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墙上的守卫们眺望着远方,警惕地注视着地平线上的一切动静。自从墨法合璧的政策推行以来,秦国国力大增,但也引来了六国的警惕与敌视。
\"传令下去,加强东南边境巡逻,魏楚联军已有调动迹象。\"嬴渠梁站在议事厅的沙盘前,神情凝重地下令。
商鞅抚须道:\"陛下,魏楚联军此次调动兵力超过二十万,意图明显是想趁我军主力在北方对抗赵国时,从南方偷袭。\"
嬴驷指着沙盘上的某处补充道:\"根据细作回报,魏国已派出主力精锐'铁壁'部队,他们尤其擅长攻城。若让他们攻下函谷关,咸阳危矣。\"
殿中气氛沉重,众臣面面相觑。函谷关乃咸阳东南屏障,若被攻破,秦国腹地将门户大开。
这时,一直静坐一旁的玄奇开口了:\"陛下,臣有一策,或可解此危局。\"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位身着墨色长衫的女子身上。两年来,玄奇不仅在机关术上大有建树,在军事谋略上也展现出非凡才华,成为嬴渠梁重要的军事顾问之一。
\"玄卿请讲。\"嬴渠梁示意她到沙盘前来。
玄奇走到沙盘前,指着函谷关说道:\"魏楚联军兵力虽众,但两国将领素来不和,协调困难。更重要的是,他们此次主攻的函谷关,正是我最近设计的新型防御系统试验地。\"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自信的光芒:\"若陛下同意,臣愿率领墨家机关班弟子,前往函谷关布置机关阵,让敌军有来无回。\"
商鞅微微蹙眉:\"以区区机关之术,就想抵挡二十万大军?恐怕力有不逮吧?\"
玄奇不慌不忙地答道:\"商大人明鉴。以往的守城之战,往往是以数量相当的兵力相抗衡。但我墨家新研制的连弩、地雷、烟幕等装置,可大大提升守城效率。若配合地形布置得当,一名士兵可当十人用。\"
嬴渠梁思索片刻,问道:\"函谷关守军只有两万,即使每人能当十人用,也不过相当于二十万,与敌军兵力相当,胜算几何?\"
玄奇微微一笑:\"陛下,墨家兵法讲究'先算后战',战前预判极为重要。臣推演过三十六种可能的攻防场景,胜算在七成以上。更重要的是,若能在函谷关挫败魏楚联军,将大大提升我军士气,震慑六国。\"
嬴驷眼前一亮:\"我赞同玄教习的计划。况且,如今北方赵军也有蠢蠢欲动之势,我军确实不能分兵南下。\"
嬴渠梁最终拍板:\"就依玄卿之策。玄卿统领墨家机关班,商卿派出精锐辅助,共同守卫函谷关。玄卿主战,商卿主守,务必协同配合,挫败魏楚联军!\"
---
十日后,函谷关外五里处,魏楚联军大营内,魏国大将魏庞与楚国将领屈跃正在帐中争执。
\"依我之见,应该立即发起进攻!拖延只会让秦军有更多布防时间。\"魏庞急切地说道。
屈跃冷笑一声:\"魏将军似乎太过急躁。我军远道而来,士兵尚未休整,骤然攻城,恐怕事倍功半。况且,函谷关地势险要,历来难以攻克。\"
魏庞拍案而起:\"屈将军,难道你忘了我们此行的目的?趁秦军主力在北方之际,速战速决!若拖延日久,被秦军察觉调兵遣将,我军将陷入被动。\"
两位将领争执不下,最终不欢而散。魏庞决定次日清晨,率魏军先行发起攻势,不再等待楚军。
黎明时分,晨雾弥漫,函谷关城墙上的守军一片静谧。远处,魏军的战鼓声逐渐响起,震撼山谷。
玄奇站在城头,静静地注视着远方逐渐清晰的敌军方阵。她身着轻便的战甲,腰间挂满精巧的铜制工具,一副指挥若定的模样。
\"玄教习,魏军来势汹汹,至少有十万之众,我军是否应先行迎敌?\"守将李陵焦急地问道。
玄奇摇头:\"不必。让他们靠近些。\"
她转身对身后的墨家弟子吩咐道:\"传令下去,第一阵准备。\"
城墙上,守军士兵有条不紊地就位,墨家弟子们则在各个位置检查着事先布置好的机关装置。一些看似普通的城垛下,隐藏着复杂的机簧结构;城墙外的开阔地上,则埋设了无数精心伪装的陷阱。
魏军步步逼近,前锋部队已经进入射程范围,却发现城头上的秦军异常安静,连箭矢都不曾发出一支。
\"秦军这是怕了吗?\"魏庞骑在马上,不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