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林丽回来上班,还没有约到客户。上周本来约了一个客户,年前就在微信里和林丽聊了下关于传统的年金分红产品红利和生存金的累积生息能不能取出来,追加进万能险账户,当时客户还主动说,太专业了,看了下白珍发的内容,她不是很清楚,到时候见面聊。
林丽当时说:“好的,主要看你的时间,什么时间方便,见面给你详细讲讲。”
可是,林丽约她,她说最近比较忙,而且她不打算买新产品。林丽一周前就和她约了周二的下午。结果周二早上,下了班后,白珍问她下午几点方便?
这个客户还有些怨气地说:“你一定要今天来吗?今天很多会,不知道他们要开到几点?”
林丽说:“没关系啊,或者我过来了,在那里等等你。”
客户反而有些不高兴说:“今天明天都没有空,最近会议很多。”这个意思就是觉得和林丽见面这个事情并不重要。
吃晚饭的时候,林丽和高兴说起来这个事情,说这个客户很奇怪,每次都是见面的时候很热情,平时的时候就在那里很摆谱。
高兴说最怕这种当高管的人,笑面虎似的。平时估计她给下属布置任务也是想一出是一出。让下面的人无所适从。这些人其实自己都有很严重的抑郁症倾向,只是他们自己没有觉察。有的人因为压力过大,就拿下属出气,拿外面的营销人员出气。
林丽想想也是,换做自己做客户的那个位置,可能也会这样。高兴又说起他们单位的副总,那个人自己因为压力太大,去年因为心脏血管堵,住了两次院,听说已经做了心脏搭桥。
其实工作不就是赚个劳动收入,下了班还是要做回自己,不要入戏太深。而且要调节好情绪,不然到了中年,都会爆发出来各种疾病。这就是所谓的年轻时用命换钱,中年以后用钱换命。
林丽自从做了保险行业后,不会像以前在公司上班时候那么拼命。曾经有个朋友说过工作是做不完的,还是要让自己自在一些。工作的时候提高工作效率,下班后减少加班的时间,让自己的身心抽离工作,享受生活。
如果被工作绑架了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一切都没有意义了。林丽想着算了吧,既然这个客户这么抵触,就先不见她了。林丽最不喜欢这种喜怒无常的客户。对方老说忙,难道自己的时间就很不值钱吗?
林丽感觉好像见个面还求着客户似的,她也不惯着了。 她见过好几个类似这样的客户,到了理赔的时候,都在求着她赶紧过去。
她相信总有一天,客户需要求着她的。她这么想心里就会舒服一些。高兴看到了新闻里一个医院搬到了华强那边了。他提了一嘴。林丽说:“你们公司去搞定他们的系统了吗?”
高兴说:“没有谈成啊,是那个副总的客户。他今年很多在谈的项目都是很难签约的项目,公司很多技术人员都不太配合去做前期的工作,因为没有签约,去了也是要打折扣的工时。”
林丽不清楚他们公司怎么计算工时的,她也不关心。这周他们部门被合并到了另一个部门。那边早上是八点半上班。
林丽需要比之前早半小时出门才能赶得上上班的时间。现在办公的地方比原来的办公地点的那个地铁站多了五个站。大概要四十七分钟她才能到部门。幸好在前一天,他们部门都已经去实地熟悉了下从地铁出来怎么走上去最快。他们通过一个货梯过去,就不需要跑到一楼,还需要门禁才能进入电梯厅。
这天她六点半起来了,一点不敢赖床。前一天晚上已经买好了面包,早上就泡着燕麦送面包。七点半准时下楼等电梯。她发现出门早也有好处,电梯人少,不需要每层楼都停。之前九点上班的时候,她八点十分出门,电梯里经常人满为患,等电梯有时候都要等了五六分钟。
她到了地铁站,很快就可以上车了。七点半已经不少上班的人出门了。幸运的是占了几站,她还能有座位坐。有人下车了,车厢一下子空了很多。
到了公司那个地铁站,刚好八点十分,这时候货梯人也不多,上去后,结果发现他们这20多个人还不能打卡进系统,因为内勤还没有把他们的工号和名单录进去。
他们现在这个营业区的人员只有不到200人,比之前那个营业区少了一大半。但是听说业绩非常好,剩下的都是精英。他们这个营业区只有两个内勤人员,工作比较忙。在下班前二十分钟,内勤老师才站在讲台的电脑,一个个录入他们的信息到打卡系统里。
当天他们就只能签纸质的签到表了,不能打卡。新的部门经理跟他们说早会本来他们是瑜伽半小时的,今天因为有新成员加入,他们就先开早会了。
可能因为是周一,人特别齐,基本把职场坐满了。大家都很认真地在听早会。不得不说,这些老部门很懂得做氛围造势。他们的主持人做了很多渲染。这个主持人说她之前也是回归了母部,在2014年之前她也是部门经理,在2014年的时候降级就回来了,现在她是个主任。已经过去十多年了。
林丽觉得大部分降级的人可能就只是维持眼前的职级,很少人会基情满满再次晋升,毕竟他们以前就在那个位置,知道那种滋味。就像人对待婚姻一样,还没结婚的人可能会对婚姻有一些期待。可是那些离婚的人,会有相当一部分不想再次走入婚姻。
这个主任也有五十岁左右了,他们这个部门的人年龄也偏大,很多都已经做了二十年了。年轻人不多,而且90后不多。估计也是后劲不足。
林丽在想,他们之前的石玲晋升的部门,降级后回归了陈喜的部门,现在陈喜部门回归他师傅的部门,这些部门降级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老龄化了,不光年龄老龄化,而且心态也老化。
因为心态老化,大家都不想拓展团队的规模,得过且过,有的人比较满足于现状,有的人不想太累,就是没有了当年的那种拼劲,久而久之,温水煮青蛙,就会被慢慢淘汰。
林丽在想如果下次这个部门再次降级,他们又会去哪里办公呢?团队长保持持续奋斗的动力还是很重要的,不然从上到下都是死气沉沉的,或者很佛系,团队也就一步步走向死亡了。
大家私下在议论,他们这次回归了这个部门有25个人。他们这个部门本来有44个人,加起来就69个人。但是在 这69人中,至少有一半人是不经常来参加早会的。
虽然有传言,二季度的考核将会开始改变方式,公司不再考核件数了。那天,林丽听到一个老同事在说二季度公司的基本法要调整。林丽很期待,想看看有什么利好的政策。
有时候,人总在一个公司,一个岗位,很容易内心疲惫。就像现在一样,大家对于早会都有那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感觉。似乎每天早会的内容他们都似曾相识,毕竟听了十多二十年了,有时候讲的东西都不是新鲜的。
甚至有的老业务员都能出口成章了。有的人就懒得听了。但业务高手们还是保持对别人的尊重,会好好坐在那里听。
林丽发现过个年回来,柏丽主任身上有了一种暮气。她开始戴老花镜了,林丽早上见她戴了个框架眼镜,很惊讶就问她。柏丽主任说是老花镜。她的眼神、面容,都有了一些老气。和年前意气风发有些不一样。
也许是部门回归,让主管们很惋惜吧。她的那个男友很久没有来参加 早会了。她在去年底换了一台油车,之前的新能源车一直在给 男友开滴滴用。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卖掉?
柏丽主任的披肩大波浪长发多了很多白发,稀疏了不少。看来谁也逃不过时间,即使表面可以通过医美修饰,但是眼神、生理状态、心态等,都是不能修饰的。
早会第一项内容就是让部门的所有主管自我介绍一下。经理说,给大家三天时间互相认识,三天后看谁认识的人最多,如果超过35人,会有一份神秘礼物。
不过林丽看每天大家下半夜就离开了,也没有谁去和其他人互相认识。大家都那么忙,没有空干这些。有这个时间,还不如赶紧多约几个客户见见。
部门经理是公司元老级的老经理了,之前是高级总监,但是随着他下面的好几个经理相继降级,他也随之降级,现在就是部门经理了。
他给大家系统地介绍了公司发展的来龙去脉,相当于在讲公司的发展史。这个公司也有了近40年的时间了。他把当年的发起人、前五位大股东,都一一介绍了,说了公司创业的历史。
他说,一般他跟客户介绍公司都会说:“我们公司什么都可以做,除了三大类业务不做,那三大类?就是军火、毒品、贩卖人口。”他这个话挺风趣幽默的,引起了大家的哄堂大笑。
林丽还是很认真地把他做的话记录下来,他再次强调我们的保险代理的人的职责就是:“金融顾问、家庭医生、养老管家”,很多人都低头在做笔记。
林丽发现开早会还是要场地大、人多,这样氛围好。他们这种老部门很有自己的部门文化,团队成员都是自动波的,会自己维护好纪律。都没有人讲话,看手机的人也是少数。早会的内容和质量比起以前林丽他们那个部门开早会的时候,有趣多了。
柏丽主任最近都在做养发,下班后她就去做。她有些憔悴,有可能过年回老家没有休息好,还没有缓过来。
到了晚上七点左右,他们这个营业区的微信群里又有主管出来分享他们见客户和谈年金险的心得。这很难得,在之前的营业区,那些高手虽然不停签单,但是每次分享,就是几句话说“没有什么好分享的,都是老客户加保”或者“市场很好,你们要多出去见客户”或者讲故事,说签单的每个细节。
但是对于销售流程 、过程中遇到那些难题,怎么解决的等这些实操的问题并没有分享。这天晚上,林丽点进去群,听一下别人分享什么。开始还不以为意,没想到她很快被吸引住了,还做了笔记。
那个主管把自己对于税优产品的见解、签单流程、遇到客户的异议自己怎么解决的等问题她都做了解析。虽然就是二十分钟的微信语音分享时间,她还分享了自己和客户的微信聊天记录,让大家真实地看到她聊天解决客户疑问的过程。
林丽感觉太少有了,这样的分享很落地,可以复制经验。林丽一下子有了见客户的信心。她感觉仿佛回到了之前那个南山营业区最巅峰时候的状态。当时大家都是无私分享,不像现在都是藏着掖着,分享就了了几句话,或者一些不实际的内容。
能把业务做下来一定有别人的独到之处,只是有的人会把过程简化了,没有告诉别人自己怎么搞定客户的。还有的人隐瞒了自己的手段或方法,就是怕别人知道后,复制了。
现在林丽感觉在这部部门,她就像一个新人一样,她想要好好把这一年奋斗一下。不过现在也没有拓展什么新的客户群。她打算放弃了之前那些70初已经退休的老客户,多找一些90后、95后的客户。他们才是未来的主流客户。
未来的市场就是看谁积累了丰富的年轻客户群。80后作为中产在疫情后大部分已经被市场筛选了。他们比较惨,目前手里可能现金流并不充足。
林丽这么分析,感觉自己还是有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