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接上回)
刘公公说道:“王后娘娘,老臣以为去柳家村是可以,不过不能就王后娘娘和老臣两个去,怎么着也得告诉将军一声,这样他也好派人保护您的安全,不然娘娘这边有个什么闪失,老臣可独自担不起这个责任啊。”
王后笑道:“看你说的,刘公公。本宫之所以不愿意告诉将军,一来,你没看见大家都在忙嘛?现在全军上下就你与本宫闲着无事可做。二来,不就是去柳家村转转,柳家村离这里不远,我们就当出去散散步,看看就回来,要不了多久。本宫既然打算微服私访,就不要弄出太大的动静。”
刘公公闻言,想了想,说道:“好吧,既然王后娘娘如此坚持,老臣遵旨就是。”
于是王后娘娘和刘公公换了便装,出了军营。然后王后拄着那根凤凰拐杖,在刘公公的陪同下,向着柳家村的方向而去。
然而,王后与刘公公刚走出没有多远,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便从身后传来。王后笑道:“看来,有人要打扰咱们的清静了。”
刘公公问道:“王后娘娘的意思是说?”
王后笑道:“瞧吧,一定是将军来了。来,刘公公你且找个地方,扶本宫坐下,将军这一来,定是有要事相说,我们一时半会儿恐怕是走不了了。”
刘公公闻言,连忙停下脚步。他环顾四周,很快便发现了路边有一块平整的石头,于是将王后搀扶过去坐下。
马蹄声由远及近,刘公公望去,只见马蹄所到之处,一片尘土飞扬。又过了一会儿,刘公公才看清了来人的身影,果然是将军带人策马赶来。骑在马背上的将军也远远地发现了前面的王后娘娘和刘公公,于是没等骑到眼前,便翻身下马,身后的众人也赶紧跟着下马。将军小跑着来到王后的跟前,对着王后躬身行礼道:“末将参见王后娘娘。”
王后说道:“将军,不必多礼,你的消息可够灵通的,本宫才出门,你就找来了。”
将军说道:“末将刚刚巡视回来,就听守卫说,王后娘娘和刘公公便衣出门了,而且没有带亲兵,于是末将就跟着追了出来。”
刘公公笑道:“刚才王后娘娘一听这马蹄声,就知道是你来了。”
王后笑道:“ 本宫在军营里待着有些闷,就打算和刘公公出来走一会儿,透透气。你们总是不放心本宫,放心吧,将军,我们不走远,就去前面的柳家村转转,保证不耽误行军大事。”
将军闻言,笑道:“王后娘娘,这里毕竟比不得边境,越往前走,情况就越复杂,行军是大事,娘娘的安全更是大事。所以末将一听说娘娘没有带亲兵护卫就出门了,实在是放心不下。末将必须确保娘娘不能有任何闪失。”
王后听了,点点头,说道:“好,那你的意思是本宫现在就跟着你回去?”
将军连忙摆摆手,解释道:“哦,不,王后娘娘,末将不是这个意思。末将是说,王后娘娘出去转转,看看,散散心,可以,但起码得带上亲兵卫队,这样才能确保您的安全,末将也才放心。”
刘公公说道:“将军说的何尝不是呢?娘娘出发前,老臣也是说最好带上亲兵卫队,以确保安全,可娘娘就是不肯。”
王后说道:“本宫落难时,曾经得到过柳家村的帮助,但一直没有能当面感谢过他们。所以本宫一直有个心愿,就是想去柳家村看看。那村子不大,也就百十号村民,也都是些乡里人家,平时也没见过什么大的阵仗。若是本宫带上亲兵卫队,前呼后拥,刀枪剑戟的,那还不把他们吓着了。本宫也是于心不忍,接下来看将军怎么说?”
将军笑道:“末将不敢违拗王后娘娘的心愿,同时也非常理解王后娘娘体谅村民的心情。不过,娘娘的安全也是末将的职责所在。如果娘娘坚持要去,但又担心会惊扰村民,那末将倒有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一旁的刘公公忙问道:“哦,是什么方法,将军快说来听听。”
将军笑道:“其实很简单,就让亲兵卫队化装成普通百姓跟着您们,这样既不会惊扰到村民,也能确保娘娘的安全。不知娘娘意下如何?”
王后闻言,摇摇头,说道:“将军,不用如此麻烦。本宫只是想微服私访,感受一下就可以了。你放心吧,本宫速去速回,不会耽误太久。将军,你可要成全本宫这个小小的心愿啊。”
将军闻言,把目光投向刘公公,问道:“刘公公,要不您再劝劝王后娘娘?”
刘公公笑道:“将军,咱家看,我们就遂了娘娘的这个心愿吧。一来,娘娘和咱家都是便装打扮,别人认不出来。其次,娘娘身边还有咱家呢,咱家会寸步不离地跟着娘娘,时刻保护着她老人家的安全。再说娘娘微服私访,除了我们几个,再无他人知晓,我们快去快回,问题应该不大。”
将军听了刘公公的话,沉思片刻,然后问王后:“敢问娘娘,这柳家村您可曾去过?对那里可否有些了解?”
王后轻轻地摇了摇头,答道:“将军,本宫和太子被发配边境时,打柳家村旁边经过,原本要去看看的,后因为发大水,就绕道走了。”
将军闻言,又接着问道:“看来那里也没有人认识娘娘。”
王后摇了摇头,说道:“那里没有人认识本宫,所以你们不用担心本宫会被认出。”
将军闻言,说道:“听娘娘如此说,末将也就放心了许多。”
王后问道:“将军,刘公公,你们可想知道本宫今日为何坚持要微服私访柳家村吗?”
刘公公笑道:“不瞒娘娘说,老臣心里确实有这个疑问,想问,可又不敢问?”
刘公公的一番话把众人说乐了。将军说道:“末将心中其实也觉得奇怪。一路行军,经过村庄也不少,可王后娘娘总是怕惊扰了百姓,从没有去过。然而这次经过柳家村,王后娘娘却坚持要去,末将心想,王后娘娘是否曾经在那里经历过什么?但方才又听娘娘说,您又从未去过那里。末将也就更加疑惑不解了,但末将心想,娘娘此举必定有您的深意。”
王后闻言,她轻轻地点了点头,说道:“这说起来,话就长了,今就长话短说。当初本宫和太子爷被从京城发配到边境,一路上风餐露宿,跋山涉水,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所受的这些苦现在想起来,就如发生在昨日一般,让人难以忘怀。”
“所幸的是,一路上,我们也得到了许多百姓的无私帮助。有时找不到客栈,就到百姓家投宿,他们从不因为我们是罪人而把我们拒之门外,相反他们热情地挽留我们,还总是把最好的房间让给我们。”
“许多百姓的生活并不好过,有时他们自己吃糠咽菜,却总是把最好的留给本宫和太子爷吃。”
“每当他们拿出自己平时都舍不得吃的食物,却硬要本宫和太子爷吃的时候,本宫的心中真是五味杂陈。本宫和太子爷哪里吃得下去呀,那可是他们辛辛苦苦攒下来,以备最艰难的时候才吃的食物。他们见本宫和太子爷不吃,竟然还跪在我们面前,求着我们吃下去。”
“楚国百姓们的那份恩情,本宫和太子爷永远铭记在心。虽然本宫看不见他们的模样,但他们的善良永远留在了本宫的心里。”
“有一次,本宫和太子到了华城,也就是如今现在的柳城,太子忽然身染重病,高烧不退。本宫心急如焚,请了柳城里好多的大夫前来诊治。可是他们面对太子的病情,都束手无策。眼见着太子病情加重,奄奄一息,本宫也焦急万分,就在这时有人告诉本宫,说城外的柳家村有位郎中,擅长各种疑难杂症,医术名扬附近十里八乡。郎中姓李,人称李老汉,后来本宫也听人说,他还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三老之一。”
“本宫闻言,就要派人去请李老汉,可别人告诉本宫,说那李老汉年事已高,腿脚不便,要看病非得把病人送到他那里才行。”
“就在本宫准备请人把太子送到柳家村给李老汉看时,不知怎地, 柳家村的村民们也得知太子生病的事情。他们二话不说,连夜便派人用担架把太子送了过去。李老汉看了太子的病,当即开了一副药方。可配药材时,又发现恰好缺了两剂药材,于是村里的三老又发动村里的男女老少,前往山里采药。”
“他们不畏艰难险阻,连夜进山,终于采齐了所需的药材。熬好了药,让太子喝下,当即太子便有了反应。柳家村的村民们怕本宫担心,又派人连夜传话给本宫,让太子病情已经得到控制,让本宫无须担心。本宫对柳家村的乡亲们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本宫本想等太子痊愈后,亲自前往柳家村去当面感谢那些善良的村民们。可不幸的是,随即柳家河突发洪水,渡船无法通行。再加上要赶,所以那次最终未能成行。但打那时起,本宫就在心中立下了心愿,只要有机会,本宫一定要亲自去柳家村,感谢他们对太子的救命之恩。”
“如今,本宫随大军再次经过此地,虽然太子不在身边,而且本宫也是囊中羞涩,但这无妨。本宫还是决定先微服私访去看看,以了本宫曾经的心愿。本宫也要告诉村民,他们的恩情,本宫永远铭记在心。等本宫回了京城,再好好地犒赏他们。”
“说出来呀,也不怕刘公公和将军笑话,人年纪大了,也就容易多愁善感。每当本宫回想起这些往事时,心中总免不了一番感慨。”
将军听罢,深情地说道:“王后娘娘,这乃是人之常情。娘娘宅心仁厚,平时对待百姓,就如待儿女一般,所以百姓也把王后的恩情记在心里。”
王后笑道:“话呀,本宫都说完了,去柳家村的事就这样定了,本宫与刘公公速去速回就是,你们不需要担心。好了,将军,现在该轮到你说你的事了。”
将军闻言,也笑道:“哦,末将确实有些事儿要禀报王后娘娘。要不末将等王后娘娘从柳家村回来以后再禀报也不迟,不知娘娘意下如何?”
王后却摆摆手,说道:“不,将军,公为先,私为后。去柳家村是私事,你要说的是公事,是关乎国家安危的大事,孰轻孰重,本宫心中自有衡量。将军,你有何事,只管说与本宫听。只是暂时委屈了将军和刘公公,出了军营,本宫无座可赐,所以本宫坐着,你们只得站着了。”
王后的一番话把众人都说乐了。将军闻言,也笑道:“王后娘娘,末将也是您的兵,您让末将站三天三夜,末将也心甘情愿,绝无丝毫怨言。能为娘娘分忧解难,是末将的莫大荣幸。”
王后听了,打趣道:“那可不行,让你站三天三夜,那还不把你站坏了。站坏谁都可以,唯独不能把将军你给站坏了,不然谁来替本宫指挥千军万马?指望本宫和刘公公,那万万不行。”
王后的一席话,让在场的人再次都忍俊不禁,哈哈笑了起来。笑罢,将军便开始详细地禀报各项事宜。将军说道:“末将已经派人前去联系柳城的守将,但对方总是推辞,借故不见。”
王后闻言,说道:“守将见不见你,这件事我们过会再说。本宫正想问你一个问题呢?华城这座城池叫了好多年,怎么突然间就说改了名字,改了柳城?这其中可有什么缘故?”
将军说道:“回王后娘娘的话,这事说来着实好笑,您可知这柳城之名因何而来?不为别的,只因为华城是柳公公的家乡,如今他在京城功成名就,这地的守将为了巴结讨好柳公公,竟提议将华城改名为柳城。”
一旁的刘公公插话道:“这守将真地很荒唐 ,很滑稽,很可笑。”
王后闻言,冷笑道:“这里的守将算什么?楚国还有比他更荒唐、更滑稽、更可笑的人呢?”
刘公公疑惑地问道:“王后娘娘,您这话的意思是……?”
王后笑道:“守将要改一城之名,这是大事,他一个人做不了主,最后也得我们的大王同意才行,你们说我们的大王是不是比这里的守将更荒唐啊?”
王后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也罢,将军,你继续说,柳城的守将为何避而不见我们?”
将军说道:“末将派人拿着王后娘娘的手谕,前去召守将本人前来觐见娘娘,却被守将的副官拦在了门外,根本没有见到守将本人。末将派去的人只好又带着娘娘的手谕回来了。”
刘公公问道:“将军,他们有没有给个说法?”
将军说道:“末将派去的人回来说,那副官态度强硬得狠,声称他们没有得到京城大王的诏令,因此他们说大军不能通过,必须原路返回,除非……”
说到这里,将军停住了,刘公公追问道:“将军,除非什么?”
将军说道:“那副官说,除非是把王后娘娘交给他们扣做人质,由他们送往京城,否则,否则他们将视大军为叛匪,并将对大军发起进攻,将我等剿灭。”
刘公公闻言,不禁骂道:“混账,他们简直是目中无人。”
王后闻言,冷笑道:“不知道他们背后的主子有多大,奴才也敢在本宫这里摆谱了,好大的胆子。亏他们敢说要把本宫扣做人质,只怕他们扣不起,”
将军说道:“王后娘娘,他们的嚣张还不止于此。末将派人前去几番交涉,对方守将就是不露面,一直都是副官出面。副官威胁使者说,要不是看着使者也穿楚军衣服的份上,早就把他砍了头。那副官还让使者回来传话,说有本事让两军直接在城前开战,他们要把我们这些叛军杀得片甲不留。”
刘公公恨恨,说道:“之前大军所到之处,沿途将士和百姓都会出城迎接王后娘娘,表达他们对娘娘的敬意。如今小小的柳城竟然如此顽固和嚣张。他们一定是倚仗着柳公公的势力,完全不把王后娘娘和放在眼里,孰不可忍。”
王后冷笑道:“刘公公,莫生气,他们这是螳臂挡车,不自量力。将军,如今他们挡道,那你打算怎么办?”
将军说道:“回王后的话,末将刚才和众将商议过,众人皆认为,既然对方如此顽固和嚣张,不肯让路,那咱们就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这柳城不过是个弹丸之城,大军一攻,他们必然招架不住,不出一日就会土崩瓦解。”
王后说道:“那将军以为此计如何?”
将军说道:“末将以为强攻不是不可以,但这强攻必定会给双方带来极大的伤亡,杀敌一万、自损八千,况且双方都是楚军的将士,这样的相互厮杀只能是亲者痛仇者快。末将以为这样的情形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为之。同样,末将以为这也不是王后娘娘所希望看到的。因此,末将以为还是要智取,于是又和众人商议出了另一条计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