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1943年,英格兰开始对德国占领下的法兰西以及德国本土进行昼夜不停的轰炸,这无疑给德国本就不多的产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最后,白头鹰国也加入了轰炸】
【而正是由于白头鹰国的b-17轰炸机的强大威力,德国的飞机遭受了极其惨重的损失】
【这迫使德国不得不将其原本就相当有限的产能分散投入到高射炮等防空武器的生产之中,这样一来,海军和空军所需要的钢材供应便进一步受到挤压】
明朝
太子看着天幕,缓缓说道:“问题是集中爆发了。”
朱棣坐在一旁,沉默片刻后,点头表示同意:“不错,朕代入进去想了想,确实没有什么好办法。之前德国都无法打开突破口,此时更不可能。”
太子叹了口气,接着说道:“xtL难道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吗?”
朱棣也跟着叹了口气,他的目光落在天幕上,说:“怕是没有退路了吧。”
【然而,在这场激烈的战争中,德国也有亮点,那便是夜战的斜乐曲武器系统】
【这种独特的武器系统被固定安装在飞机的后背上,能够向斜上方开火,形成一道密集的火力网】
【有了这种武器,德国的飞机就无需冒险飞到危险区域,便可获得相对安全的攻击阵位】
【这一创新举措使得盟军轰炸机的损失瞬间飙升了五分之一】
【不过,从整体来看,尽管德国在战争期间生产了高达十几万门的防空炮,但是却没有起到太多的作用】
【第八】
【有传言称在巴尔干战役中,xtL为了支援意呆利,导致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推迟了一个月】
【要知道,当德军完成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后,苏联仅剩下10万残兵败将,但德军却无法继续向前推进】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便是泥浆期的到来】
【如果德军能够早一个月发动巴巴罗萨计划,那么情况或许会有所不同】
【或许他们有可能将战争拖入巷战阶段】
秦朝
扶苏皱起眉头,若有所思地说道:“父皇,依儿臣之见,这个说法似乎有些勉强了。”
秦始皇听闻此言,饶有兴致地问道:“哦?为何如此说呢?”
扶苏解释道:“父皇,您看那德国进攻巴尔干时,虽出动了第12集团军,但相较于其总兵力而言,人数似乎并不算多。”
秦始皇微微一笑,回应道:“话虽如此,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毕竟德国在其他方面也牵扯了不少精力,所以这对他们的整体战略布局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而在巴尔干半岛,德军同样未能占到太多便宜】
【巴尔干地区素有“火药桶”之称,其局势异常复杂和动荡】
【有消息说,二战中德国在巴尔干累计损失了50万人】
明朝
太子继续说道:“父皇,您看,这样做岂不是吃力不讨好?德国从中得到了什么呢?”
朱棣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回答道:“也许德国得到了意呆利的友谊吧。”
两人对视一眼,突然间都笑了出来。
过了一会儿,朱棣收敛笑容,严肃地说:“面对意呆利这样的国家,还是要慎重。虽然他们的实力有限,但也不能轻易将他们推到对立面去。”
太子连忙应道:“儿臣明白,请父皇放心。”
【第九】
【就是进攻苏联了】
【早在之前,德国就已经精心策划了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
【这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庞大的计划了】
【元首对巴巴罗萨计划寄予了极高的期望,他坚信这个计划能够让德国一举击溃苏联,从而实现他称霸欧罗巴洲乃至世界的野心】
【然而,苏联拥有辽阔的国土纵深,这使得德军的闪电战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
【首先,xtL错误地估计了苏联的潜力,他认为德国军队可以在四个月内就消灭苏联】
【结果却被苏联的“影子师”硬生生地拖到了冬季】
唐朝
李世民眉头紧皱,一脸难以置信地说道:“四个月?这难道是在跟朕开玩笑吗?xtL难道没有看到苏联有多大吗?就算是只计算其精华地区,也至少是多个法兰西的大小了!”
房玄龄连忙解释道:“陛下,也许是xtL对他的闪电战战术过于自信了,而且一开始的时候,德军的进攻确实非常顺利。”
李世民摇了摇头,叹息道:“可是一旦开战,就没有回头路了啊。并非朕胆怯,只是面对如此庞大的一个国家,还是需要深思熟虑再做决定。”
房玄龄点头应道:“陛下,还有英格兰呢。”
李世民若有所思地说:“嗯,没错,这么一说朕觉得德国现在似乎已经被逼到了绝路上。”
【那么,究竟什么是“影子师”呢】
【在苏联,有一种特殊的做法,那就是将已经被淘汰的武器进行封存处理】
【不仅如此,苏联还会安排专人对这些封存的武器装备进行保养和维护,以确保它们在需要时能够正常投入使用】
【更有趣的是,在和平年代,苏联军队的每个主力师都配备了一名师长和两名副师长,这意味着每个师实际上有双主官】
【当战争爆发时,苏联会留下一半的人员,而这恰好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师】
【这一策略的巧妙之处在于,当德国在战争的第一年成功消灭了苏联的400个师时,苏联却能够迅速补充800个师】
【这种看似神奇的现象,正是“影子师”策略的功劳】
秦朝
秦始皇说道:“不错的做法。即便新组建的部队不如老牌部队那般强大,但总归比从头开始重新组建军队要来得快些。”
扶苏点头表示赞同,然后说道:“儿臣倒是想起了德国培养陆军的方式,他们似乎是让每个人都具备军官的素质。”
秦始皇略作思考,说道:“苏联的军队数量已然众多,这种方法对他们来说或许并非必需。但是,这确实不失为一种能够迅速扩充军力的途径。”
扶苏赶忙说道:“儿臣也只是随口一说,仅供父皇参考罢了。”
秦始皇摆了摆手,笑道:“你啊……”
扶苏话题一转,问道:“儿臣是否应该先恭喜父皇呢?”
秦始皇凝视着扶苏,眼神深邃,缓缓说道:“且慢,此事尚无定论。”
扶苏说:“儿臣知道了。”
【除此之外,苏联所使用的铁轨还是老式的沙俄铁轨,这种铁轨与德国的铁轨在宽度和枕木数量上都存在明显差异】
【这意味着德国必须对其境内的铁路设施进行大规模改造,以确保火车能够顺利运行。这对于德国的后勤部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汉朝
汉武帝皱起眉头,若有所思地说道:“那德国要费多少功夫啊!这苏联难道是故意这么做的吗?”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疑惑。
卫青赶忙回答道:“陛下,不管苏联是否故意如此,结果都是德军受阻。”
汉武帝微微颔首,表示同意卫青的看法。
他接着说道:“物资补给的重要性,朕自问还是有所了解的。但德国前线至少有300万人,这相当于把朕所能出动的军队扩大了10倍啊!”
【在铁路无法延伸到的地区,德国只能依靠汽车来进行运输补给】
【但是,苏联的公路状况却令人堪忧】
【这些公路不仅路面状况极差,而且在风吹过时会扬起漫天尘土】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每当大雨过后,那些原本标注为公路的地方,就会因为军队的频繁通过而被践踏成一片泥泞不堪的沼泽】
【如此糟糕的后勤保障条件,使得德军根本无法及时、充足地将补给物资运送到前线】
【这无疑对德军的作战能力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唐朝
李世民面色凝重地说道:“这战败的苦果,恐怕早在此时便已悄然埋下了啊。”
程咬金闻言,赶忙附和道:“陛下所言极是!若是微臣率军出征,定然早已准备撤退的预案了。这德国难道就不担心吗?”他的语气中充满了疑惑和不解。
李世民微微颔首,解释道:“正因如此,德国才会急于发动进攻。他们深知时间紧迫,若不能迅速取胜,局势恐怕会对他们愈发不利。而且,你难道没有察觉到吗?苏联的发展相对而言还是较为落后的。”
程咬金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反驳道:“陛下,苏联可是拥有数百万雄兵啊!如此规模的军队,怎么能说他们落后呢?”
房玄龄在一旁插话道:“陛下的提醒,让微臣恍然大悟。毕竟,有时候基础建设的差距确实决定了很多问题。这也正是xtL为何如此有信心能在短短四个月内……”
话未说完,李世民便长叹一声:“哎,这局势看着就令人绝望啊!”
【苏联那可怕的战略纵深是他们最好的防线】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即使没有守军的不断袭扰和狙击,仅仅是漫长的行军路程,就足以让无数坦克报废】
【这种情况在德前期顺利推进的同时,消耗掉了大量的装甲部队】
【而频繁的战斗更是雪上加霜,也使得武器装备的消耗速度远远超出了预期】
【原本精锐的部队在长时间的分散中损失惨重】
【这些问题在莫斯科会战以及慈父格勒会战中集中爆发,成为了德军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汉朝
卫青突然指着天幕,惊讶地说道:“陛下,您看,这坦克居然是有磨损度的!”
汉武帝闻言,眉头皱得更紧了,他喃喃自语道:“这与朕原本的想法有些出入啊。朕对这坦克的期待,也因此降低了不少。”
卫青连忙解释道:“陛下,虽然这坦克存在一些问题,但它在战场上仍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汉武帝沉默片刻,然后缓缓说道:“可是,德国似乎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些坦克啊。”
卫青想了想,提出了一个猜测:“陛下,会不会是xtL他们打算先攻破莫斯科,然后再补充磨损的坦克呢?”
汉武帝听后,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叹息道:“那可真是……”
【而古德里安曾经提出过一个重要的观点,他认为德国装甲师的坦克数量应该达到360辆,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装甲师的战斗力】
【然而,由于德国在战争期间急速扩军,装甲师的实际坦克数量只能维持在220辆到280辆之间,德国可谓是顶着三分之一的空缺打到了末日】
【不仅如此,在东线德军中,有三分之一的部队所使用的重型武器装备竟然都是德国的战利品】
【这些战利品包括各种类型的卡车,而这些卡车的来源非常广泛,来自战败的法兰西、比、荷以及丹等国家】
【这些国家的卡车型号繁多,多达数十种,不同型号的卡车在维修、零部件供应和操作方面都存在差异,这使得后勤运作变得异常复杂和混乱】
宋朝
岳飞一脸凝重地说道:“真是没想到啊,情况远比我预估的要严重得多,居然还隐藏着这么大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还是无解啊!”
张宪在一旁附和道:“是啊,大哥,我也有同感。我觉得德国现在就像个突然暴富的暴发户,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强大,但实际上内里却存在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岳飞微微点头,表示认同张宪的看法,接着说道:“你说得对,这就是德国大规模扩军带来的弊端啊。”
张宪皱起眉头,思考片刻后说:“那德国也是在做取舍啊。”
岳飞表示赞同,他说:“只可惜,德国选择了将问题都积压到后勤方面去解决,这可不是长久之计啊。”
【而整个东线的超过600万轴心国部队从未能够同时行动起来】
【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三路出击的策略,也不是不想实现三路开花的战略目标,而是因为根本无法做到】
【因为没有足够的物资支持所有部队同时行动】
宋朝
张宪不禁感叹道:“大哥,六百万部队,真是让人惊叹不已啊!”
岳飞看着远方,若有所思地说:“确实如此,这就是大军团作战的壮观之处。不过,这对我们来说还是太遥远了,我们还是先把目光放在眼前的局势上吧。”
说完,他转头看向远方,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喃喃自语道:“应该快出结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