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屋里没有了其他人的气息,周子安换了个舒服的姿势,开始接收记忆。
原身周子安,家住在京城边上的安州府,家里一直是做瓷器生意的,传到现在已经有几代人了。
现在是一个叫做熙朝的年代。刚刚改国号有二十年,当今是这一个朝代的开国君王。
前朝君主因为经历了很多任帝王,每个帝王都子嗣众多。而每个王爷都有自己的封地,可谓是各自割据,皇权并不集中,政令根本无法推行下去。
在这样的形势下,内乱四起,隔几年就因为各地郡王因为边界和其他问题就要打上一仗,弄得民怨四起。
后来驻守边关的虎威将军,因为敌国挑衅,请求帝王开战。前朝皇帝倒是支持开战的,于是下令各地筹集粮饷支援边关。
政令是发下去了,可各地藩王都想尽各种办法拖延。有的甚至直接不给理由,就是拒不执行皇帝的命令。
虎威将军没有得到及时的补给,艰难的打赢了这一场仗。虽然最后还是胜利,但中间付出的艰辛和吃的苦难只有他们这些将士才知道。
所有人都在心中积攒了怨气。
在上书请求派兵增援,能一举打入敌国都城,之后可以一劳永逸的折子被打回后,虎威将军一怒,直接带着手底下的军队,联合了京城留守的驻军,也不打敌国了,直接反了前朝,打回了京城。
一路上将国内所有的藩王都屠杀殆尽。
而前朝皇帝本身还算是兢兢业业,是个为国为民的好皇帝。只是苦于祖上留下的这个烂摊子,根本无力改变。
虎威将军感念皇帝尽职,和对自己的提拔,并没有对其赶尽杀绝。在自己登上皇位,改换了朝代之后,并没有杀废帝,还将其和几个儿子女儿,以及后宫的女人都养在了藩王京城的宅邸中。
等封赏完跟着自己开国的有功之臣,还给废帝也赐了个安乐侯的爵位。当然只是个虚爵,并没有实权,且不能世袭罔替。但这对于已经被灭国的前朝皇帝来说,已经算是很仁慈了。
毕竟历史上,前朝的帝王没几个能好好活着,都死的挺惨。更别说还能儿孙都生活在一起,且新帝除了安排人关注着他们是否有不臣的举动,都没有限制他们的行动,他们可以随意外出。
安州离京城坐马车也就是一两个时辰的距离。虽然前朝时局混乱,但都是在更远一点,藩王聚集的地界。毕竟不论哪个皇帝给儿子们划封地的时候,都有志一同的选择了离京城较远的地界。
所以京城和离京城很近的安州,一直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安宁气氛。除了当今打入京城的那一个多月,生活都很安稳,并没有什么动乱和民不聊生的现象出现。
周家一直是做瓷器生意,并不是倒买倒卖,而是自家专门有烧瓷器的工坊,里面都是祖祖辈辈替自家干活的老手艺传承的工匠。
瓷器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除了要有手艺,还得有眼光。最重要的,是家底要雄厚。毕竟不能保证每次开窑都能是合格的品质,经常两三窑出来的都是废品。这样无疑就大大增加了投入的成本。
周家做这个生意,自然是能承受得住的。从周爷爷那一辈开始,基本上就算是垄断了京城附近的瓷器行业。还因为他的眼光独到,能在世面上出现的基本都是珍品,周家瓷器的名头可谓是享誉全国。
甚至皇宫里都有不少周家做出来的瓷器。
周家并没有成为皇商,因为瓷器在现在主要还是用于观赏,并不是必需品,宫里采购的人并不会只在一家固定买货。但因为周家被选中的总归是占大头,可以说,没有这个名号也是在官员当中默认的了。
所以说,虽然没有人对周家的财富进行排名,但总之也是安州乃至京城排得上前列的富商。
新帝武将出身,但并不是什么不通文墨之人。他也是诗书世家出身,只是因为国家动乱,朝廷重武轻文,这才投身军中。本身对于朝政也很精通。
他知道没钱的日子有多难,所以鼓励民间经商,对商人政策上也比前朝优待。所以很快,国库就又充裕了起来。
这一次没有了藩王拖后腿,在登基几年后,就派儿子,也就是现今的太子,出兵灭了他之前就一直想攻打的敌国,将其纳入了熙朝的板块。
可以说,如今是国泰民安,是个名副其实的开国盛世。
周家作为一个传承几代的富裕家族,自然是枝繁叶茂,各种嫡系旁支的人众多。人多了,自然是非就多。
每一代都会为了争家主之位,斗的头破血流。什么阴谋诡计互相陷害的事层出不穷,甚至买凶杀亲的事都有发生。毕竟家主之位不仅是单单一个话语权,而且还是巨额财富的支配权。可以说,做了家主,所有的钱财都到了自己名下。
到了周爷爷那一辈,周爷爷做了家主。中间的手段自是不提。周爷爷是个杀伐决断的人,在坐稳家主的位子后,就将旁支的所有叔伯兄弟都赶出了定州地界,且不许他们在周边府城定居,更不许他们再制作瓷器。
自然是有人不服的,周爷爷又铁血镇压了一番,除掉了几个闹得凶的人。又给了剩下的人一些甜头,虽然不能再做瓷器,却可以低价从周家买货,去他们定居的地方售卖。
如此一番操作下来,留在定州老宅的,只有周爷爷和他的妻子和三个妾室,以及妻妾所生的四子两女。
周爷爷是个掌控欲很强的人,他活着的时候并没有选定下一任家主。一直到他年老,无力再掌管家业,才想选出一个合适的继承人。
彼时他的两个女儿都早已出嫁,一个嫁在定州本地,一个嫁入了京城。两人都选择了商户之家。
毕竟那时候局势还不明朗,商户的地位并不像现在这么高。官宦子弟和读书人家并不愿意和商户结亲。
因为周奶奶管家很有一套,对妾室很有手段,三个妾室中一人生了个女儿,一人生了个儿子,其他的孩子都是周奶奶所生。
也就是说四个儿子里只有三房是庶出,还有小女儿,也就是嫁入京城的是庶出。
彼时四个儿子的孩子也都长大,总共十一个孩子生活在老宅里面。
长房最大的孩子都已经成亲有了自己的孩子。
原身是二房的长子,算是嫡支的嫡长子。二房除了原身还有一个嫡出的女儿和庶出的儿子。原身的母亲也是商户之女,只可惜身体孱弱,在周子安还未成年就已经病逝。原身的父亲没有续娶,身边除了原配的陪嫁伺候,还纳了两个妾室。
周爷爷这个时候已经年迈,他想选择自己看好的子孙做继承人,可形势已经不可掌控,底下的儿子孙子为了家主之位,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斗。
都是在这大院里长起来的人,手段自然不会温和。在大房全家掉下了山崖没一个人活命的时候,周爷爷被刺激的直接咽了气。
周爷爷不在了,争夺家主之位的事情却还在继续。
原身的爹以给自己大哥报仇的名义,将四房所有的成年男子都送入了大牢,四房自然没有了再争夺家主之位的可能。
三房想出手下毒,被原身将其两个儿子的腿全部打断。又将自己这个唯一还在家中的叔叔赶出了周家老宅。
之后更是将想自己做家主的周父幽禁在庄子里面,和妾室一起不得见外人。但伺候的下人还是安排的很周到。也就是说,周父和周母除了不能出门外,生活上还是不错的。
做这些事的时候,原身的妹妹是个女子,并不出头。但原身的庶弟周康帮了原身不少的忙。就连周父对原身耍手段也是周康发现并及时告诉周子安的。
这个庶弟是周母陪嫁丫鬟所生,从小就和原身更亲近一些。在原身母亲病逝后,二房的后宅都由陪嫁丫鬟也就是庶弟的生母打理,原身自然和庶弟感情好了一些。
在其尽心尽力的帮原身坐上家主之位后,原身对这个庶弟也很是照顾。将自己的妹妹嫁去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本族子弟家中后,将庶弟留在了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