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风,带着桂花的甜香,轻柔地拂过汴京城的大街小巷。
中秋佳节的喧嚣还未完全散去,空气中还弥漫着节日的余韵。
但对于大宋的太子晁雄征来说,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翌日清晨,旭日初升,金色的阳光洒在皇城朱红的宫墙上,更添几分威严。
晁雄征早已换下节日盛装,一身素色长袍,显得格外精神。
他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向早已等候在宫门外的马车。
“去太学。”他简洁地吩咐道,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马车辚辚,驶出宫门,向着太学的方向而去。
沿途的百姓纷纷驻足观看,窃窃私语。
自从这位年轻的太子监国以来,一系列的新政让大宋焕发出新的活力,百姓们对这位年轻的太子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太学,大宋最高学府,此刻正笼罩在一片肃穆的氛围之中。
太学长官早早地率领几位官员等候在门口,一个个衣冠楚楚,神情紧张。
他们知道,今日太子殿下要来太学讲学,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马车缓缓停在太学门口,晁雄征从马车上走下来,目光扫过迎接的众人,微微点头示意。
太学长官连忙上前行礼:“臣等恭迎太子殿下!”
“免礼。”晁雄征淡然说道,随即迈步走进了太学的大门。
太学的大堂内,早已挤满了人。
除了自愿前来听讲的太学生之外,还有不少闻风而来的官员,甚至还有一些好奇的百姓。
大家都想亲眼目睹这位年轻的太子是如何讲学的。
晁雄征环视一周,看到济济一堂的人群,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
他知道,今日的讲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授课,更是一场思想的碰撞,一场新旧观念的交锋。
“诸位,”晁雄征的声音在大堂内回荡,“今日孤来此,是为了与诸位共同探讨一门新的学问——数学。”
他的话音刚落,大堂内顿时响起一阵嗡嗡的议论声。
数学?
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陌生的词汇。
在他们看来,算术不过是商贾之术,与治国安邦的大道理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太学长官也有些担忧地走到晁雄征身边,低声道:“殿下,这数学之道,恐怕……”
晁雄征明白他的意思,微微一笑,说道:“无妨,孤今日就是要让大家看看,数学的魅力所在。”
说罢,他转身走向大堂中央的讲台。
两名亲兵早已将一块巨大的黑色木板挂在了墙上,旁边还放着一盒白色的粉笔。
“殿下,这……”太学长官从未见过这样的东西,不禁有些疑惑。
“这是黑板,这是粉笔,”晁雄征解释道,“有了它们,教学就更加方便了。”
他拿起一根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几个数字:1、2、3……
众人看着这些奇怪的符号,都感到一头雾水。
这些符号究竟代表着什么?
它们又有什么用处呢?
晁雄征没有理会众人的疑惑,继续在黑板上写着,同时开始讲解:“这些符号,代表的是数字,也就是数量……”
为了方便讲解,晁雄征还让人提前印制了一些简单的教材,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是……”众人翻看着手中的书册,上面除了那些奇怪的数字之外,还有一些更加奇怪的符号:+、-、x、÷……
“这些是加减乘除的符号,”晁雄征解释道,“它们可以用来进行各种数学运算……”
他一边讲解,一边在黑板上演示,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大堂内,起初还有些嘈杂,但随着晁雄征的讲解,渐渐安静下来。
大家都开始认真地听着,看着,思考着……
一些太学生开始尝试着用手中的书册进行简单的计算,脸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
“原来如此!”
“竟然如此简单!”
“这数学,还真是奇妙!”
然而,也有一些太学生对这门新的学问充满了抵触。
“这算什么学问?不过是些奇技淫巧罢了!”一个太学生不屑地说道。
“就是,我们读圣贤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哪里需要这些旁门左道?”另一个太学生附和道。
晁雄征并没有理会这些反对的声音,继续着自己的讲解。
他知道,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会遭到一些人的抵触,这是不可避免的。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中午。
“好了,今日就讲到这里,”晁雄征放下手中的粉笔,说道,“明日继续。”
众人这才从沉思中惊醒过来,纷纷起身,向晁雄征行礼致谢。
晁雄征在太学长官的陪同下,来到了太学的食堂。
“殿下,今日的午膳,已经准备好了。”太学长官恭敬地说道。
晁雄征点点头,在餐桌旁坐下。
“殿下,这黑板和粉笔……”太学长官忍不住问道。
“哦,这黑板和粉笔啊,都是些小玩意儿,”晁雄征夹起一块豆腐,轻描淡写地说道,“方便教学而已。”
太学长官却看得两眼放光,这哪里是小玩意儿,简直是神器啊!
想想以往太学的先生们,要么拿着竹简摇头晃脑地念,要么在地上写写画画,尘土飞扬不说,还看不清楚。
这黑板粉笔,干净利落,一目了然,简直是教学的一大进步!
“殿下真乃神人也!”太学长官由衷地赞叹道。
晁雄征只是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他心里清楚,这黑板粉笔,不过是些小伎俩,真正的变革,还在后头呢。
上午的课,晁雄征讲授了阿拉伯数字和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这些新奇的符号和概念,让太学生们大开眼界。
他们像一群嗷嗷待哺的雏鸟,贪婪地吸收着新的知识。
“原来算学还可以这样学!”
“这些符号,真是太方便了!”
“殿下讲得真好,我从来没听过这么有趣的课!”
赞叹声此起彼伏,晁雄征听着,心里也颇为得意。
他知道,自己正在改变着这个时代,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新事物。
下课后,一个身穿儒衫,头戴方巾的太学生站了出来,拱手说道:“殿下,学生有一事不明。”
“讲。”晁雄征放下手中的教材,示意他继续说。
“殿下所授之书,为何不用我华夏之文字,而用这等俚俗之白话?岂非有辱斯文?”
这太学生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在大堂内回荡。
周围的太学生们顿时安静下来,目光都集中在了晁雄征身上。
晁雄征早就料到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他微微一笑,说道:“这位同学,你说的没错,孤这书,用的确实是白话。但,这白话,有何不好?”
“白话粗鄙,难登大雅之堂!我华夏之文字,博大精深,岂能与这等俚俗之语相提并论?”那太学生语气坚定,寸步不让。
“粗鄙?俚俗?”晁雄征反问道,“孤这书,用的都是通俗易懂的语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能够学习。难道,只有那些佶屈聱牙的文字,才算是斯文吗?”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那太学生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晁雄征打断:“好了,今日就到这里。愿意继续学习的,留下。不愿意的,可以离开。”
他的话音刚落,大堂内便响起了一阵骚动。
一些太学生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离开了。
还有一些太学生,则坚定地留了下来。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却又充满了挑战。
近午时,晁雄征结束了第一天的教学。
太学长官热情地邀请他在太学用午膳。
晁雄征欣然应允。
午后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身上,让人感到一阵惬意。
用过午膳后,晁雄征并没有继续授课,而是带着太学生们参观了太学。
“这是藏书阁,里面收藏了大量的古籍……”
“这是天文台,可以用来观测天象……”
“这是演武场,可以让太学生们锻炼身体……”
晁雄征一边走,一边讲解,气氛轻松而平和。
太学生们也渐渐放松下来,开始主动与晁雄征交流。
“殿下,这数学,真的很有用吗?”一个太学生问道。
“当然有用,”晁雄征笑着说道,“它可以用来计算田亩面积,可以用来计算商业利润,甚至可以用来计算行军布阵……”
“那,我们以后都要学数学吗?”另一个太学生问道。
“这要看你们自己,”晁雄征说道,“孤只是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至于学不学,学多少,都由你们自己决定。”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太学的屋檐上,更添几分古朴的韵味。
晁雄征站在太学门口,看着渐渐散去的太学生们,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殿下,”太学长官走到他身边,低声说道,“明日,恐怕……”
“明日?”晁雄征转过头,目光炯炯,“明日,会有更多的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