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高兴的太早,这个方法比较折磨人,你心里先有点准备。”
当次日再见面时,彼得.阿兹还在休息,这边却已经恢复如常了,外表一看也看不出来昨天的伤情,肿胀也在一夜之间被身体吸收的无影无踪。
而与平时相比,他手里多了一辆很老式的大梁自行车,赵佗看着这玩意儿问道:
“骜哥,你弄这个这老古董来干啥?”
“这就是你一会儿训练要用的器械。”
“啊?你让我骑车去?没这个必要吧,咱们武校里什么样的单车没有?还用得着这个?”
“少废话,你先看看这车和正常的有什么不同再说。”
对面闻言没再接话,而是上上下下的仔细观察了一番,遂有发现:
“看到了,它没有轮胎,就俩轮毂。”
“晨跑的那条山路在最后这一个月别徒步了,骑着它,也按照15公里的距离骑,时间不变。”
“骜哥,这就有点看不起人了,自行车的用时怎么能和跑步一样呢?起码提高个半小时没问题的。”
“等你骑上一次如果还能说出这话,我敬你是条汉子。”
“嘿!我还不信这个邪了,明天我非试试这里面有何玄机!”
次日,赵佗推着它来到了起点,然后跨上去开始如平日里骑车一样发力向前蹬去;但骑了不到1公里这久有点后悔昨天说的大话了——没有轮胎的辅助,整个车子沉重无比,让轮子转一圈费的力气是正常状态下的几倍有余,尤其在爬坡阶段最为明显,那山路上除了最后一点点是下坡之外,前面十分之八九几乎全是上坡,无非是角度有急有缓而已,而其中最急的一段得用小碎步才能跑上去,那用这个只有推着了,想骑上去绝对是痴心妄想。
等全程连推带骑总算完成后两条腿已经快不能走路了,只是站在原地便抖成一团,疲劳程度远远超过越野跑。
回来把这情况一说,项骜笑道:
“还敢说提前半小时吗?”
“不敢了不敢了,我连骑完都不敢说了,时间上哪还有保证。”
“那你未来需要克服的难关便是这个,练到能中途不下车不用推的为止。
还有,我看你最近身上怎么东一条西一道的,怎么搞的?和颂巴对练伤到了?”
“嗨,别提了骜哥,都是拳脚打在上面搓破的,不值一提的小伤而已,不用管。”
“不,得管;颂巴身上有和你一样的问题吗?”
这话问的赵佗一愣,他歪着头想了想,道:
“哎!好像还真没有,我打他他怎么就没有破皮呢?”
“因为他的皮肤比你的坚韧,对抗机械力的耐受水平比你高,你也得把这个短板补上,不然到了比赛时给人揍成满脸花难看是小,肿胀和流血影响视线、挫败士气才是大,所以还得给你加个项目。”
“啥啊?”
“游泳,但不去泳池里游,去南郊那边的野湖里游,这能增加皮肤的韧性;而每一个泰拳手在练完拳后都会游上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为的便是这个。
你打不破颂巴的皮肤,那是因为他从12岁开始时就这么练了。”
“行,不过还剩一个月,够吗?”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发生质变肯定不能指望,但至少不会白下工夫。”
敲定了此事,在清晨的山道上和傍晚的湖面上,都能看到赵佗玩儿命拼搏的身影,其中后者50多米的宽度,心里记着数不管时间长短动作好坏,反正游完3000米才能上岸。
另一边,付山也遇到了自己的难关,在与项骜交流中他道:
“校长,我自认为我的扫腿已经不错了,比不上你们这些力量特别强的,但对付九成九的其他人是完全够用,但拳法总感觉还差点意思。”
“你觉着差在哪儿?”
“不够狠,不够重,虽然不能说轻飘飘的,但打过去有点不疼不痒的感觉,打个抗击打能力弱的还勉勉强强,要碰上颂巴这种比树桩子还抗揍的,那我这拳头即便正中面门也和挠痒痒一样,好几次打的他闭了闭眼,摸了摸鼻子就过去了,给我这个气啊,心想我这力量有这么差劲吗?怎么说我也比他沉了30多斤呐!”
项骜想了想,道:
“我觉着你可以在爆发力上继续使使劲,虽然现在每周已经练了不少提高这个的动作,但你现在需要的是进阶的、有针对性的。
这样吧,除了每天的固定训练量之外,再加两样:跳龙门和抖大绳。”
抖大绳这个付山知道,从拳击上流传出来的方法,不仅对爆发力提高好处很大,同时还能挖掘心肺潜力,又因为燃脂效果颇好,已经被引进了健身圈成了一种高效的减肥和体适能运动。
但“跳龙门”是个什么鬼?正欲发问,项骜起身做了个“跟我来”的手势,等一路到了场馆外一处集中安置露天器材的地方,指着明显刚刚完工的高大架子,道:
“这个,知道怎么用吗?”
付山抬头看了看,发现这就是两根立柱,各自差不多三四层楼高,而二者之间的间隔大约在1.3米左右,每根正面从上往下布满了半包围的开放式卡点,和卧推架上挂住杠铃的挂钩类似。
挂钩与挂钩之间则统一相距40厘米上下。
再看看旁边,插着一排长度刚好能左右搭在立柱钩子上的2.2米标准奥林匹克杠铃杆。
凭着多年练武的经验,他猜到了一个大概,便道:
“你是说把杆子放到上面,手抓着杆用爆发引体的模式向上发力,然后腾空让整个身体弹起来再以杆为梯一格一格的往上跳,等跳到最顶端时就叫‘跃龙门’了是吧?那这两根柱子,便是‘龙门’咯?”
“对,形容的很准确。你可以从最基础的20公斤空杆来,等没有难度了再往上加重量,而以我的个人经验,每次最好别超过五公斤,不然很容易出事故;说到事故,为了安全起见,每次训练这个项目,必须有两人同时在场,另一人充当安全员,等把保险绳挂好后,在下面必须铺设防震垫,万一力竭或者失误没挂住掉下来了,这些都能保证你不被摔伤。”
“懂了,我觉着如果能负重10公斤冲到顶,那爆发力肯定能上一个大台阶,打破现在的瓶颈。”
“嗯。不过也别忘了抖大绳,那个很关键,从直径3厘米的开始,练到5厘米不费力了,再换铁链,然后一直练到备战结束。”
“校长,谢谢,谢谢你让我对搏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付山说着伸手过来,而他的话显然不止是指这两种新的训练项。
“客气,我倾尽全力也是在为我自己的事,你们愿意跟着我干,是我得谢谢你们才对。”
而项骜指导完了两人,自己也不是顺着既定路线走下去便可以高枕无忧的。
他这些天来发现的最大问题,是力量转化和输出出现了障碍,既全身之力比之前提高了很多,但这个提高并没有完全体现在招式的破坏性上,利用率十分有限,好比说劲道增长了50%,可实际用在拳脚的不足10%,浪费了很多。
拼命练深蹲、硬拉、高翻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增强这一点打击公斤数,那还不如多用点精力去搞一搞头脑风暴发明一些出其不意的战术来的实在。
毕竟要去的是打格斗比赛,而不是比力量举,不是比大力士,也不是比举重,这是一场生死斗,容不得半点马虎。
所以如何将它们在需要它们的地方有的放矢成了项骜这几天一直在苦思冥想的事情。
既然手头没有什么神奇秘籍看完了能让任督二脉一夜通畅,第二天早上起来成为绝世高手,那琢磨来琢磨去,要克服此等基础性难题,只能一步一个脚印的用笨办法,效率虽低,但绝对有效。
不过时间不等人,这意味着必须加强训练强度,在区区几十天内通过量变积累到质变的飞跃打通关节。
项骜的具体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抓住当年练习膝击时的弹力带,左右来回重复蹬地拧腰送肩向前发力的过程。
与带子产生的阻力一次次的对抗,正是一次次看不见的提高。
只是眼下用的弹力带数量已经今非昔比,曾经是四根现在翻倍成了八根,普通人使出吃奶的劲儿模仿这个动作不仅拉不动分毫,还得被回弹的力道给带个跟头,而他却能一次就将八根一起拉到中间发白,拉伸至逼近极限的程度。
但拼了老命也最多拉10次这种幅度的,再往后会逐渐减少直至拉不动了为止。
而10次自然远远不够,项骜知道其中症结不是耐力不足,乃是腿腰膀下中上三处配合还不够顺畅所致,因此在每一回的训练中他根据个人体会一点点改进,果然在一星期后有了明显的效果,七天前10次是天花板,眼下乘以三仍有余力。
在即将要到停止备战进入最后的休息期时,八根弹力带于一次全力以赴的释放下“啪”的一声轰然崩断,虽然靠近身体的那一端飞过来抽在后背上疼得要死,但项骜却笑出了声,因为他知道练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