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沈公保说道。
“沈兄何出此言?”一旁的李公子问道。
沈公保轻轻叹了口气,目光望向远方,缓缓道:“就如我等科举之人,贫寒子弟即便满腹经纶,却总被那些世家大族出身者轻视。
我曾见过一位寒门才子,才华横溢,所作文章惊才绝艳,可主考官只因他衣衫破旧,便认定其文也是粗陋之作。”
李公子听后不禁皱眉:“这实非公正之举,那才子后来如何?”
“他心灰意冷,回乡之后再不复读书进取之心。
而那主考官还四处宣扬,说寒门难出贵子,偏见至此,令人心寒呐。”沈公保握紧拳头。
“此事的确不公,不过若能打破这成见,定能让天下贤才皆有用武之地。”李公子眼中闪烁光芒。
“谈何容易啊!虽说当今朝廷已然多次大力倡导要唯才是举,可这毕竟是历经千年之久所形成的积习,又岂能在朝夕之间轻易改变呢?”
沈公保一边轻轻摇着头,一边长长地叹息着,满脸尽是无可奈何之色。
“然而,即便如此艰难,吾等也断不能因此而轻言放弃啊!
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去努力尝试,哪怕最终所能取得的成效仅仅只是微乎其微,能稍稍撼动这坚如磐石般的旧习分毫也好呀。”
李公子一脸坚毅地说道,那明亮的双眸之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
听到这话,沈公保缓缓抬起头来,将目光投向眼前这位年轻有为、胸怀壮志的李公子身上。
只见他身姿挺拔如松,神情庄重而坚决,仿佛在他心中早已立下了永不退缩的誓言一般。
沈公保凝视着李公子那张充满朝气与决心的面庞,沉默片刻之后,终于微微地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他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眸深处竟渐渐泛起了一丝若有若无的希望之光。
……
…………
………………
于心:“为自己平凡的人生中燃上一把火,哪怕很短的时间,你也给自己证明了自己。”
……………………………………#
沈公保开口道:“李公子既有此志,不知可有良策?”
李公子略作思考,回道:“如今朝堂之上亦有不少清正官员不满于这门第之见。
我们可联合这些官员,向陛下进言,恳请陛下下旨举办一场特殊的恩科。这场恩科不以门第取士,专看才能学识。”
沈公保眼睛一亮,“此计甚好,可这恩科的选拔标准又当如何确保公正呢?”
李公子胸有成竹地说:“可以请各方大儒共同出题,密封试卷,糊名阅卷,务必做到公平公正。”沈公保点头称是。
两人商议之后,便开始行动起来。他们四处奔走联络朝中大臣,许多人为他们的想法打动。
不久之后,他们终得面圣陈情。皇帝听闻后,深感二人用心良苦,且此举确实有利于选拔真正的人才,遂准了这恩科之事。
消息传出,众多寒门学子欢呼雀跃,纷纷准备应试。
而那些世家大族虽有不满,但皇命已下,只能遵从。
这一场恩科,成为了撬动成家这座大山的第一步,无数寒门子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