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洪知道,弓箭在未来的作用远远不止于此,之所以造成如今的局面,还是弓箭的质量参差不齐、威力并不大的缘故。
经过熊木的改进和熊洪的重新规划,新盖的这处弓箭坊,则是从部落2000多号族人中,挑选了40名族人,在冬季专门制作弓箭。挑选出来的人,都很年轻、有力气,做事耐心,在每晚的学习中,基本上都认真听讲,掌握的技巧、知识也更丰富。
今日是弓箭坊正式开工的第一天,被挑选出来的族人在熊洪简单地勉励一番之后,便按照事先分配好的内容,投入到工作中。而熊洪,这个时候也能有时间跟熊木等人一起研究,如何提升竹木弓箭的杀伤力。
弓箭坊第一层房间里的工作台,大部分做的是对弓片进行预处理的工作,从木工坊切割过来的竹片或者木材,会现在这里的一层进行简单的加工。
竹片弓所需要的竹片,都是从生长多年的老竹子身上截取下来的,在木工坊那边打通竹节,破成5厘米宽、130厘米长的竹片,送到弓箭坊之后,再由各个工作台进行打磨。
竹片打磨之前,先要检查表面有无破损,测试一下弹性,若是弹性很差,就直接丢弃或者留作其他弓弓身的弓把部分;弹性合格,就需要用刨刀刨平,通常刨掉竹子里侧相对柔软的部分,留下坚硬的表层,刨过之后的竹片厚度大概在一厘米以内。
熊洪设计的竹片弓,弓身大致可分为弓把区、弓臂区、弓梢区,弓把区在竹片正中位置,长度约20厘米;弓臂区两端各长30厘米,是竹片蓄力的主要部分;弓梢区则在两端,各留大概25厘米的长度。
经过对竹片画线之后,就要开始进行打磨处理,通常弓把这里需要削掉一些,方便抓握和绑上护板。竹芯有一层硬质层,要用弧形凿子将其凿掉,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大拉距时弓背断裂。
为了提升竹片弓的威力,熊洪还参考后世弓箭的形状,制作反曲。反曲位置在竹片两端离端点各20厘米的位置,反曲的办法为用火烤或者用蒸汽加热,熊部落多采用蒸汽加热的办法,即将反曲的位置放在陶罐和盖子中间,陶罐里面有水蒸汽产生,竹子这部分位置受蒸汽软化,很轻松地就能进行弯曲,而且可以反复加热,直到调整成所需要的形状。
反曲时有两块木头制成的工具,称作弓把模具,呈月牙形,蒸汽软化之后的竹片两端,捆在这个工具上面完成定型。
反曲有两个方向:向竹芯侧或者向竹皮侧。熊洪一般习惯性向竹芯侧反曲,这样开弓时,磅数更大,而且反曲更容易定型,弧度会更大一些。不过弊端就是拉满时,容易将弓片拉断。熊洪对此进行了改良,就是用凿子将竹芯侧的硬质层全部凿掉,让竹纤维不受硬质层影响,同时将弓梢处削的渐薄渐细,这样明显感觉弓臂变得更有弹性,不容易断裂。
反曲之后,就要准备开弦槽,就是在弓梢顶端用工具切割出挂弦的地方,方便弓弦快速挂上取下而不掉落。
接着就是装弓把,弓把可以用干竹片或者木片来制作,通常弓身上下各有一片干竹片作为弓把,并用动物皮熬出的胶黏在弓身上,再用细麻绳或者动物的筋来缠绕,增加稳定性,也防止弓身开裂、断裂。
如此一来,弓身就算做好了,紧接着就是挂弦。
目前常用的弓弦多用几道细麻绳编织而成,不仅结实,粗细也适中,一侧先打成死套,套在弦槽上,沿着弓臂拉到另外一端合适的位置剪断,然后打成活套,套在弦槽上,慢再慢调整弓身。
调弓形,就是驯弓,一般刚做好的弓,装上弓弦后,形状并不对称,在拉弓时形变就不同,弓片发力不合理,会影响弓的寿命和性能。所以训弓很重要,通过观察弓的形变,对厚的地方进行打薄处理,或者将反曲点与反曲弧度进行调整,让弓的形状更加合理和美观。
“熊木你看,这把弓有两个办法调整一些弓型,你可以这把弓的左上弓臂打薄,削窄削细,让左上弓臂弯曲更加容易;或者将右下弓梢的反曲点向弓把再靠近2~3厘米,同时加大反曲弧度,让它的反曲程度比左弓臂更高一些……”。
熊洪拿起正在驯的弓,肉眼可见两边并不对称,稍微一掂量,就看到了问题所在,“当然削厚的部分能让弓形保持美观,但是会降低弹力,同时风险较高,一不小心削薄过头了,就会导致新的不对称;而调整反曲,可以不降低弹力,还能略微增加一些,但弓形变得不对称,且有反曲过头让竹子断裂的风险。”
“那要是族长你来制作这把弓,该怎么选择呢?”熊木犹豫片刻,决定先听听熊洪的意见。
“我选的话,肯定选第一种,你看这把弓虽然不对称,但幅度并不算很大,这里稍微削掉一些,影响也微乎其微,”熊洪拿过竹弓,在眼前比划了一下,“另外,这里的反曲位置有点不对,还需要重新调整一下,调整过后,这把弓差不多就能定型了。”
按照熊洪的办法调整过后,弓身果然变得更加美观,空拉起来很是顺畅,两侧弓臂弯曲的幅度也大致相同,达到了预期。
慢慢地将弓弦归位,缓慢释放掉弓臂蕴含的弹力后,熊洪将弓弦卸下,交给熊木旁边的一个学徒,“这把弓可以了,去上点油打磨一下表面,试一试力道吧。”
经过这样繁琐流程制成的弓,一般拉力在15-30公斤左右,勉强能够在50米左右的距离造成一定的杀伤。
除了弓之外,还有箭支的制作。箭支跟竹片弓配套,大概长70厘米到90厘米,从桦木上切割成的小木条经过打磨之后,安装上不同的箭头和尾羽,再在箭杆尾部切上沟槽,一支羽箭就做好了。
如果箭杆有弯曲的地方,还要用加热的办法把箭杆给弄直,这样的箭支射出去更加准确,威力也更大。
箭羽可以用大号的鸡毛,用鹅大漂羽最好,不过因为现在弓的射程短,对这种箭支的要求也不用太高。
“回头你试试不同的箭头、不同的尾羽缠线和形状都有哪些不同,记得记录下来,跟这些制作弓箭的族人们说一下。”
“还要继续对弓箭进行改进,”熊洪在靶场试验一番后,不由地感叹道,“这把弓做的很费力,有效射程也就60米左右,威力倒也还行。”
“是的,族长你说的什么复合弓要比这个竹片弓有更大的威力,我们也在按照你画的在准备材料,不过有些东西真不好找,”熊木试了两箭之后感觉这把弓还行,但熊洪族长说需要改进,他总不能说这把弓很好,“还有就是用木头制作弓的事情,我们也在进行制作了。”
“嗯,除了弓箭,配套的护手、扳指也要多准备一些,还有就是拉弦的方式,这两种你都记得了吧?”
“记得了,回头我会跟熊大他们说的。”
弓箭做好之后,需要经常练习,现在部落练习弓箭射击的时候,通常会采用食指中指拉弦的办法来射击,但这种办法需要的力道更大,手一不注意就会掉箭;而另外一种大拇指拉弦、食指压拇指的拉法,对大拇指伤害很大,弓弦勒的手指疼,所以需要用兽骨扳指或者铜制的扳指来保护拇指。
部落弓箭坊第一层主要是用来制作竹片弓,第二层则是用来制作木弓和箭支的地方。除了弓之外,熊洪还在利用二楼的空间,准备把弩给制作出来。
弩,也被称作“窝弓”、“十字弓”,古代用来射箭的一种兵器。它是一种装有臂的弓,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虽然弩的装填时间比弓长很多,但是它比弓的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命中率更高,对使用者的要求也比较低,是古代一种大威力的远距离杀伤武器。
强弩的射程可达600米,特大型床弩的射程甚至可达千米。按张弦的方法不同,可分为臂张弩、踏张弩和腰张弩等,还有能数箭齐射或连射的连弩和装有数把弩弓的床弩。
不过在熊部落这个时代,一般的臂张弩就足够使用了,而且威力更大的弩,还需要更多材料和更加成熟的技术支持,对于现在的熊部落来说,算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工作,短时间看不到完成的可能。
不过臂张弩倒是可以制作起来,毕竟是以臂力张弦的,所装的弓比一般弓还要小,弩箭也相应地短些。现在制作的弩带有一定的实验性质,等到各种技术都成熟一些之后,熊洪会考虑用更大威力的材料来制作弓臂,以期达到要比弓箭的射程、穿透能力更强的效果。
弩相比较弓而言,虽然射速更慢一些,但具有不少的优点,一是射程远。由于“弩”可以待击发,并不需要一直拉着,所以张开弦时需要的力可以比弓更大,比弓射程更远。二是可以瞄准目标,命中率高。
“弩”其实就是强化的弓箭,只不过是增加了一个待击发的装置,通过弩后方望山和前端的瞄具,可以瞄准目标等到需要时再发射,有利于捕捉射击时机,命中率比弓高。
三是操作方便,便于学习。弓箭要想射的准,没有成百上千次的训练很难达到;而弩就不同,只要掌握射击的技巧,很快就能掌握瞄准的方法,射击的精度自然就提高。
后世横扫六国的大秦帝国,就是用这种成规模的劲弩,利用射程优势,压制各国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