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前两日在路上吃没吃好,休息也没休息好,吃苦受累的事情没少干。
好在这大一家很是周到,并没有打扰他们休息。
人在累极以后睡觉格外香甜,早上镇上居民生活日常也没有吵醒他们,一觉就睡到了快晌午,连一向勤快的关东城也是如此。
也许是昨晚和关东城相谈甚欢,又可能是他们付的房钱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他们起床时大娘招呼了他们一顿还算不错的家常菜。
吃饱喝足以后,几人问清了刘员外家的地址,便准备上街去买点东西。
有别于前两日的好天气,今儿一早天色就阴阴暗暗的,看起来不太好,本来就担心行路问题的关东城心里再度开始焦虑。
官道泥泞难行,到时候就算刘员外同意载着他们,一辆马车也载不动。
心里暗暗祈祷这雨一定要到他们离开了再下,据说这里到苍木县马车走大半天就能到,只要到了县城,他就真的不担心啦。
这个时候不是集市人流量大的时候,乡集一般开始的早结束的也早,这会儿路上走的寥寥无几的行人,应该都是镇上人。他们一路走过来,路边的狗都要盯着他们多看两眼。
好在几人也算是经历过风浪的人,面上还算端的住,与人视线交汇时,偶尔会善意的点点头,然后收获几句听不懂的方言,盲猜是好的意思。
这小镇上实在是物资匮乏,买东西还真不好买,实在是没办法,他们只能买了一包糖果,几色路边摆卖的野果,又买了个好看的竹筐装着,这才拎着往镇子最里头走去。
用大娘的话说,刘员外家是最好找的地方,你就看全镇子最气派的宅子,那就是了。
套用大娘收尾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人家跟我们都不是一样的人咧!……”
然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路上他们买东西的时候顺便问了一嘴刘员外的家在哪儿,大家都只给他们指了个方向,让他们走过去就看到了,起初大家不明白,直到越走越靠后……
这镇子是个狭长的样子,有点像个豆荚,而这刘员外的家就在这豆荚的梗上,与前面镇子里普通百姓的家的确格格不入。
气派的大门、高耸的院墙,看起来宽敞的宅院……这要不是在山里,他们都不会相信有人在山里花了大力气建了这么一处宅子。
不是说山里不能建宅子,而是说这样的宅子更应该建在西山城这样的地方才不违和。
当然这也只是他们的心中想法,宅子是人家自己的,人家想怎么建就怎么建,本就与他们无关。再说他们也只是匆匆过客, 不宜多事。
想到这里关东城在心里默默的琢磨等下该如何开口,慢慢的走到了大门口。
为了方表示郑重,几人昨晚还写了拜帖。
此刻那门口小厮正迎了过来,他顺势将手中的帖子递了出去,顺便告诉小厮:“麻烦告知你家主人,我等前来拜访。”
那小厮倒也客气,请他们在门口稍候,他进去通传一声。
不多时小厮身后跟着一位老者出来相迎,说是他家主人有请贵客进门。
那位跟来的老者自述是府中管事,恭身请几位进去。
他们几人相视一眼,整了整衣冠,提步往里面走去。
从大门往里走数十步,绕过刻着花纹的影壁,往里路过一个不小的花园,前厅台阶上,远远看见一位精瘦的老者正抚着胡须,和善的看着这边。
管家引着两方见面,替他们做了介绍,几人把果篮递给一旁的管事,直道:“久闻先生善名,我等路过贵地怕是叨扰了先生。”
刘员外看着这几位的气度,心里猜测着他们的背景,嘴里确实热情的招呼他们赶紧进去喝茶。
其实这小镇子虽小,可几乎就是在刘员外的手掌之下的,镇子里的事情他可以不在意,但是不能不知道。
昨儿傍晚时分镇子里来了几位书生的事情他昨晚就知道了,当时也并没有觉得双方有打交道的必要。
只不过后来听说他们在打听车马店,就知道这几个年轻人大概是要来他这里走一遭的。
早上的时候他刚吃过饭,就听说几人往这边来了,心里还算是满意。
此刻见着这几位的气度,再看看几人态度谦逊有礼,心中更是满意。
照他的眼光看,能养出这般气度的孩子,身后家世一定不俗。
反正他早早的就想好了的,这几位求上门来,能帮忙的他一定帮。不图以后有什么好处,也不做那恶人。
他这个年纪本来就已是知天命的年纪,喜欢与人为善,信因果,求福报。
况且对他来说,这并不是一件什么麻烦的事情。
当然,雪中送炭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他答应帮忙,也要人家开口才是。
于是几人落坐后,依次的介绍了自己的名姓和家乡,他听前面这位稍显稳重的书生时并没有什么想法,等听到其他几位时,偶然想起什么似的多追问了两句,得到的答案让他本来就和蔼的脸庞更加的和善。
心里暗暗的纳罕这是真少爷呢,怎么会狼狈到流落至此的?
不过他也没多问,招呼大家边喝茶边聊这镇上,以及远一点的苍木县的风土人情。
关东城几人也跟着说起了春阳府的各种趣事,说着说着不知道怎么聊到了双季稻的事情上来。
几人听着刘员外对双季稻的大加赞赏,心里暗暗的得意。
关东城虽然知道还是有人懂怀初的坚持,这会儿在离家这么远的地方,听到了有人对他们村的支持,感受还是格外的不同。
闲话越说越远,厅堂里时不时的伴着爽朗的笑声,大概是心情格外的好,刘员外一招手让管家吩咐下去,他要宴请几位小弟。
这突如其来的留饭让关东城几人一愣,刚准备拒绝,就见这刘员外抚着胡须满脸笑意的看着他们说:“实话说也不怕你们笑话,我这宅子虽大,可儿女们都在外面,跟镇里的人交际也不多。难得今天你们几个小友来访,让我这宅院从里到外都热闹了起来,我高兴着呢!就是想留你们在家吃顿便饭,难道你们不愿意陪我这个老头子吗?”
这话说的,再拒绝就有点不近人情,他们只能厚颜留了下来。
其实离吃饭还有一段时间,自然不能就坐着喝茶,读书人都爱书,何员外特意带他们去了自己的书房,许诺他们今天书房的书或抄或借都可,他可是有好几本孤本的。
这话让几人瞬间打起了精神,也不觉着时间难熬,一头扎进书房里忙碌起来。
关键是他们几位家里也算是不差的,这都没有他说的这几本孤本,当下生怕自己错过,几人看过后决定一人抄一本。
这个决定注定了他们这一天就要在刘宅里度过了,好在老爷子是真的不介意,还让管事的为他们提供纸笔,然后一头扎入了文字的海洋。
这几本中最厚的当属关东城手上的这本,大致的翻看了一下,他没有丝毫犹豫的坐下来请管事的为他准备纸笔,动手抄了起来。
心思都在孤本上面,哪里还能想到自己当时上门的目的,马车的事情被一岔,就忘到了爪哇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