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丽华走进办公室,一眼就看见苏瑾正坐在她的办公桌旁,脸上挂着温暖的笑容,目光柔和地望着她。
“苏老师!”冯丽华惊喜地叫出声,快步走过去,“你怎么来了?”
苏瑾站起身,笑意盈盈:“来看看你呀,怎么,不欢迎我?”
“当然欢迎。我日盼夜盼你能来呢,怎么会不欢迎?”
苏瑾笑着坐下,从包里拿出一个精致的包装盒,递给冯丽华:“这是给你的。”
冯丽华接过盒子,眼睛睁得大大的,满是好奇:“这是什么呀?”
“打开看看,我去首都带回来的。”苏瑾语气轻松。
冯丽华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盒子里是一条柔软的丝巾,图案高雅,颜色柔和。
她轻轻抚摸着丝巾,眼里闪过一丝惊艳:“好漂亮……这太贵重了,我……”
“适合你。”
冯丽华低下头,声音有些哽咽:“我哪配用这么好的东西?”
“怎么不配?腹有诗书气自华,不管多美好的东西,和你都配。”
冯丽华听着,眼眶渐渐湿润。前些年,因为家庭成分问题,她在社会上处处受压制,生活举步维艰。如今情况虽然改善了许多,但她依然没什么朋友。
更何况谁会认为一个在乡下教书的中年妇女,配得上所有美好呢?
冯丽华抬头看着苏瑾,说:“那我就收下了,我也不知道会送你些什么好。”
苏瑾眨了眨眼,语气轻松:“你不是时不时有好东西就带给我吗?之前还给我送鱼了呢,那不是东西啊?”
冯丽华摇摇头:“那些东西怎么能跟这个比呢?一条鱼,几把青菜,都是些不值钱的。”
苏瑾笑着拍了拍她的手:“礼轻情意重嘛。再说了,咱们之间还用得着计较这些?”
冯丽华听了,心里一暖,但总觉得过意不去。她想了想,转移了话题:“对了,你是送安安去首都上大学吗?”
苏瑾点点头,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是啊,我们全家人都去了。先一起送了康康,再送安安。两个孩子都安顿好了,我们才回来。”
冯丽华感叹道:“你这两个孩子真是好啊!安安竟然考了全省第二,康康也那么争气,考上了大学。这是多少人想考也考不上的啊。”她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丝遗憾,“就像我们家雅笙,从小我对她抱了那么大的期望,她也没能考上……”
苏瑾轻声安慰道:“雅笙那时候录取率低,这几年录取率高了一些,要是她现在参加高考,说不定也能考上。”
冯丽华笑了笑,语气平静:“我就是随口感叹一下,这么多年了,有执念也早放下了。雅笙现在当老师当得挺好的,我也知足了。希望她以后教出来的学生能考上大学,也算是圆了她的梦。”
苏瑾点点头:“是啊,雅笙是个好老师,孩子们都喜欢她。”
冯丽华顿了顿,又说道:“安安能考上那么好的大学,我一点也不意外。倒是康康,真是让我惊讶。还记得他小学时候考试还不及格呢,没想到现在也这么争气。”
苏瑾笑了起来,眼里满是欣慰:“谁说不是呢?他也出乎我的意料。可能是他爸开导得好吧。有一次,他爸跟他谈了很久,从那以后,他就变了很多。再加上有他哥在身边,一起学习,多少也激励了他一些。”
冯丽华感慨道:“王司令真是个好父亲,也是个好丈夫。”
苏瑾点点头:“他确实是。对了,我过来的时候,看到有些田地在开垦,农民说是要种花卉,你知道是什么情况吗?”
冯丽华思索了一下,说:“这段时间确实有不少地方开始开垦荒地种花卉,听说是政府支持的项目,具体的情况我也不太清楚。可能你得去村里问问干部,看看他们是怎么安排的。”
苏瑾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沉默片刻后说道:“冯老师,我有些事,先走了,咱们下次再聊。”
“这么快就走了?我们才聊了几句呢,待会儿再多聊会儿嘛。”
“下次再说,”苏瑾轻笑着回答,突然想到什么,转身问道:“对了,你有自行车吗?借我骑一下。”
冯丽华略微愣了一下,问:“你去哪?”
“我去一趟镇政府。”
—
到了镇政府,苏瑾把自行车停好,走进了那栋典型的土木结构办公楼。
她推开门,走进大厅,看到几位村干部正坐在桌前讨论事情。大厅一角的公告板上贴着几份关于农业生产的公示。
她走向一位正在整理文件的年轻工作人员,轻声问道:“你好,请问农业办公室在哪儿?”
那人抬头看了看她,指了指楼上:“在二楼,左手边,你可以上去问问。”
“谢谢。”苏瑾道了声谢,快步上了楼。
二楼的走廊安静而简朴,一扇木门上贴着“农业办公室”的字样。她敲了敲门,得到允许后推门进去。屋里坐着两位干部,桌上摊着几份农田规划图,几本厚厚的农业手册。
“请问,您是?”一位中年干部抬起头,见她进来,带着些许好奇。
苏瑾微笑着走进来,轻声回答:“你好,我叫苏瑾,是守备区的军人家属。”她停顿了一下,见两位干部依然有些疑惑,便继续解释道,“几年前,我在昆市看到过一些外国的香水品牌,价格贵得很,每瓶几百块钱。后来才知道,那些香水是用花卉做的,尤其是玫瑰、茉莉这些花。”
她稍微停顿了一下:“所以,我对花卉的种植和利用很感兴趣。听说这段时间镇里开始开垦一些土地种花卉,我就过来了解一下政府关于花卉种植的政策,看看是否有机会能帮助农民发展这个产业,也许还能为我们这边的经济带来一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