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
那些科举出身的文官,也正在跟程咬金等人争论。
他们也在质疑征兵制。
“让兵役扩大到每一个人,而人家民军制,却只让兵役成为贵族的义务。”
“这就是一种爱民的体现啊!”
你们可真是颠倒黑白,
程咬金很想骂他们,但却无法说出一个能够让人信服的理由,他很羡慕魏征的嘴。
..........
陈勇看着弹幕中的争论,轻轻的摇了摇头。
【这就是多学科思维的用处了。】
【到底是兵役扩大到每一个人,还是兵役只在少数人之中流转,哪一个更爱民呢?】
【其实你换一种思维,用数学平均法,或者用物理学科的压力和压强的关系,你基本上就可以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可以说,这就是小学生的数学应用题。】
【兵役就跟工程一样,他有一个总工程量,咱们把所有战争服役人员的兵役总时长加起来,就会有一个兵役总量,
就会得到一道小学生的题目:
假设这个总时长为1万天。
现在有两种服役方案。
方案1.让100人服役。
方案2.让1000人服役。
请问,那个方案服役的时间少?】
【解答:
如果只向100人征收兵役。
那么,兵役的强度,就是1万除以100,等于100天,也就是说,没人得服役100天,才有战争的需求。
但如果把兵役扩大到1000人,服兵役的强度就是1万除以1000,等于10天。
也就是说,没人只需要承担10天的兵役,就可以达到战争的需求。
这两个简单的数学公式,你就可以看出,随着服兵役的人数暴增,每一个人服役的时间就会暴跌。
这就是姬仇设置这种兵役制度的底层逻辑。】
【所以古代的兵役,绝对是普及的人数越多越好,征兵役基数的越多越多,平均到每一个之后,服兵役的时长就越来越少!】
【这也是为什么古代王朝会把人口滋生,当成一个重要指标来看。】
【人口越多,就代表着能服兵役的人口基数越多,服兵役的人数多了,百姓的负担减少了,而军队的质量还能更高。】
【反之,一个王朝的人口数量非常少,那么他的兵役只会越来越重,这个例子你可以参照现在的棒子国,甚至是萨瓦迪卡,他们服兵役就是一场噩梦。
主要原因就是人口少。】
【甚至服兵役需要靠抽签,现场给你演绎一场是综艺效果。】
【所以呢,很多看似不合理的东西,其实呢,是古人经过了社会实践之后,选择的最优解。】
【你笑晋文侯姬仇不懂兵役,人家笑你不懂算术。】
(哎,这道题,最多就是小学三年级,不能再多了。)
(这就是多学科思维的好处,一下子就把我以前想不通的问题给整明白了。)
(我就说嘛,姬仇这么聪明,它的改革方向怎么可能是错的?)
(你一说萨瓦迪卡我就有画面感了,以前不太了解,为什么他们的兵役会那么痛苦,原来是人少的原因。)
(棒子国也一样,之前听说他们的当红明星在事业的巅峰,突然要去服兵役了,我就很奇怪,我们想要当兵还得要身体素质达标才行,感情兵役和人口基数还挂钩呢,棒子国是每一个都要付兵役啊!)
(人口大国的优势原来这么来的。)
(突然就有种自豪感了,有没有?)
(看博主的视频真能长见识,让我以前想不通的问题豁然开朗。)
.............
大明,
嘉靖皇帝哈哈大笑,人家博主说的比他更通俗易懂,他对着徐阶等人说:
“你们自认为是咱们大明的有识之士,可一个小小的兵役问题,竟然都没有后世随便一个人想得明白,可笑啊可笑!”
去你娘的无量天尊!
那能叫随便一个人吗?这主播明显就是专业的。
文臣心里疯狂吐槽。
海瑞在一旁也是长了见识,用算学的思维,竟然可以解释兵役到底是向部分人征收好,还是向全部人征收好。
这就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吗?
精彩!
徐阶现在眼睛都要冒火了,嘉靖都快死了,还要这么蹦哒,这合适吗?
他给文臣们使了个颜色,既然嘉靖决定撕破脸,那他们就要把嘉靖踩进泥里去。
任何违反儒家史观的人,违反儒家史观的解释,都绝对不允许存在,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于是有人心领神会,话头一转:
“我承认征兵制的确比民军制度要先进,但这跟晋文侯姬仇有什么关系呢?”
“三军六卿制,真正确定是在晋文公重耳手中,也就是说,征兵制,兵役制度的改革,其实是人家晋文公重耳的功劳。”
“很多人搞不清楚晋文公重耳,把他当成了晋文侯姬仇。”
“博主这是帮助姬仇偷取晋文公的功劳啊!”
“而晋文公才是儒家推崇的明君!”
“大家说对不对?”
“对,就算不是晋文公提出来的,也有可能是进晋穆公出来的,反正绝对不是晋文侯姬仇提出来的!”
这些人好不要脸啊!
海瑞真是长见识了,原来他以为的朝政,就是各种奇谋妙计的碰撞。
原来亲眼见到的朝争,竟然是用如此朴素无华的方式,看谁不要脸。
好好好,你们这么玩是吧?
那我就得要放博主了!
嘉靖黑着脸,直接再次发弹幕。
...........
(博主博主,我也觉得,有人说的不错,我查了资料,很多人都说征兵制这种制度,并不是晋文侯姬仇发明的!)
(你是不是偷了别人的功劳给姬仇呢?)
(可以吹姬仇,但不能硬吹呀!咱们还是要实事求是。)
陈勇看着这些弹幕,给他们竖了一个大拇指!
【说的好,我承认,征兵制和兵役制度,都不是晋文侯姬仇发明的!】
........
大明朝堂,
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文臣的脸,瞬间笑成了一朵菊花。
他们喜笑颜开,就差放炮仗庆祝了。
可没等他们高兴起来,天幕中的文字再次一变。
【因为征兵制和兵役制度,早就在西周时期出现了!】
【是不是很多人看史书,都说了西周出现了这种制度,这是没错的!】
【晋文侯姬仇只是推广和深化了这种改革,而这种改革的发明者,创造者,是一个比姬仇更恐怖的男人!】
【你们应该想到了,能够比晋文侯姬仇更恐怖的人,有且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咱们大名鼎鼎的周宣王!】
【不错,兵役制度的改革,征兵制的改革,都是周宣王干的!】
【人家才是这两个制度的发明者,以及第一个实践者,使用者。】
(我的天哪,这都是什么神仙打架?)
(周宣王这是要登顶的节奏啊!)
(这两个制度,如果给周宣王一加分,感觉周宣王直接超越商王武丁了。)
(妈呀,我就说周宣王才是商周第一王,这下真实锤了!)
(主播,主播,赶快说说是怎么回事?有什么证据能够表明是周宣王干了这件事呢?)
.........
大周,所有天子都集体起立,死死的盯着天幕。
周穆王连西王母都顾不得调戏了。
周厉王激动的怒吼:“我的崽,是我的崽,哈哈哈哈....”
周公旦,召公,鲁公更是喜极而泣。
他们似笑非笑的盯着姜子牙,“跳,继续跳啊,不是说我们周天子还行吗?”
姜子牙都懵了,这,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情吗?
姬仇能做出这事,他都很惊讶了,但姬仇所处的时代,姬周崩溃了,需要新的秩序,他能改革,只能说顺应了时代。
可周宣王时代,你就敢这么干?
合理吗?
科学吗?
姜子牙哼道:“我不信!”
打死都不信。
必须要给出他认可的证据来。
...........
【其实咱们在讲周宣王的时候,已经都提过这件事,只是你们没有往那方面想而已。】
【什么事情呢?】
【就是周宣王料民太原,他料民太原在干什么呢,史书把周宣王都骂成昏君暴君了啊!】
【征兵啊!】
【怎么征的兵?】
【向谁征得兵,又是被人怎么喷的?】
【是不是采用当时西周用的民军制呢,你想想!不用我给你解释了吧。】
(我曹,我曹,我想起来了,周宣王料民太原在太原进行人口普查,那查的肯定是最底层的奴隶。)
(所以他当时征兵,是无差别的,征调太原的所有家庭,不管是贵族还是奴隶,周宣王是刮地三尺,全给你抽光了,去参加对犬戎的战争了。)
(这就是征兵制的典型特征,向所有人征兵,不分身份,只要是人,就有服兵役的义务。)
(这一下通了,一切都通了!)
........
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晚上还有一章。