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皇太极点了点头,沉吟片刻,又抬眼道,
“把能找到的炮弹、铅弹、铁弹都收起来,打包带回去。”
“你这是要干什么?”
阿敏突然问道,也不知他是何时过来的。
“找汉臣看看。”
皇太极沉声道,
“我怀疑明军有一种能发射2斤5两炮弹和子窠弹,且十分轻便的新式火炮。”
“或许李永芳、佟养性、鲍承先他们会知道些什么。”
他其实还有看走眼的地方,就是他所谓“明军”的主要武器并非威远铳,而是永明1617式。
威远铳需要两人操作,用三角支架辅助发射,
永明1617式燧发枪却只用一人操作,且无需支架辅助发射。
前者是重型火绳枪,后者是单兵燧发枪。
前者相对后者已经落后太多了。
“就算知道了又能怎样?”阿敏咬牙切齿,“难道就能给这一千名勇士报仇了吗?”
“当然能!”
皇太极斩钉截铁地道,语气森然,眼神阴冷如冰,
“这笔债,迟早要毛文龙千倍偿还!”
暮色彻底笼罩山谷,乌鸦的啼叫声此起彼伏,像是在嘲笑着这场一边倒的屠杀。
阿敏最后看了一眼满地残碎的尸骸,终于狠狠啐了一口,翻身上马。
“走!”
马蹄声渐远,只留下满谷的亡魂,在秋风中无声哀嚎。
……
1622年4月30日,天启二年三月二十。
李国助乘坐禺疆号重型护卫舰回到了永明城。
同行的运输船队也拉来了三千多名辽东难民,终于使南海边地的汉民人口达到了五万。
从去年九月起,运输船队就停止了往南海边地运人,转而全力接应辽南百姓从海上进入铁山。
直到今年西历4月1号,船队才恢复向南海边地运送难民。
这算是本月第二批运到南海边地的难民。
从去年十二月开始,毛文龙就已率部占领了椵岛,也就是后来的皮岛。
该岛位于鸭绿江口以东,朝鲜平安道铁山郡附近,
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成为毛文龙的抗金据点。
自他占领皮岛以后,朝鲜境内的辽东难民纷纷前往投靠,
导致公司一时很难再像去年那样轻松地招募到愿意来南海边地的百姓。
与商人相比,百姓们似乎还是更愿意相信朝廷。
要不是毛文龙站出来用自己的名誉作保,这六千人还未必能招满呢。
饶是如此,这六千人还是以老弱妇孺为主,青壮汉子很少,
因为他们大都跟着毛文龙当了兵,好在还有一些工匠跟了过来。
虽然毛文龙也很需要工匠,但在李国助承诺提供现成的军械物资以后,他就开始说服工匠们来南海边地了。
毛文龙也入了南海边地公司的股,目前持有的股份还不多,但等他开镇东江以后,股份肯定会持续增长。
李国助承诺给毛文龙的军械物资,有一部分是用后者应得的分红抵扣的。
随着毛文龙持有股份的增长,分红能抵扣的军械物资肯定会越来越多。
历史上明廷正式任命毛文龙为平辽总兵官,赐尚方宝剑,准其“开镇东江”还要等到五月。
自从去年八月底那次伏击以后,建奴就没有再继续追杀过毛文龙,只是时不时派少许侦骑游弋铁山近郊。
毛文龙在铁山招募到一定兵力后,也派兵与这些侦骑在铁山以北发生过小规模交战。
出于实战练兵的需求,金顺姬组建的新军也参加过这些小规模战斗。
他们装备的永明1617式燧发枪和3磅团炮给建奴的小股侦骑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使建奴更加不敢派大军进犯铁山。
不过皇太极倒是从逃回去的侦骑口中得到了一些“明军”的新式火器的情报。
到九月底后金主力撤回辽东,只留下500骑守义州。
到天启二年三月,李国助离开铁山前,后金完全撤离朝鲜,留守的500骑也走了。
除了去年八月底的那次伏击,及新军参与毛文龙与后金侦骑的小规模交战,其它都与历史上一样。
不过毛文龙倒是没再像历史上那样退去宣川避建奴的锋芒。
反而是皇太极不太敢来招惹毛文龙,得到些许“明军”的新式火器的情报后,就不敢再派侦骑来挑衅了。
虽然李国助在铁山给毛文龙留了精壮的辽东汉子,却没能改变历史,
毛文龙去年十二月移驻皮岛之时,手里依然只有三千战兵,其他精壮汉子都做了屯田兵。
随军家属、难民等非战斗人员倒是有数万之众。
到李国助离开铁山时,毛文龙手下战兵的装备水平依然很差,
武器匮乏,依赖朝鲜临时支援,水师船只也不足,主要靠缴获或征用朝鲜沿海渔船。
这也许就是那精壮辽东汉子没能都成为战兵的原因。
不过李国助倒是把金顺姬组建的三千新军租借给了毛文龙。
这支军队装备着三千支永明1617式燧发枪和30门3磅团炮。
仅从装备上看,绝对算得上一支当世强军。
何况去年九月,李国助就派张辉去南海边地调来教官,负责训练这支新军。
所以到十二月,他们已经是合格的线列步兵了。
至于30门炮,还是由参与那次伏击的120名专业炮手操作。
所以只要指挥得当,这支部队肯定能成为建奴的心腹大患。
说到指挥,因为是一支雇佣军,所以毛文龙对它并没有直接指挥权,只有合同规定的委托指挥权。
所谓委托指挥权,是指雇主将战术指挥权委托给雇佣军的专业指挥官,但保留战略决策权,如任务批准、预算控制等。
当然雇佣军的指挥权原则上是归雇主的,也完全可以通过合同得到直接指挥权。
但为了保证军团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李国助还是坚持只给毛文龙委托指挥权,毕竟后者并不熟悉线列战术。
这支军队的指挥官叫傅春,何锦、方胜、黄瑞郎、张寅等人分别任军师、副官、情报官、军需官等。
这几人都是公司里最早接受雷耶斯线列战术训练的一批人,也都在《台湾外记》里,与颜思齐结义的二十八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