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信闻言脸皮微微抽动,他想要阻拦,却没有任何的理由再拦着陆飞。
满剌加国王子伊斯坎达尔也说道:“父王,陆大人说得对,我们已经没有第二条路了!请父王下王命吧!”
国王拜里米苏拉面上露出痛苦之色,一咬牙一闭眼:“传吾王命,调东兰回防!华富里、洛坤都不必理会,火速班师回朝!”
达尔信闭上了眼睛,无声叹息,完了!他家族在洛坤到华富里沿途的投入,都完了!白花花的银子打了水漂,比杀了达尔信还难受!
满剌加国退无可退,被动与汉国交战。
翌日,汉国对马关展开猛攻,可怜马关老旧的城防,遭遇了当代最锐利的武器进攻。
轰隆隆!到了正午时分,马关最薄弱的城墙竟然被轰地倒塌,露出一个缺口来。
汉军长驱直入,用了仅仅一日时间,便攻克了马关。
满剌加国国王拜里米苏拉仓皇逃窜,领着文武官员和残兵败将,逃往都城淡马锡!
李善长留下三千汉军,驻守马关,随后率领汉军主力兵围淡马锡,五日时间,前后增兵三万。
等到五日后,五万大军将淡马锡的四周围起来,隔绝了淡马锡与外界的联系。
李善长旋即派出飞机,在淡马锡上空洒落传单,瓦解淡马锡内军民的士气。
传单上写的内容一共有四点:
第一,我们汉军为啥来打淡马锡?因为你们暹罗国国王对我汉国先不敬,我们报复有理有据。
第二,你们的援军回不来,我汉军已经把守住了沿途的要塞,挡住了东兰,你们已经成为孤军!
第三,汉皇陛下宽宏大量,谁主动弃暗投明未来汉皇陛下就会重用谁。
第四,汉军是仁义之师,汉皇陛下有过军令,城破之后对百姓与富户人家,会秋毫无犯!
所谓“上兵伐谋”,李善长先后通过威慑李进再发送传单,将淡马锡之内的人心搅乱。
尤其是第三条,对于非王室的大贵族来说,诱惑力极大,有些人已经开始摇摆不定。
淡马锡城,风雨飘摇!
……
暹罗国,阿瑜陀耶。
王宫中,暹罗国王拉梅萱连日来的愁容尽退,他兴奋地扬起书信,道。
“苍天有眼!苍天有眼!满剌加国多行不义必自毙!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臣公们闻言都在纳闷,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大将披耶道:“陛下,满剌加国发生何事了?让您这么高兴?请陛下明示。”
“拜里米苏拉那个蠢材,羞辱汉皇,结果被汉国出动水师,一举灭了满剌加国全部的战船!哈哈哈哈!”
拉梅萱不禁喜形于色,道。
“如今汉国已经攻克了马关,兵围淡马锡,我暹罗国的机会,终于来了!”
披耶脸色变了又变,问道:“汉国居然能一战灭了满剌加国的水师?这怎么可能?”
暹罗国也有水师,不过论水师的强悍比不上满剌加国。
以满剌加国水师之强,一战便被歼灭?汉国的水师,难道是天神下凡?
暹罗高僧戒嗔轻声解释道:“披耶将军,汉军出动了一种新式战舰,名为‘卫青战舰’,威力无穷。”
“满剌加国的龟甲船,被四艘‘卫青战舰’击溃,所以,满剌加国水师才被歼灭。”
暹罗财政大臣契奇倒吸一口凉气,道:“‘卫青战舰’那般厉害,岂不是也能轻易摧毁我国水师?”
“汉皇李善长究竟还藏了多少底牌?此人太可怕了,汉军不可力敌!”
拉梅萱摆了摆手,语气轻松愉悦。
“汉国为我国解了燃眉之急,我暹罗国也要礼尚往来,为汉国拖住满剌加国!”
“披耶,你立刻率领本部人马前往华富里,记住,要尽量拖住满剌加国大军回防!”
拉梅萱轻声说道。
“让汉军先与淡马锡的守军互相消磨,等消磨得差不多,再放东兰归去。”
“我暹罗国一边收复失地,一边坐山观虎斗,岂不痛快?哈哈哈哈哈!”
拉梅萱算盘打得噼啪响,甚至还想要在收复洛坤之后,进攻满剌加国边城,来个开疆拓土。
几乎在同时,暹罗中部大城华富里外,满剌加国军大营。
统帅东兰也收到了一封书信——国王拜里米苏拉的书信,命东兰不顾一切回防。
东兰得知国家海军溃败,马关失守,汉军进攻淡马锡后,吓了一跳。
东兰不愧是拜里米苏拉身旁爱将,虽忧心如焚但东兰并未丧失理智。
他挑选了五千人,以及一位勇猛的将官留守大营,为大军撤退争取时间。
随后,东兰趁着夜色带领军兵连夜撤退,什么辎重都不要了,他只要尽快回防!
东兰的果决为满剌加国争取了一线生机,只要在城破前满剌加国坚持住,他们就有机会击退汉军!
九月,秋风起,满剌加国都城淡马锡却战火绵延。
四面城池,每一日都要遭受汉国猛烈的炮击,以及汉国将士潮水般的猛攻。
战争持续到第五日,淡马锡守军死伤惨重,四面城池守军殒命超四千人,伤者不计其数。
淡马锡本来的守军便不多,加上从马关撤退的残兵败将,总数不过两万五千人左右。
分散到四面城池,一面城池守军大概在五六千人左右,伤亡与日俱增让守军士气低迷。
淡马锡,贵族达尔信府邸。
轰!轰!轰!
入夜后,还偶尔能听到汉军的炮火声,达尔信与一群贵族,密会于宅邸密室。
“汉军的炮火连续打了五日,怎么还这般充足?他们的弹药无穷无尽?”
一年迈的老者自言自语,满面愁容地说道:“这样下去一旦城破,汉军恐怕会屠城啊!”
老者身旁一中年人微微颔首,道:“汉皇陛下虽然下了命令,但进攻时日一长,汉军死伤多难免会带着怒气。”
“吾等家中殷实,万一汉皇陛下管不住他们,遭殃的第一个就是吾等了,达尔信大人,您说呢?”
来到达尔信家中的贵族,有九人,都以达尔信马首是瞻。
他们齐齐望向达尔信,就听达尔信说道:“日落前,王宫里送来了书信,殿下说,要让本官来组织,从城中各家抽调护院、小厮。”
达尔信笑了笑,道:“瞧见没?守城的人不够了,要从咱们的身上捞壮丁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