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冬月,出使吴国的李骧比原定时间晚了半个多月才返回成都。
并且给刘谌带来回来两个消息。
一个好消息,和一个不知道是好还是坏的消息。
好消息是李骧不辱使命,成功的帮刘谌拒绝了孙皓联姻的请求。
并且孙皓也没有因为刘谌拒绝联姻这件事而翻脸 。
依然允许大汉驻防兴山,并且按照之前的约定拨付粮草给霍在和罗袭他们。
另一个不知道好坏的消息是,孙皓回到建业之后没多久,便尊自己的父亲孙和为文皇帝,母何姬为太后。
并贬住太后为景皇后,又把太子孙酦废为汝南王,孙休的其余三个儿子分别封为豫章王、梁王、和陈王。
第一个消息对于刘谌来说无关紧要,因为在这件事上,刘谌根本就不用在乎孙皓的想法。
但是第二件事,着实让刘谌大吃一惊。
“孙皓他是疯了吗?”
“刚刚打了一个败仗,不收敛就算了,竟然还敢对朱太后和吴国太子动手?”
“吴国群臣难道就没有什么反应?”
刘谌嘴上说的是吴国群臣,但实际上指的却是江东世家。
不光是刘谌震惊,就连在场的其余人也都惊的连连吸气。
“孙皓此人,竟敢行如此大逆不道之举。”
“当初他可是信誓旦旦的在濮阳兴和张布面前保证,要尊朱皇后为太后,将来传位给吴国太子的。”
“怎么短短一年的时间不到,孙皓就翻脸了?”
“这等毫无信义之人,幸亏陛下不曾与他联姻 ,否则大汉的脸面真的要丢光了。”
刘谌却不在意自己脸面会不会丢光这回事,更不在意孙皓是不是背信弃义,逼迫人家孤儿寡母。
因为原本历史上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而且太子是亲儿子被废的都不少,更别说这个只是孙皓堂弟的太子。
刘谌在意的是,孙休的举动会不会造成吴国朝堂的动荡,别真让魏国抓住机会,让自己当初传播的魏国即将进攻荆州的谣言变成现实。
那对于当前三国之间的局面可就大大的不利了。
想到这里,刘谌赶紧开口问道: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余人的目光也都放在李骧的身上,而李骧之所以会比原定时间晚这么长才返回成都。
为的就是在建业把消息打探清楚,好让大汉做出正确的决策。
所以在听到刘谌的话后,李骧赶紧说道:
“孙皓从西陵返回建业的时候,带走了一万多的精兵。”
“这些精兵原本是驻防荆州的,不统属于任何豪族,而是 由皇帝亲自指挥。”
刘谌等人点了点头,荆州的地理位置,再加上当年蔡瑁张允的前车之鉴。
只要不是个傻子君主,都不会将荆州城防假人之手。
“孙皓在回到建业之后,立刻就让这一万人接管了建业城防和皇宫守卫。”
“朱太后先是因为朱宣之死,已经对孙皓颇有怨言。”
“后又因宫中守卫全被替换而更加不满。”
“于是便和孙皓起了些冲突。”
说到这里,李骧停顿了一下,看着刘谌说道,
“不过最终导致孙皓行此大逆之举的原因还在陛下身上。”
刘谌闻言一愣:
“在朕的身上?他吴宫变故,干朕何事?”
李骧接着说道:
“在臣到达建业之前,孙皓虽然和朱太后有冲突,但是两人还能保持面上的和谐。”
“但是当孙皓得知陛下拒绝和吴国联姻的消息之后,孙皓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并且从原本的小冲突,很快就变成了大冲突,并最终导致了废太后的举动。”
在李骧的一番讲解下,刘谌大致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弄清楚了。
在得知自己拒绝和吴国联姻的消息之后,孙皓所谋求的外援也就基本宣告落空了。
在这种情况下,孙皓是没有资格再去应对吴国朝堂上的那些世家之人的。
朱太后身为朱氏之人,在得知朱宣死后就想要孙皓给自己和朱家一个交代。
两个人之间的矛盾立刻变得不可调和起来。
而此时的朱太后显然还没有看清形势,没有认识到建业已经尽在孙皓的掌控之中。
依然想要以太后之尊强压孙皓一头。
外无援助,内有对头的情况下,孙皓犹如一只困兽。
并最终选择了和朱太后翻脸这条道路。
至于朱太后被废后为什么建业诸多世家没有联合起来对付孙皓,原因也很简单。
朱家在江东权势极盛,又在孙休登基之后更胜往日,早就引起一些世家的不满。
如今朱宣战死 ,一定程度上的削弱了朱家的权势。
再加上朱太后被废,必然会让渡一些利益出来,这对于其余世家来说并不是什么坏事。
而孙皓也很聪明的没有选择对其他人动手,没有进一步的激化矛盾。
还有一个原因,自然就是孙皓带回建业的那一万多精兵。
朱太后看不清形势,可不代表着其余人也看不清形势。
大家都在建业,不可能豢养太多私兵,一旦冲突起来,哪里是孙皓的对手。
所以众人都默认了孙皓的行动。
如果说谁 对这件事有不满的话,自然就是濮阳兴和张布了。
当初孙皓是这两个人力主推上皇帝宝座的。
并且孙皓也在濮阳兴和张布的见证下,立誓尊朱皇后为太后,立孙酦为太子。
现在太后被废,太子也被废。
这让濮阳兴和张布这两个先帝托孤众臣的脸都快要没地放了。
在朝堂上和孙皓据理力争了几次之后。
除了让两个人和孙皓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外,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李骧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返回成都的。
在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刘谌心中的担忧不仅没有散去,反而更加的浓郁起来。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罢了。
眼下孙皓能够让掌控建业,靠的是手里的一万多精兵。
但江东世家又哪里是好相与的。
时间一久,必然会引爆更大的冲突,到时候很有可能面临更大的变故!
“众卿,此事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