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局听完笑了,“李四麟同志你如此坦诚我也不瞒着你,在我看来不该给你任何资料的,毕竟你和黄大山有直接关系,但既然李公都说了,这有资料,我已经安排人抄了一份,这一点你放心,不会有任何的遗漏!”
他将资料递给李四麟,“说实话,我也不想和你有任何的合作,希望你能理解。”
其实这样最好,李四麟对于这个结果一点都不生气,双方各行各事,互不干扰。
他接过材料,“多谢沈局,有机会到京城我请你喝酒。”
沈局也站起来握握手,“公务繁忙,我就不送你了,如果这案子结了,我请你。”
这话里有话啊,如果黄叔不是叛逃,那大家在一起把酒言欢也未尝不可,如果黄大山是叛徒,那请的可就不一定是酒了。
李四麟出来后,先定下一个招待所,孔杰那里的确是安全,但距离城区还有近三十公里,着实是不方便。
打开资料一看,怪不得调查这个态度呢,是有原因的。
黄叔并不是从塘沽或者新港入津的,而是通过大沽口,调查的人已经看到黄叔下了船,可一转身就没了踪迹。
这一点李四麟还是有很大疑问的,虽然他对调查不喜欢,但也承认他们的能力。
黄叔不是神,没有外人的帮助是没办法脱离视线的。
这一点从后面的描述中也有说明。
华苏关系恶化后,津港国际航线锐减,而之前也大都是以人力搬卸为主,也就是俗称扛大包的。
而当时就在黄叔下船之后,突然间出现几十个扛大包的人员,他们有意的遮挡视线,这才导致了后面的事情发生。
调查也根据这一点进行了盘问,甚至抓到了几个扛大包的,可最令他们奇怪的是这些人矢口否认自己是有意而为之。
总有人说调查是万能的,但不管是这个时候还是以后,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也是很难处理。
尤其是面对平民的时候,更是如此。
李四麟看到这的时候只有无奈的苦笑,沈局说的好听,但这里面绝对有没有写全。
在扣押几天后,只能无奈的放掉这些人,有问题的就是这里。
调查不可能查不出来这里面的事情。
“道爷,你多年前曾经在津门呆过,知道这扛大包的是国营还是个人。”
“四麟,这个问题很不好回答,解放前最大的势力当属青帮,其实也是以前漕帮的老人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现在扛大包的这些人多多少少有他们的影子,但既往不咎吗,很多都进了国营。”
“除此之外还有以前天地会的分支洪帮,他们和青帮性质相同,但资助过我们,解放后给的待遇也不错。”
李四麟之前查到的消息也是如此,津门这个地方其实挺有意思的,尤其是本地混混和“锅伙”,靠的是耍狠。
“通宝局关”“人形果子”!,这些都是抽死签,耍狠的手段放眼天下也没几个地方这样做了。
“道爷,帮着联系一下,你应该是有人脉。”
道爷没说什么,他就这么直勾勾的瞅着李四麟,这可把他看迷糊了。
“道爷不方便吗?”
道爷嘿嘿一笑,
“四麟啊,在别的地方我肯定比你人脉广,可是在津门,谁能比得了你?”
这话是怎么说的,李四麟这才是第二次来这里,而且上次也是执行任务基本都没怎么逗留。
看到李四麟伊莱娜懵逼,道爷不怀好意的坏笑着。
“你把你大爷爷的名号亮出来,用不了三天津门所有武者都得上门。”
什么叫做一脸黑线,现在李四麟就是这样。
他没见过他大爷爷,但也听过他的名号,有人说他是神枪,也有人说他是魔枪。
当年鬼子最大的新闻报纸都曾经说他“凶暴如魔!”这个形容就足以证明大爷爷当年的凶残程度。
实战能力不敢说天下第一,可当时起码也排在前三,后世有人拿他和形意的孙大家做过对比。
如果说生死搏杀,孙大家可不一定是神枪的对手的,当然如果在武学造诣修为上,孙大家更胜一筹。
大爷爷当年出手是非死即伤,记得奶奶曾经说过,当时她大伯子(北方称呼丈夫的哥哥)只要和人比武,必须签下生死状。
“杀人如草不闻声!”
为人睚眦必报,桀骜不驯,一生只实战,很少讲解理论,树敌之多,浩如烟海。
这也是为什么李四麟很少说自己家承的主要原因。
这么说吧太极门人知道李四麟是神枪的后人,那必然会有无数人上门“请教”,而这个请教则是生死无论。
“还是算了吧,我怕我走不出津门。”
李四麟不怕和人上擂台,哪怕是签下生死状也是毫无畏惧,但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他自诩不是武林中人,对于过去的事情也很不在意。
可是道爷还是说了一句,
“四麟,这件事还得你出面!你在津门有一个师兄,曾是洪帮的先锋十二爷,他虽然已经退隐,但在所有扛大包的人中地位颇高,由他出面,大概可以找到幕后之人。”
李四麟叹了一口气,他真的不想卷入这武林之事,说实话他不喜欢武林中人。
好的倒也罢了,有很多不事生产无事生非,依仗着一身功夫为非作歹。
都说侠以武犯禁,这句话一点都没错。
你要是像一些老前辈,战场也就罢了,就像他大爷的徒弟霍老,虽然是果党,但依旧奋勇杀敌,抛开政治理念,绝对是一条汉子。
可更多的是和鬼子汉奸勾结在一起,令人唾弃。
像咏春的叶某,那作奸犯科之事可不少啊。
京城的马家也是武林中人,当年也是祸害了不少平民百姓。
可这件事关乎黄叔的名誉以及安危,李四麟只有亲自上门。
他的这位师兄姓刘,已经六十多岁,目前居住在津门的一个近郊,道爷也打听到了住址,李四麟决定事不宜迟,下午就去拜访。
可道爷并不同意,他的话倒也有几分道理,下午不登门,这在江湖上是有说法的。
而且也太不尊重自己的师兄了,既然求人那就有个求人的态度。
李四麟琢磨了一下,道爷说的也对,毕竟是求人家,怎么也得拿出态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