如何是好?”
单子寅并不接茬:“陛下心中自有考量,只是程程才刚上手女子科考一事,还在满头包的找人疏通关卡,恐怕是无力再为陛下分忧了。”
赵乾笑着骂了一句:“你就是怕朕派征南将军出马,害你们夫妻分离。”
“说起夫妻,陛下,您可还欠臣一道圣旨。”
赵乾没有忘记,甚至已经拟好了,只是并未当众公布,这时命刘胜取了过来,递给单子寅。
“是否要大张旗鼓地办婚事,你们自己考虑,”赵乾道,“但如今年朝政动荡,朕还是不希望节外生枝。”
单子寅很理解,他叩谢圣恩之后道:“臣与程程都只想在家中小办一场婚宴,只家中几个亲人一块儿吃顿饭即可,陛下若是赏脸亲至,那也是臣夫妇二人无上荣光了。”
“朕自然要去,不止朕要去,皇后也早就同朕说过,你与迎大人这杯喜酒,她非喝不可。”
“承蒙陛下、娘娘不弃,臣必定备下好酒……”
赵乾十分感慨:“朕幼时就在想,你单子寅这样肩不能扛,还一肚子坏水的臭小子,将来会去祸害哪家姑娘,没成想啊……”
没成想他会有自己的因缘际会,遇到了迎程程这样也不是世家大族中培养出来的当家主母的女子。
他们都被世俗所不容,却又有幸遇到了赵乾这样的开明圣君,能容男子开绣庄、献兵策,允女子参科考、入军营。
这世间本就该当擅长什么便去做什么,为何要受男女性别之困?
现下就是靠西南娘子军恫吓住了蒲甘军,才让边境得此太平。
赵乾起身,走到棋盘边,轻声感慨了一句:“等你们二人大婚过后,就该收网了……”
单子寅像是早就知道会如此,丝毫不意外地点头:“臣必当全力以赴,助陛下将整个大楚,牢牢握在掌心。”
是玫瑰,亦或是利刃,本就当全都掌握在陛下您的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