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军在父亲执意返回矿上后就拼命挣钱,白天送货,下班早就到镇上等客跑摩的到天黑了才回家。即使父亲的药费能报销一些,但是也要未雨绸缪。奶奶年纪大了,志刚还有两年毕业,房子想加一层二楼,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
奶奶七十好几的人了,除了老寒腿,身体还算硬朗。操持家务,地里除了体力活,能帮着做点力所能及的活。看着志军每天奔波劳碌,奶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而志军的婚姻大事才最是让奶奶揪心,这个家自从志军父亲的病一传出去,更没人愿意给他说媒了。农村人给女儿看婆家,家庭条件依然是第一考虑的,觉得家庭条件合适的才会有下一步见面的打算。而农村女孩因为出去打工见识了世面,眼界更高,愿意在本地农村找婆家的更少。越来越多的女孩被外地的男孩娶走,村里带回来外地媳妇的却不多。不止是志军,这是农村普遍的现象。
志军却无所谓,与子君相恋过一场,他像远航归来的水手,再大的波澜都激不起心中的涟漪。村里打工夫妻的婚姻出问题的都不少,也影响着年轻人的婚姻观。有女人出门了后抛夫弃子跑了的,有在外的男人出轨找小三的,有留守妇女不甘寂寞的,也有貌合神离只是因为孩子而维持着家庭的完整。。。如果不是彼此深爱着的两个人,如果不能给爱人一份安稳的生活,如果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如果娶个媳妇只是为了分担照顾家庭的重担,只是为了延续烟火,那样的婚姻不要也是一种善良。他见识了太多婚姻对女性的伤害,不爱就不要自私的伤害;爱了,就要护她周全。从小亲眼目睹父亲对妈妈的伤害,对婚姻从多方位的思考,让不理解他的人认为他的想法太多了。朋友孬蛋就不理解,说他“考虑那么多干嘛?先随便找一个也要成个家给你生个娃。让她在家帮你坐镇后方,你才能出门无后顾之忧的去闯荡啊!找不到自己喜欢的找个丑的孬的总行吧?”
“我就不愿随便,我就要找自己喜欢的,宁缺毋滥!”志军梗着脖子怼孬蛋的苦口婆心。
“切!好好好,你对,你要找个女皇做老婆都可以。关键你也不看看你家负担多重!”
志军装作痛心疾首的样子,“别说你是我朋友!你适合跟村头的情报大妈们为伍,你和她们的思想高度一致。明天去村头上班哈!”
“切!”孬蛋气得捶了他一拳。
但是孬蛋的话也好,村头“情报站大妈”们的碎嘴子也好,志军在夜深人静辗转反侧睡不着的时候不得不认真的想想这个问题。如果婚姻真成了问题的话,自己能不能真正坦然面对。二十五岁血气方刚的青年,说不想结婚是骗人的,可是,扪心自问,真的不想将就。将就的婚姻存在太多问题和隐患,等于假装看不到问题,把不安定因素推给时间,推给岁月去赌。赌成功了岁月静好,失败了鸡飞狗跳家无宁日两败俱伤。志军不愿做婚姻的赌徒。与其随便,将就,不如守着一份内心的宁静等待和寻觅。月季打电话几次说晓晓一直喜欢着自己,张叔叔也说过类似的话,想起晓晓给他打的那个电话,志军心里竟涌起别样的情愫。那个比起小时候犹如脱胎换骨的女孩,和志军一样承担着家庭重担的女孩,独自一人在外打工漂泊的女孩,不被妈妈喜欢的女孩,依然有点胆怯小心翼翼的女孩。。。志军的心痛了一下。他不知道那种感觉是不是同病相怜,还是怜爱和同情。同情和共情能产生爱情吗?
自从那次晓晓电话里说回来看他后,志军心里有意无意的似乎有份期待,期待着再有人喊自己接电话,期待着晓晓说“我回来啦!”可是,他还没认真的想好该怎样重新定义和晓晓的关系。而且,想到晓晓的妈妈,志军竟然打了个寒颤。
父亲好久没给家里打电话了,奶奶说眼皮老跳,叫志军找时间去看看。
五一放假第一天,志军赶到矿上敲响了他家的门,开门的是小刚媳妇,见是志军眼神有点慌乱的堵在门口,说“你爸不在家,上班去了,”志军不理她,大喇喇的进屋直奔父亲的房间,推开门一看愣住了,空空的床,空空的书桌,不像住了人的样子,父亲的物品一样不见。志军快步进去打开衣柜,空空如也;拉开抽屉,空空如也;惊诧地再环顾扫视一遍屋里,连双父亲的鞋子一件衣服都没有!想到好久都没父亲的电话,一种不祥的感觉轰然充上脑门,倏然转身盯住小刚媳妇颤声问,“我爸呢?”
“他、他上班去了。”小刚媳妇底气明显有点虚。
“他的东西呢?”志军来气了指着房间一声怒吼。
“搬、搬走了。”声音更低了。她退后几步,和志军保持了一点距离,怯怯的回答。
“搬去哪了?”
“老家属院,他自己要搬走的。”
志军怒火瞬间直冲脑门,红着眼睛深深看了一眼对方。
他怎么都不信父亲会自己搬到老房子里。这屋里肯定发生了什么。
“小刚呢?”
“上班去了。”
志军转身走到门口准备出去,小刚媳妇赶紧跟在身后准备关门,手都把着门了,志军心里一动,站住了,扭头盯着小刚媳妇的眼睛,那女子吓得一哆嗦,不敢动了。
志军的目光越过她,扫视一遍客厅,转眼瞥见了旁边鞋柜上的钥匙,一把抓了起来,转身就走。
“啊!你拿我家钥匙干嘛?”
“你家?”志军生气的瞪了她一眼,头也不回的往老家属院大步走去。
老家属院一排破败老旧的景象,青砖灰瓦的联排老房子,有的屋顶因为年久失修还盖着毛毡,压着石块防吹风。空着很多房子,还在那里住的都是一些不愿和子女同住的老人,也有子女不愿老人同住的父母。灰扑扑的老房子掩映在高大的树木下,挡住了阳光,光线黯淡,和新建的那片小区似的住宅楼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朝气蓬勃充满阳光,一个行将暮年垂垂老矣。虽然阳光公平的洒下来,却被浓密的树荫遮挡,只有斑驳的光圈在地上闪烁着。不过夏天倒是很阴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