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李世民在聆听了李夜的一番深刻剖析后,心中不禁泛起涟漪。
自突厥覆灭,那片广袤的土地尽归大唐版图,加之李夜先前的精心布局,
如今已初见成效,草原上的牛羊正滋养着大唐的根基。
这番景象,让李世民对吐蕃那片诱人的土地亦生出了强烈的觊觎之心。
当下的大唐,看似繁荣昌盛,实则暗流涌动,资源分配、民生改善皆需新策。
李世民深知,仅凭大唐现有的资源,难以让百姓生活更上一层楼。
于是,他目光炯炯地望向李夜,直言不讳道:“夜儿,你素来情报网络遍布四方,耳目众多。
朕且问你,对于吐蕃之地,你有何高见?”
李夜闻听李世民之言,心中便已明了圣上的心意,他径直言道:
“陛下,那吐蕃之地,实则并非沃土千里,对我大唐而言,益处寥寥。”
李世民闻言,眉宇间泛起一抹疑惑,追问道:“那你何以对吐蕃抱有如此深重的戒心,乃至如此周密布局?”
李夜面对李世民的询问,心中暗自思量,吐蕃日后或将成为大唐的心腹大患之事,自是不能轻易道出。
于是,他斟酌着言辞,缓缓开口:“陛下,微臣近日得报,那松赞干布非同小可,
年少而才智过人,日后必将一统吐蕃,成为一方霸主。
正因如此,吐蕃以后定是我大唐之敌,因此臣才准备这些!”
李世民一听李夜的话,马上警醒起来,眉头紧锁,眼神如刀,仿佛能穿透时空直视那遥远的吐蕃之地。
“恩?那松赞干布能力这么强?”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回荡在空旷的大殿之中。
李夜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这一举动如同在李世民心中点燃了一把火。
李世民收到李夜的肯定回复,眼中的杀意如寒光乍现,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
站起身来,身形挺拔如松,仿佛一头即将捕食的猛虎,
周身散发出令人心悸的威压,大殿内的空气仿佛都为之一凝。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抹决绝,声音冷冽如冬日寒风:“既然那松赞干布会成为我大唐的大敌,
那就不能让他活着,你手下不是有人嘛,派人去给朕解决他。”
他的话语如同锋利的刀刃,切割着大殿内的空气。
李夜闻言,心头一震,望向李世民那坚毅的面容,深知圣上心意已决。
他缓缓点头,心中却暗自思量,这趟任务非同小可,必须选派最精锐的刺客,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李夜眉宇间凝重的神色未减,他微微向前倾身,声音低沉而坚决:
“陛下,臣觉得此事还不靠谱。吐蕃之地,山川壮丽,民风剽悍,就算成功解决了松赞干布,
也不能保证这吐蕃皇室里有没有别的能人异士崛起,继续威胁我大唐。
臣以为,需得双管齐下,一面暗中削弱其国力,一面设法分化其内部,方能确保我大唐边疆的长治久安。”
说着,他伸手轻轻敲打着案几,目光深远。
李世民听了李夜的话,点了点头道:“恩,你说的没错,那这事就交给你了,这吐蕃只有越来越乱才能让我大唐无忧。”
言罢,他缓缓踱步至大殿窗前,目光穿透层层云雾,仿佛已看见那遥远的吐蕃之地烽火连天。
李世民转身将李夜拿的那幅吐蕃地形图,铺展于地。
图上山川河流,部落分布,一目了然。李世民手指轻点其上,眉头紧锁,
在思考着战略部署,那专注的神情,如同指挥着千军万马,
誓要将吐蕃的每一寸土地都纳入大唐的棋盘之中。
李夜试图婉拒,嘴角勾起一抹苦笑,拱手道:“陛下,微臣近来已是分身乏术,恐难以兼顾如此重任。
您看,是否能让房大人或长孙大人等能臣接手,他们经验丰富,定能妥善处理此事。”
言罢,他轻轻摇头,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李世民闻言,目光如炬,凝视着李夜,嘴角勾起一抹不容置疑的笑意:
“李夜啊李夜,你可是朕的左膀右臂,此事非你莫属。
他们二人虽有能,但此事需隐秘行事,你最为擅长。
再者,朕相信你的能力,定能不负朕望。”
说着,轻轻拍了拍李夜的肩膀,那力度中透着不容拒绝的威严。
李夜深知圣命难违,只得无奈领命。
他缓缓退下大殿,脚步沉重,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心上。
殿外阳光炽烈,却照不进他心中的阴霾。
他抬头望向那湛蓝的天际,白云悠悠,心中却是一片愁云惨雾。
他不禁叹了口气,目光中满是无奈与不舍。
避暑假期,原本是他心中最期盼的时光,如今却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他轻轻摇头,转身离去,背影在烈日下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回到锦衣卫衙门,李夜步伐匆匆,穿过长廊,直奔书房。
烛光摇曳,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
他迅速铺开羊皮纸,提笔勾勒着吐蕃的局势图,每落一笔都似在心中衡量着千斤重担。
随后,他猛地抬起头,眼神坚定,唤来心腹:“速传令至吐蕃,告诉他们,
本王要找的,不仅是忠诚,更是智谋与胆识并存之人。
此人需隐匿于暗处,能洞察吐蕃皇室动向,更要能在关键时刻搅动风云。
记住,人选务必谨慎,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
言罢,他轻轻合上眼帘,脑海中已勾勒出那人在吐蕃深处悄然布局的画面,
如同暗夜中的鹰,静静等待狩猎的最佳时机。
一切都安排下去了,也忙完了,李夜身上的乏意也起了,
他坐于位置上不一会他的头渐渐低垂,搭在了案牍边沿,呼吸变得悠长而平缓。
书房内,烛光摇曳,将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映在斑驳的墙壁上,宛如一幅古老的壁画。
窗外的风,偶尔吹动竹帘,发出沙沙的声响,与室内静谧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