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洲市青南县,政府大楼会议室里灯火通明,一张“项目责任分布表”正挂在投影屏幕上。
表格里,排列着十余个项目,每个项目后都标注着“责任领导”“具体推进人”“评估周期”——一应俱全,井然有序。
但如果仔细对照,就会发现:
?\t排名第一的“清河产业园”,去年至今尚未完成拆迁;
?\t第二项“南湖引水工程”,尚在图纸设计阶段;
?\t而所谓“责任领导”,则大多是挂名,不参与实操。
典型的“资料工程”。
形式上雷厉风行,实际中寸步未行。
青南县委书记在汇报中语气铿锵:“我们严格按照省委要求落实每一项制度安排,干部全部责任到人。”
话音刚落,他手机屏幕一亮——收到市委通知,省委专项组即将突访。
他脸色当即变了。
与此同时,省委制度推进专项组第七小组已经悄然抵达岳西市石口镇。
这支小组由制度推进办、组织部和纪检委三方联合组成,成员配比上刻意避开了“原属地”干部,确保完全中立。
带队的是赵斌直接派出的秘书——贺一舟,32岁,此前曾长期参与李一凡主导的星城市制度试点。
他一到镇政府,没有打招呼,没有走访台账,第一站——直奔项目工地。
“请出示石口镇干部推进‘绿芯产业配套带’项目的责任人签名、会议纪要、拨款记录。”
镇书记顿时语塞。
最终,在施工现场发现的只是几堆沙土,几排围栏,连临建工棚都未搭好。
专项组当即定性:“项目虚挂。”
三天内,专项组共核查18个基层单位。
其中,存在严重“挂项目、假推进”现象的县级单位达6个,区级单位11个。
李一凡在第一份汇总报告上签下批示:
“改革不养装样子的干部。”
“不是看谁会做ppt,而是看谁能把砖头落地。”
随后,省委制度推进办联合组织部下发通知:
《关于开展假改革、假项目、假责任人专项清理行动的通知》
要求各地自行排查并上报“虚假推进”干部名单,未报即查,查实即问责。
江陵市下辖的宁水县组织部收到通知后,书记第一时间召集班子成员。
“这是省委要动真格的信号。”
“宁水问题不少,尤其是那个‘绿色数字小镇’,批了两年,连规划都还没确定。”
组织部长低声道:“那个项目的挂名推进人,是市里点过名要‘重点培养’的陈副镇长。”
书记当机立断:
“取消挂名,把项目冻结。”
“并将相关责任人调离岗位,暂缓一切评优评先。”
“这不是处分,是自救。”
李一凡在星城市产业调度会上,提出一个新概念:
“假改革,是干部体系的慢性毒药。”
“要让干部知道,搞表面、走过场,后果不只是降级,而是彻底失信。”
赵斌建议:
“可否在系统中设立‘负面记录’栏?”
“凡被专项组列入虚假推进名单者,系统自动标红,并限制在三年内参与提拔。”
李一凡点头:
“可以。”
“让所有人看到,提拔不是靠说得漂亮,而是干得扎实。”
随后,省委办公厅发布《干部政绩真实度评估指引(试行)》。
核心条款三项:
1.\t所有项目责任人必须参与项目现场调度工作,不得挂名、不得以文件代替实绩;
2.\t凡未完成实质进度且长期未报备调整的项目,列为“空转工程”,责任人转入组织观察期;
3.\t与各级组织部联合建立“政绩失信名单”,记录三年,纳入后续提拔参考体系。
文件一出,全省中层干部圈一片震动。
“说假话、走过场、拿荣誉”的那套,真走不通了。
昌州市云峰区某干部微信群内,一则消息疯传:
“市委组织部通知,所有拟提拔人选需提交‘项目责任说明’,包含推进节点、关键事项与风险应对。”
“有人已经被临时‘叫停’,正在重新审查。”
一位常年做“材料好手”的办公室副主任无奈吐槽:
“现在不比谁笔杆子硬了,是看谁手上有砖头。”
“真干的上了,光说的下去了。”
衡洲市委常委会议上,何江林在通报一批“被撤销推荐资格”的干部时语气异常强硬:
“从今天起,任何想靠政治投机、假装改革来上位的,统统别想了。”
“干部是干出来的,不是养出来的。”
副市长低声感叹:
“这是要连根拔了。”
一周后,赵建国主持召开省委常委扩大会,通报专项组阶段性成果。
在听完汇报后,他没有做长篇讲话,只抛出两个问题:
“现在各地推的是‘制度’,但干部心里推的是什么?”
“文件能推到基层,干部能不能真正下到工地?”
随后,他宣布:
“专项组常态化运行,制度改革专项清理行动延长半年。”
“凡属政治作秀、人事操盘、虚假改革,一查到底。”
李一凡望着文件末尾,眼神坚定。
改革从来不靠说,而是靠——**
查、打、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