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开始,就明确的设定继承人。
未来的大秦百世千世如何传承,他不管。
在他这个时代,那就是嫡子为先,会从小进行培养。
将他培养成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至于女儿,开心就好……
赵龙离开的时候,开始操着老父亲的心,想着给自家儿子寻个什么老师了。
没想到,见到了丞相和叔孙通几人一起过来。
大秦重建,这些大秦的核心官员,基本上都是忙的脚不沾地,难得的聚集起来。
其中,还见到了叔孙通。
赵龙笑着问道:“可是《百家姓》的修建之事,已有进展?”
因有周一朝,诸侯封地以及家族分裂之后,诞生了大量的姓氏。
姓,氏因为这些情况,都在混合着用。
就好比大秦,嬴姓赵氏,如始皇帝,史官在正籍上记载的时候,都喜欢记为赵政。
但是大秦内部的称呼,依旧是喜欢称为嬴秦,嬴氏公族。
帝国重建后,赵龙就决定修建一个明确规范姓氏的东西。
叔孙通除了忙活大秦重建之后,礼仪制度,华章规范之外,就是一直都在忙活《百家姓》。
“禀陛下,当前已收录姓氏区分一百余条,正在补全相应记载和更多姓氏。”
“一些姓氏的区分,还需要到各地探查具体情况。”
“至少需要两年时间。”
赵龙有些吃惊:“这么久?”
不过,《百家姓》在这时代修建,的确很耗费功夫,很多乱七八糟的姓氏,估计一些姓氏的本人都不清楚来源和分布情况,更不说大部分百姓,没有姓氏。
“是,当下百家之姓,一嬴二赵三姬……”
“除了这些,很多姓氏的来源和补全,都需要很久。”
赵龙笑着说道:“若是需要什么支持,就说出来。”
《百家姓》除了正式的规范姓氏之外,同样是类似书同文的壮举。
将姓氏纳入到秦国传承之中。
至于叔孙通自己的排名前三位,赵龙是没有什么意见的。
这天下,就是嬴秦!
赵龙笑着问道:“诸位既然不是为了《百家姓》而来,那是何事?”
张苍笑着说道:“此前过来,是为了北方战报的消息,只是要出发前,又有一事禀报到了丞相府,这几位就一起过来了。”
赵龙颇为好奇的问道:“何事?”
要知道叔孙通这些大儒,忙活的很,赵龙都免了他们经常需要参与的朝会。
张苍笑着说道:“禀陛下,城中抓住了个细作,此人自称乃是大秦博士崔黄公弟子,并且还知道崔黄公与另外几名大秦博士的隐居之地。”
赵龙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们所说的崔黄公是谁。
这不是商山四皓之一的夏黄公吗!
商山四皓,乃是大秦时代的四名大秦博士,因反对始皇帝暴政,秦国的凶残等,隐居到了商山。
传说仓颉曾在商山造字,大秦名臣商鞅受封于此。
古代的君王,对于得不到的名臣,越是得不到,越想得到,不停的拜访好像让自己显得极为求贤若渴。
对于商山四皓,刘邦就是这么做的。
数次亲自拜访,求而不得。
令商山四皓的名气越来越大,在汉初名噪一时。
当然,这四人本就是大秦博士,在那之前就是各地名士,已经非常有名。
刘邦的求贤若渴,确是让他们青史留名!
而他们真正流芳千古,是因为刘邦求而不得之后,最终吕后说动了他们,成为了太子刘盈的老师,让刘邦放弃了废太子的想法。
赵龙倒是忘记了这一茬,主要这四人,在历史上不能说没有太多建树,也并非是缺他们不可的名臣。
身为帝师,可他们的帝子本身只是个傀儡,同样没有建树。
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政绩。
“他们是在商山吧?”
“几位一起过来,是想要让大秦邀请他们出山?”
赵龙笑眯眯的看向了叔孙通几人。
众人愣了一下,佩服至极的看着秦帝。
不愧是大秦的天啊,他们才得到消息呢,陛下就已经得知了。
“陛下明鉴,崔黄公本就是名声响彻齐楚的大儒,名声斐然,后入秦为博士,因焚书之事而被迫隐居。”
“但是此人能力不俗。”
“还有与他一起隐居的几位大秦博士,其中还有甪里先生,此人精通古今典籍,若有他相助,无论是修建《百家姓》亦或是正在准备中的《大秦第一帝国史》,都有所相助。”
“以及东园博士,此人同样是名满天下的大儒,可协助大秦教化……”
叔孙通开口说道。
他很兴奋,这几位都是顶级大儒啊,若是能够邀请到大秦来,秦国的儒法之争中,儒家的势力就能壮大不少。
不过,这几位都是当年始皇帝焚书之后,才去隐居的。
其中有着秦国旧事混杂,是否要邀请这几人回来,还需要赵龙的决定。
赵龙想了一下说道:“几位大才若是不能入大秦效力,是大秦的遗憾,爱卿就代表大秦跑一趟,去邀请几位出山,入秦为官。”
当然,这是些场面话,这几人愿意回来秦就回来,不愿意就算了。
刘邦的汉初建立,不惜代价的请求这几位入朝为官,一方面的确是人才的缺少,或者说是缺少顶级人才,不是跟着他一起崛起的那种泥腿子。
另一方面,是需要这些人的名声。
名士的号召力很恐怖的,而且还能够给刘邦自己带来一个求贤若渴的好名声。
眼下的秦国,并不刚需这些。
大秦,就是天下正统,两度建国,大秦的神话深入人心!
这种背叛过秦一次的有识之士,最好主动来为大秦效力!
不愿意来的话,赵龙并不强求了。
秦国已经度过了一开始那种人才紧缺的痛苦,丞相府中是人才济济,未来还有会自己培养人才的体系出现。
“诺!”
叔孙通倒是很兴奋,之前的儒法之争,最后看似是谁都没有获胜,但是秦国各行各业,依旧是以法为尊。
他有一个梦想……
需要慢慢努力。
对叔孙通的激动,赵龙并不在乎,汉初时代因为战争刚结束,刘邦又必须反对秦国立身根本的法家,所以是以杂家和黄老之学为主。
天下人心,同样如此。
很难被单一的影响。
赵龙倒是挺乐意看到百家争鸣,复苏于秦的,只要在大秦主体思想之下就行。
“你们刚才所言,那个细作是怎么回事?”
赵龙听着张苍解释了一番后,也是有些忍俊不禁。
“娄敬吗?”
“一会儿将他带过来。”
“你们先说说,本来有何事要来见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